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中的社层分化与社会流动朱力上篇:中国社层大分化改革对中国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影响,莫过于在社会成员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出现了社层的全面分化。把握社层分化,有利于我们透视社会结构的组成,弄清改革的依靠力量和当前的主要矛盾。一、社会分层的新视角社层...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巨大变革,对社会流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进入90年代,社会流动的频率、方式、方向及人们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意向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社会流动仍会出现新一轮较大级别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改善了社会流动环境,激活了社会流动机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阶段的社会流动中还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根除这些障碍,进一步推动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必须公平配置公共资源,为较低社会阶层者增强流动的人力资本提供相应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乡移民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2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当前中国社会的城乡移民规模、移民方式和特征,以及移民的社会流动.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劳动力流动而非移民运动,来自乡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遭遇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排斥和社会隔绝,使他们很难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从而完成移民过程.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通过城乡移民过程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收入提高和职业地位上升只是由于社会隔绝壁桑的作用,农村移民所能获得的上升劝机会较少,上升流动的空间和渠道狭窄.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再就业工程”,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实质上是社会流动的一个相当具体而又现实的课题,要真正解决“再就业”问题,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就业”问题上,而应该从“社会流动”这个视角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流动——深化改革中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社会流动的涵义以及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流动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学历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学历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以及对作为地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阐述,说明研究生教育在如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对劣势阶层子弟替代优势社会阶层,底层精英向上流动,生存教育向地位教育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阶层固化”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一种客观存在,对社会和谐的危害明显。“子承父业”观念、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等、现行制度的漏洞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要逐步打破“阶层固化”,建立起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流动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必须进行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江汉论坛》2012,(2):134-139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弱势群体因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处于不流动或向下流动状态。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应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具体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促进弱势群体的增权参与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历史证明,任何一次社会改革,都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中,社会心理基础对社会改革的进程乃至改革的成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无论是始初阶段还是深化阶段,人们的心理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对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人们在改革中的利益感和使命感则是主要的原因。研究这些原因与改革的相互关系,对扩大参与改革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在经济平面上进行,而是与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变革配套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多元多维多变量多层次的巨大系统中,各种纵横交织的要素有着错综复杂的交叉效应,其中改革与社会心理的相互依赖、交互作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对社会政治稳定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大批新型农民,加速了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进程。但它也有其消极影响:它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影响了城市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深化户籍改革,处理好多元化与主渠道的关系以促进人口流动的有序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机制公正、合理,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反之,社会就会陷于封闭和僵化.  相似文献   

13.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一场伟大而壮阔的社会运动,确保它走向胜利也是我国社会学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社会控制问题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加强对改革与社会控制的关系、改革中的社会控制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改革中人们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1988年末至1989年初,我们曾在天津市区、郊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心理调查,共取得有效样本1124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民群众在改革中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了。仅以实际收入为例,被调查者在1978年人均月收入,城市居民为59元,农民46元,而1988年,城市居民104元,农民125元,扣除物价因素,收入仍有所增加,这是人们认同的。例如,当问到对10年来社会变化的看法时,认为变得“很繁荣”的占18.9%,“比较繁荣”的占63.3%,两者合占82.2%,是大多数。有21.6%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比1978年有很大提高,56.3%的人认为有些提高,两者合占77.9%,只有少数人认为“持平”、“有些降低”、“降低很大”。当问到住房情况时,认为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改革、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改革、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康文斌一、哲学与现实的重大课题1985年我写就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①,此文发表后引起长达二年的讨论。讨论表明,应将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的观点,已得到学术界的赞同。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往往...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流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社会资本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人力资本起到了支持作用;在农民工与城市融合过程中,人力资本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社会资本起到了支持作用。在转移和融合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分别起到“两级遴选”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本比社会资本具有长期性与“门槛性”,影响变量更多,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融合比向城市转移更具艰巨性。由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两级遴选”机制的存在,在农村社会与城市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流动与时空延伸 --"浙江村"农民流动的社会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新明  孙景珊 《学术论坛》2002,3(1):123-126
本文认为 ,“产业——社区型进入”是“浙江村”农民实现社会时空延伸的途径 ,也是“浙江村”农民流动与其他农民流动本质区别之所在。对这类农民流动应给予政府方面的肯定 ,这有赖于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9.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乡村社会流动纷繁多变的现象背后,蕴藏着多元复杂的动因。近代新学教育制度的确立,成为影响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绅士阶层在结构性社会流动中,其多向度的社会流动直接与其所受教育密切相关;而农民阶层的多元的社会流动,则被动地缘于天灾、人祸、经济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压力;在这沉重的压力背后,又不乏教育的苍白与缺失。且由于新式教育与近代社会实际相脱节,导致人才“失业”,影响了社会流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总被引:164,自引:0,他引:164  
本文在评述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经济体制下社会网络对于职业流动不同作用的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转型经济中社会网络对于职业流动作用的 4个理论假设 ,即市场化假设、权力维续假设、机制共存假设和体制洞假设。文章运用对天津 1 999年就业过程所做调查获取的资料检验了上述假设 ,第一次对人情和信息两种关系资源进行了测量 ,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网络在 3种经济体制下发挥作用的不同形式。作者的结论是 :职业流动者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 ,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 ,以传递信息为辅。这些作用在转型经济时代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