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公室业务》2012,(16):18
<正>国家行政学院有关专家表示,有些突发事件确实存在欺上瞒下、信息不公开的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专家认为突发事件有两种情况,一种涉及到官员问责,一种是不涉及官员问责的。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通常说的"人祸",不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天灾",比如说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天灾"地方政府不仅不欺上瞒下,而是第一时间向中  相似文献   

2.
应急管理——从个体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形形色色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严峻挑战,也是对社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是应急管理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而网络舆情热度是突发事件态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应对等级为切入点,构建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应对等级和事件类型的角度选取8个典型案例,运用GooSeeker等工具进行案例数据挖掘,获得各突发事件的舆情热度值,进一步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和舆情热度分析图,发现其存在"一致"和"不一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把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引入网络舆情热度量表,使舆情热度的评价与政府发布的应对等级建立联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获得不同对应关系下应对等级对舆情热度的指标贡献,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天灾(四川"5.12"地震、青海"4.14"地震)和人祸(西藏"3.14"事件、新疆"7.5"事件)对股价的冲击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天灾人祸对所在地上市公司股价都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冲击,短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3.14"事件,长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5.12"地震;2)两次地震对股市的冲击时间分别为19天和8天,两次群体性暴力犯罪事件分别为7天和6天,天灾的冲击时间比人祸长;3)两次地震给股市造成了30%左右的损失,西藏"3.14"事件造成了15%的损失,而"7.5"事件未给股市造成短期损失;4)股价冲击的传递机制表现为传染效应,受灾股票和配对股票齐涨齐跌,投资者追涨杀跌.另外,还得到了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例如,在第二次同类事件发生后,投资者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不管是在天灾还是人祸中,民族团结情绪都有体现,一定层面上说明天灾人皆不欲,人祸更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救援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应对地震灾难为背景研究考虑供应商参与机制的应急资源保障策略,在灾前选择供应商建立政府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完成政府储备仓库的选址与资源配置,突发事件发生后依托政府储备仓库和供应商生产能力共同满足应急救援对应急资源的分时段需求,以期协调供应商与政府储备、灾前实物采购与灾后生产能力采购的比例,在保障救援效率的同时降低应急资源保障体系的成本。同时由于地震灾难发生具有需求不确定性的特点,本文引入L1范数描述需求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备灾与灾害救援两阶段决策的鲁棒优化模型,并给出了鲁棒模型对应问题的转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和对应问题转换方法的有效性,为地震的应对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魏露 《管理科学文摘》2009,(32):324-325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峰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都将面临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是各级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本文重点探讨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作现状看,我国各地的应急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此,应明确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实现由"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由"政府应急"到"社会应急"、由重视预案制订到重视预案演练的转变。在管理体制上,要着力强化"三项建设":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制度建设,二是强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三是强化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在工作领域上,要突出抓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重点环节"。在理论研究上,要重点开展"三项研究":一是开展对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及舆情预测的研究,二是开展对应急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三是开展对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及其运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琳  罗来珍 《办公室业务》2012,(23):169-170
我国从国家层面上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在2003年之后,在经历了SARA、禽流感、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抗击干旱等特大突发事件的灾难洗礼后,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总体上来说,这些研究也仍在探索之中,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突发事件的危害也日益增大。如何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政工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人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或称之为安全管理的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管理系统.在突发事件面前,信息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平时常备着一个专门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专用信息系统(如无线网络系统).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是平战结合的,平时用于日常的指挥、调度、信息反馈等,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战时能够立即切换到应急通讯状态.本文将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平战结合模式上,提供一种基于控制论的架构.我们将从状态切换人手,建立信息系统的双轨制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钱豪毅 《经营管理者》2013,(25):297-29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与认真实践的新课题;报告中第十二部分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报告还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和政府在管理国家的过程当中,常态化的管理并不具有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是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应急事件,这些事件更大程度地影响到群众基本利益,如何提高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具体化体现。除了社会管理加强应急处置之外,其他方面比如经济上的银行挤兑、政治上的突发事件、生态环境突发事件、乃至国家安全、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等诸多方面,都会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都会使我们党遇到需要应对、需要处置的突发事件。应该说,应急管理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闻媒体在当今社会具有日益广泛的影响力,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必然要面临着媒体和公众的双重审视与考量。尤其是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如何化解危机,避免冲突,寻求最佳的媒体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的一个全新命题。文章从公共关系的视角,对突发事件中警方应对媒体和引导舆论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也是突发事故灾难事件多发的阶段,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构建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危机治理机制,提高政府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4.
应对风险构建危机管理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世松 《领导科学》2003,(17):26-27
一度肆虐的SARS疫情已被控制下来,中国走出了SARS的阴影,又迎来了阳光。SARS考验了各级政府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但也提出了警示:我们已进入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各种类型的风险随时都可能降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高效应对并战而胜之,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危机管理研究,探索危机控制的基本规律,构建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化解风险,完成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任务,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不动摇。危机构成及表现危机,即意外事件引起的危机和危急的状态。从性质上看,它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的严重威胁,并…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框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利  叶鹏飞  赵燕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794-800
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越来越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常态管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有赖于职能部门的高效运作之外,还应该有完善的法制基础,从体制层面解决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突发事件及其应急法制,国内外应急法制立法现状的比较与分析,针对当前应急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需求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社会公众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规定属于"义务本位"的立法,当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宪法都已经确立了突发事件中的公民参与权。承认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参与权对于建构科学和谐的应急法律制度、推进行政民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决策》2005,(8):17-18
大部分的突发事件都发生在基层,但基层政府往往缺乏有效应对这些事件的能力和资源,从而使得事态扩大变成全局性事件。因此,今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要考虑重心下移的原则,从根本上加强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道老难题,又是一项新课题,更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严肃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是现代政府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转型社会的中国进入一个突发事件频发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事件,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2008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暴露出领导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因此,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动员群众,增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和这三者有机结合的预防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