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坚持立破并举,针对存在问题,总结新鲜经验,精心制定了不少规范权力运行、严格约束干部、堵塞"四风"漏洞、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制度。这些制度能不能持续见效、长期管用,关键看是不是真正落地。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制定制度不能留"暗门",执行制度不能开"天窗"。再好的制度,如果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作风问  相似文献   

2.
<正>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历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指出我国现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端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推动干部"能下"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难度和阻力仍然比较大,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难点和阻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再次使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成为舆论热点。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解决而没有根本解决的干部人事制度痼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痼疾已经严重影响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官场新常态,必须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     
<正>避免制度"空洞"与"虚置"现实政治实践中,许多好的制度却不能达致预期效果,出现了制度"空洞""虚置"等现象。破解这一难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遵循制度自身运行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制度革新,关键是要坚持制度的整体性建构原则,充分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破产,是指债务人资不抵债的一种状态,丧失了持续经营的能力,发生了债务清偿不能的财务危机。破产制度起自古罗马"财产委付"制度,在中世纪的意大利逐渐发展成商事破产制度,到了近现代,则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破产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谈论当前我国改革,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所谓"变",主要指"改变和革除"。在改革中,在注重变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某些不该变的方面,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不能只注重变而忽视不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不能改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改。改革中不该变的方面,主要是我们党所坚持的根本原则与优秀成果:新时期我们党确定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我们党所坚持的正确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为官不为""消极怠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必须下大力气铲除"为官不为"的生存土壤。一是完善制度。认真完善并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为官不为、消极怠工者要严惩,不能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2015,(2):1
<正>胡凯、杨竞雄在《党内法治建设须规避制度供给过剩陷阱》一文中认为,一些已经全部或局部失效的制度不仅没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反而作为一种被人为固化和强化的现实力量强制性地规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一些本应被制度加以形塑以求得更健康发展的领域却迟迟不能迎来制度建设的"春天"。这种表面上制度供给的繁荣以至于过剩的问题,实质上乃是社会制度需求有效满足不够的问题。党内原有法规制度的失效和制度创新的时滞、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  相似文献   

9.
王卓 《决策》2013,(8):50-52
超过半数的县级主要领导认为还没有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和"未处理好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关系",由此凸显出我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制约改革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题组历时两年多,在四川、贵州、广西、重庆、上海等地召开了26次座谈会,先后同70多位县委书记、县长和省、市、县委组织部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采用机要邮寄问卷的方式,向全国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邮寄调查问卷5600份,最终收回来自28个省的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7.96%。  相似文献   

10.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谨防"破窗效应"的发生。绷紧"警醒之弦",确保警钟长鸣。党员干部要树立危机意识,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维护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严格工作纪律,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保持警钟长鸣。扎紧"制度之笼",严防有隙可乘。制度规定是保障群众路线按照预期方向进行的关键因素,任何人都不能  相似文献   

11.
从"不准"、"不敢"到"不能"腐败是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建立起"不能"腐败的体制和机制。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当前乃至今后  相似文献   

12.
<正>首先,正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矛盾。公众参与的直接目的是为制度设计补偿民主,是"经验主义"的,与"理性主义"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公众参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技术方案,不能将其神话化,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参与过程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摩擦。要让秉承"经验主义"的参与者主动归队,也要让"经验主义"者接纳理性的制度安排。其次,区分适用程度不等的参与形式。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区分适用不同的公众参与形式。其一,明确我们所设计的制度是不是存有较高的"技术性要求"。在技术复杂的公共制度面前,没有必要为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从严治党效果如何,一个"严"字见分晓。要严立规。新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坚持以党章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让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要严定则。要注重建章立制,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靠制度筑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火墙"。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正>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屡禁  相似文献   

15.
正【政策背景】为构建从"不敢"到"不能"、"不想"的制度反腐机制,四川省政府近日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等10项重要文件,紧盯包括土地出让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在内的政府权力最易失控、最易发生腐败、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重点领域。目的就是要建一个能关住"老虎"、防住"苍蝇"的制度笼子,形成能对行政权力行使起到监督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接二连三的"官场地震",让茂名持续成为全国反腐关注的焦点。在反腐深入推进的当下,剖析和反思茂名曾经出现的"买官卖官"案例,对构建让干部不能腐的制度机制也许会有一定的启迪。买卖3年多前,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因贪腐被抓。两年多前,茂名市委原书记周镇宏也被纪委带走。两任市委书记前后倒台,牵出了茂名"蔚为壮观"的买官卖官场景。如今,被投入监狱后,当初的罗书记变成了"老罗"。和老罗关在阳江监狱的,还有"老朱"  相似文献   

17.
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县官"权重一方,对上对下责任重大。如何选好配强县级党政主官,一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选拔任用干部不能只依靠"制度完善",更要追求"执行完善"。如何让制度在现实中不走样、不落空?如何选出优才、筛掉  相似文献   

18.
戈金梁 《经营管理者》2009,(21):256-256
2007年以来,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目的旨在缓解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所面临的"法官荒"。然而,西部基层法官短缺状况不能仅仅通过调整司法考试政策来解决,应该健全和完善法官制度,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做了多年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改进过程中,对新进员工入职培训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两点感受。一、新进员工入职培训"四忌"一忌雾里看花。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新的团队,熟悉基本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基本制度及行为规范是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作为相关业务部门的培训人员,既不能认为"没什么可讲",三言两语就了事,让听者"云里雾里",一知半解;也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让受训者"一头雾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正>误区之一:改革措施与改革初衷相悖。择优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能不能择优也是衡量干部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依据。一些地方在干部制度改革中,没有真正把择优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唯GDP取人、唯年龄取人等"四唯"现象较为突出。其实,无论怎么改,都必须紧紧围绕"选准用好干部"的初衷。误区之二: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把中央的要求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一些地方为了改革而改革,不加取舍、照搬照抄的有之,急功近利、贪大求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