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2.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时认为,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而曹操能够成功,又因为他精于谋略和善于用人。可见,用人之道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4.
满江春 《经营管理者》2008,(12):123-123
曹操,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之久,如果没有后人传写,很难让人相信他的有无.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云",仅一本<三国寅义>便让他拥有了令人十分眼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6.
<正>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容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脑海里对西汉能臣晁错的印象,仅限于学校历史课本里"七王之乱"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对晁错的认知、评价也就为零。因此,笔者并不敢断言有人提出的晁错的职场"四错"究竟是臆断还是言之有物,只是觉得这所谓的"四错"对办公室人员有些许警示意义而已。  相似文献   

8.
<正>项羽,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霸王"一词,专指项羽。但可惜的是,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为汉高祖刘邦所败,于乌江自刎而死。剖析项羽的失败,其性格上的缺陷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稼祥 《领导文萃》2013,(16):44-46
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三国演义》我读过两遍。上初中时读过第一遍。最近,为了配合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我看了第二遍。读第一遍时,书中人物只给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画式印象。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与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贼的集中代表。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相似文献   

10.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11.
荀彧与许攸都是三国优秀的参谋人才,荀彧始终坚守匡复汉室的决心,为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外交都制订了蓝图,最终因为与曹操持有不同的政治原则被迫结束生命;许攸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他居功自傲招致杀身之祸。本文探讨两人的经历,为当代秘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他在给曹操做事前,曾经跟过四位东家,分别是丁原、何进、董卓和吕布。从政治的角度说,他是一个历史问题比较严重的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曾大骂吕布"三姓家奴",意思是骂他是个不忠之人,按照这样的逻辑,张辽比吕布还要难堪。一个有历史问题的人,难免要遭遇信任难题,但张辽幸运地遇到了曹氏父子。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驾驭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领导人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二是对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崇之、畏之、不敢动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驾驭有功之臣,使他们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高明领导者都深谙此道。高明领导者的方略大体是:承认其功,奖赏以禄,恰  相似文献   

15.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李商隐的一句诗道破了治国齐家的道理。晏子与雍正是历史上以节俭而出名的大臣和君主。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历任齐国三朝宰相,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外交家。他一生节俭,廉洁从政,粗茶淡饭活到古稀。他的节俭、廉洁不仅为齐国百姓所尊崇,也为孔子所赞赏:"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雍正是历史上比较勤政节俭的皇帝,他推行新政,力除积弊,使得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整个  相似文献   

17.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正>曹操入兖州不久,兖州刺史刘岱身亡,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谋士陈宫对曹操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当时,兖州有张邈,有鲍信,有陈宫,有万潜。难道这些人真的就这么差劲,自己领不了兖州牧,却偏偏要让一个刚入兖州的曹操当头领?我认为,除了因为曹操背后有袁绍的背景之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变的人,可谓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不过,不管他的性格多复杂、形象多善变,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曹操的用人之术直到今天对我们的干部任用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亚洲 《领导文萃》2014,(22):109-113
正——甲午战争中国败了,却是凤凰涅槃,一步步走向辉煌;日本胜了,却在胜利中一步步走向灾难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