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爱的缺失与扭曲是导致人类痛苦深渊的一种毁灭性力量,也是托尼·莫里森悲剧视野的主线.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从剖析爱的缺失与扭曲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同时,呼唤着一种博爱的精神,企图将人类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所罗门之歌》中,人性的异化是导致人类痛苦深渊的又一种毁灭性力量。小说中人物的本性被自身、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成分所压抑,而由此引起了自身人格的分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隔膜,社会关系的分崩离析。小说展现了现代黑人社会中传统与道德丧失后的病态与失落,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揭露了压抑人性的罪恶。  相似文献   

3.
在爱情小说杰作《中暑》中,布宁试图透过个体爱情的浪漫与现实、欢乐与痛苦、短暂与永恒三种冲突对立的情感体验,折射出爱情的永恒意义,以此揭示人生命情感的悖谬本相,从而传达作者矛盾的爱情观——爱情是上帝赐予人类无上珍贵的馈赠,是人本性世界中最神圣的情感;爱情是交融着人类情感的两极——至高幸福与痛苦的矛盾体,它既能激荡人心,给人带来无比愉悦的感受,又能将人抛人痛苦的深渊;在情感跌宕起落而引发的精神升华和情感洗礼中人会实现对生存真谛的醒悟。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命运.爱是她创作的基本主题,但其作品中也不乏乱伦情节的描写,乱伦的背后揭示了美国黑人男性复杂的内心体验:心灵的扭曲、爱的缺失或掠夺以及赎罪心理.  相似文献   

5.
爱始于差异性,而非同一性。现代性伦理从主体性出发,寻求清晰性与自由,将爱的内在矛盾性视作一种疾病,采用"固定"和"漂流"的策略去克服它,以规则与自由取代情感冲动与责任,最终却将真正的爱导向死亡。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伦理学家从他者的绝对异质性出发,强调爱的非对等性和责任。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的源头,外在性的进入使得主体自身性被打破,爱才得以可能;对他者的欢迎是去质问我的自由。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的让位,是由"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以他人为中心",是"成为他人的人质"。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是现代性原始情感和责任缺失的背景下的一种回归,它试图探寻在主体性、理性和自由这些概念之前人类原初的伦理经验。这种"伦理的伦理"构成了罗尔斯和哈贝马斯这类伦理"立法者"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生命主体精神是人类对待世事的心性与态度,它是支撑人类坦然、勇敢的生存于世的力量.白先勇为读者展示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生命主体精神的蜕变史.其笔下人物因“心灵之根”的缺失,孤寂地漂泊于异乡,在寻找无果中痛苦生存.白先勇用他悲悯的宗教情感救赎这些灵魂,以期生命主体能够自我重建,在现实与死亡中完成生命的另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7.
痛苦的灵魂——论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形而上思考的痛苦凝重的情感色彩。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待与灾难等都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矛盾和冲突。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出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他是一位充满着矛盾与痛苦而又不断地面对矛盾、咀嚼痛苦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无私的师爱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永久的期待,爱是一种关怀,爱更是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死亡中重生,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绝望中燃烧希望,爱的力量可以点燃幸福欢乐之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需要回报。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我们应该做到:一、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无情地撕开了资产阶级家庭的面纱,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成员由于财富欲望而导致的人性异化与扭曲.他阐释了人性扭曲的原因、状态并给出了回归人性的方式.作者认为自己的这种方式是用"火把去照亮我们的深渊",他认为许多扭曲的人,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作家东西的小说《后悔录》从社会对性的压抑这一个角度表现了残酷的政治运动对人性的扼杀,揭示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相互冲突而终难统一的痛苦和无奈。作品描写了扭曲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环境是怎样使人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致在心理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令人对正常的人性的扭曲与失落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11.
张烨始终未能走出那片令她颤栗又让她走火入魔的梦的沼泽地。她似乎至今也无意逃开自我设置的精神苦刑,抑制不住要返身人类灵魂的深渊,一次次穿过旧影绰然的地狱以换取圣洁感情的残酷冼礼。痛楚的悸动和狂悖的痛苦,与其被看作是对心灵呻吟的减轻,莫如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调。生命的价值有如远方那漂浮无定的彼岸,她抓取着,  相似文献   

12.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者的创作动力大多开始于缺失性痛苦体验。童年的经历带给莫言的是一种沉重持久的痛苦,物质的匮乏、爱的缺失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超常的心理压抑激发了莫言强大的创作内驱力,也造就了他独特的心态和创作风格。一方面,莫言借助于极度狂放的想象进行情绪的释放并获得代偿性满足和精神的自由;另一方面,超越自卑的心理促使他反叛传统和权威,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惊世骇俗的审丑心理和叛逆性格。莫言正是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心理的自我治疗,试图摆脱童年沉重的创伤性记忆的纠缠,但有时因为过度压抑而不可避免带有些许病态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视角入手,以《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老人》等作品为研究文本,结合福克纳的思想,探讨福克纳笔下那些没在清教主义、父权制、妇道观和种族主义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沉入深渊的女性,她们渐次醒悟,能够从容面对苦难,清新自然女性复现,表现出人类昔日的荣耀:同情、牺牲、怜悯、荣誉、爱等精神,这些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田小娥是《白鹿原》里最鲜活、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地背叛了无爱的婚姻,却从此跌入了众叛亲离的深渊,变成了一个淫荡的坏女人,被她赖以生存的白鹿原世界永久地开除。她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集中地指向人类的一个难题——情欲与道德的永恒悖论。  相似文献   

16.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恐怖人物等方面去塑造黑猫形象及刻画主人公内心的邪恶,从而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来自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恐怖。坡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他的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一种恐惧刺激的兴奋和快感。其哥特式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美的享受,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由缺失性体验引起的痛苦、焦虑、苦闷、压抑等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与文艺创作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作为一种心理内驱力把作家推上了创作之路,而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作家的个性,形成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指向,从而能够从一般的对象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9.
要维特在爱的无望中遭遇到了爱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或者对爱过于期待,把它奉为绝对神圣的价值却导致了发疯和杀人、自杀;或者对爱过于漠视,视之为社会和家庭的附庸,从而使爱扭曲、异化以至消解。两者都是爱的受难。维特自觉选择了死亡。死亡在他的意向中不断被赋予意义;死亡战胜了虚无,从而成为一种“向死而在”的救赎。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我们衷心爱戴、无比崇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无比悲痛。今年的九月九日,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全国人民,无限怀念! 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更觉毛主席亲。地处祖国中原的河南六千万人民,时刻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忆往昔,是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把中原儿女从水、旱、蝗、汤的苦难深渊中解救出来,引导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开创了人类最美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