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管理学界有关"融会西方与东方、连接宏观与微观"的呼吁,为中国管理学界实现"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管理理论"提供了契机。作为"管理的精髓","管理自主权"的概念根植于西方理论,却贯穿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且对解决国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管理自主权的相关研究:首先,从经济、管理和心理等不同学科视角,厘清其本质与内涵,归纳其测量方法;随后,考察了多个层次的前因,以及不同内容的效应;之后,我们从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与制度建设三大领域,总结了中国情境下的实践启示。最后,从情境、内涵、测量、前因、效应与方法等6个方面,本文指出了既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并构建出"宏观—微观—宏观"的系统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微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位微观治理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导理念的革故鼎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领导越来越难当,下属越来越难管,其实质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及价值观、利益观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领导理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试对微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领导理念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是对过去改革  相似文献   

3.
秦德君 《决策》2014,(5):19-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强调的,不是一个治理环节的优化,而是整个治理体系各层级的优化,它是国家治理上的革命性变革。 任何一国的治理体系,都具有其层级与结构的不同特点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公共治理结构具有垂直性,国家治理体系存在宏观(高层)、中观(中层)、微观(基层)三个层级。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词之变,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治理取代管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意识和领导方式的一次嬗变。管理与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其一,行为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  相似文献   

5.
新视野     
<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与层级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少有以下五个重要维度:其一,从管理到治理。管制、管理是单向一维的,而治理是开放多元的。其二,从他治到共治。社会各方参与的"共治"模式,才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根本之道,也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字技术为单位管理过程中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创造了条件,但实施这一举措面临一些问题:消除单位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方法大多数是"旧技术",部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消除单位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效果较差,运用数字治理技术消除单位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未获得广泛支持。数字治理单位管理信息不对称现象中存在问题的宏观成因是制度的完善速度慢于现代化速度,微观成因则存在于多个方面。数字治理消除单位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宏观途径是,加快制度完善速度,使之同步于甚至快于现代化速度;微观途径主要是,提升单位人员对数字治理重要作用的重视程度,强化单位人员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协助单位人员构建新的"舒适区"。  相似文献   

7.
正从公司治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改革,再到近期三中全会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理念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最近针对治理的各类解读与宣讲热中却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对现代治理理念的科学认识。所以,要实现现代治理从传统管理理念中真正突围,当务之急是要避免陷入认知误区。第一,识别"用治理取代管理"的误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目标被描述为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体现了治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众多分析逻辑中,尤其以两种思路表达为要:一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二是"大政府、大社会"的思路。然而,就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建构和微观表现而言,我国的治理实践仍然无法跳出"大政府、小社会"的窠臼,这一制度惯性仍然具有符合当下实际的合理内核,且不会在短时间内消解"。大政府、小社会"实践模式的逻辑机理体现为国家主义传统的有效约制、政治参与制度化稳步推进和社会组织自组织程度不高三个表征。因此,应当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耦合来优化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依靠政府自身的改革促进政治参与制度化;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力"正在深度激发。同时,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导向模式转变为问题导向型,不断提高城市微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镇化由量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正>与党的执政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相比,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一是直接管理能力过剩而社会整合能力不足,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三是依法行政能力不足,四是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五是引领社会思潮能力不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背景下领导干部能力的建设和重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比较研究:构建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环境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外部监管模式、家族监管模式和内部监管模式;依据人力资本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至上主义模式、双边治理模式、员工至上主义模式;依据企业成长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古典治理模式、过渡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本文进行了公司治理模式三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12.
信任是公民社会的基石。信任是以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为本质特征,以政府管理、象征标志、专家系统为主要形式的体系构成。然而,食品安全领域中信任的缺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导致了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治理机制运作出现"故障"。以信任理论为基本,通过对权力主体问责制的不完善、信息交流制度的缺陷以及专家言论管理体制不健全三个造成我国食品安全信任缺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终从权力监管、舆论监督、言论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信任重构的举措,为我国食品安全信任模式全方位重建打下牢固的基础,较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力”正在深度激发。同时。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导向模式转变为问题导向型。不断提高城市微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镇化由量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一字之差的内在区别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国改革事业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我们将开启新一轮的改革征程。针对《决定》丰富的内容,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进行解读,由"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变化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专家在谈及二者的区别时,大多从主体变化的角度去理解新的概  相似文献   

15.
新视野     
<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法治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但从保证国家软实力"现代化"具有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法治化才是判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评价标准。从逻辑上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与统治、管理相比,更强调平等、互动、协商和博弈,它体现的是科学、民主、制度化。相对于国家层面的治理机制而言,单位治理机制属于一个较为微观的层次,符合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机理。笔者认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单位治理效率,探讨单位治理成本,更加符合目前我国改革的浪潮,也更具现实性和应用性。单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所  相似文献   

17.
马符讯  张照生 《管理评论》2021,33(11):94-105
新兴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带来治理难题.数字技术广泛和深化的应用,正在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为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提供了条件.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背景,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为研究案例,总结提炼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在事前预防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检查阶段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进行情境识别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识别了支持型治理理念、有序的治理关系和科学的治理工具构成的政府数字治理有效性的情境框架.受到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中观层面的组织场域和微观层面的交易安排等外力作用,以及治理理念、治理关系和治理工具之间相互作用内生关系的影响,形成了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情境演化模型.(2)情境因素会提升新兴产业政府数字治理的有效性,支持型治理理念促使形成政策体系,实现安全发展,牢牢守住底线;有序的治理关系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实现多方共赢,做到即知即改;科学的治理工具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三者共同促成数字治理有效.本文围绕新兴产业的治理问题,分析了政府数字治理有效性的情境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新兴产业的政府数字治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问题和城市管理挑战日渐凸显,我国的城市管理实践开启了"从政府到治理"的探索和转型。然而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城市治理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挑战,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着我国城市迈向善治的进程。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19.
朱萌 《领导科学》2021,(2):8-12
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是对网格化管理存在的"泛行政化""服务供给有限性""社区治理主体协调困境"等局限的全面超越,从"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型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从天津市X区L街道的社区网络化治理实践来看,其在纵向组织的构建上,实现了行政—党建复合网络架构和治理资源整合;在横向机制上,通过民主恳谈会实现了交流机制的设立,实现了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动员与组织参与。该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社区网络化治理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把社区网络化治理看成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把人放在系统环境中,不断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政府应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并实现社区善治的框架内,致力于寻求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点;要充分重视社区精英在社会合作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精英吸纳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