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我很怕请两种人吃饭:第一种是太"安贫"的人。请他吃一顿比较好的饭,他就会为了表示自己十分节俭,在餐厅里用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声音说:"天呐!这是什么杀人的价钱?拜托,把钱折现给我算了,我自己到菜市场买一把菜炒一炒……"一番好意,成了罪行。另一种是太"恋旧"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他只是随时想告诉你他有品位。请他吃日本料理,他一定会告诉你哪一家比这家更好吃。他不断地把  相似文献   

2.
刘福奎 《领导文萃》2011,(Z1):129-130
农村老家的干部群众对乡村班子的交接有句俗话:"接班"不"接摊",大家不"围摊"。这句朴素而形象的话意思是说,你要接这个班,那么这里的一大摊子事就都要接下来,特别是所欠的外债、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否则的话大家就不会跟你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有福你享、  相似文献   

3.
人有七情六欲,都希望有很好的生活条件,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应当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新时期,作为肩负神圣职责、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无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有所变、有所不变。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23):129-130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是权力、魅力。亦或是影响力?这些都不是。这本新书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领导力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也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990不是你职位高,或者身份尊贵,就有领导力。某些身处要职的人往往缺乏领导力。反过来,也许你只是一名保安、秘书、图书管理员……那也并不说明你没有领导力,更不是说你不需要发挥领导力。在工作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挥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用强大的意念,抵制不愉快的猜想。你发了微信人家没回,不是因为人家瞧不起你,而是因为人家忙,你需要继续等着。你对对方微笑对方没回应,不是对方觉得你不重要,而是没看见。第二,让自己变得有用,而不是被所有人喜欢。脸皮薄的人,其实更渴望人见人爱。你要告诉自己,这个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与其考虑人家喜不喜欢你,不如考虑你能给他们什么。  相似文献   

6.
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问过不少人有关"路数"的解释,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答疑,人人都知道路数是什么,却说不清楚路数是什么。因为路数在生活中就像上海的马路,数也数不清。说不定,路数就是从数路而来,把路数清爽了,路数也就清爽了。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归纳了上海人比什么地方都更加严格的礼尚往来的潜规则:1.不无谓地接受人情;拖欠;2.欠债要还,而且最好不要3.还礼和受礼的价格基本相等,即等价交换的原则。路数似乎就是人情往来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不俗的成就,就必须学会主动工作,自己找活干,将公司当成"家",将公司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发工资"的地方。很多时候,要想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视,并非他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而是你能自己主动地去做出成绩。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我们实现事业目标的重要基础。如果你不主动向前走,没有人会推着你走——更多的人只会想方设法拽你的后腿,希望你停滞不前或步履缓慢,始终走在他们后面。  相似文献   

9.
和一个博士朋友聊天,他悄悄告诉我,他不久就要发大财了。我不信,以他这种穷书生样,有什么门路发大财?他笑笑,问我:你想不想知道如何对待没水平的人?我很奇怪。博士笑了,他所在的一个机关,是个有权有钱的社会第一"富庙"。开始,他一见那些同事好多连大专也没混上,专业知识没有,社会常识也少,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谈靓车、谈股票、谈房子。机关里的重要事,大都靠他这个博士。无形之中,他自以为在机关很有身份,可是谁知,真正到分房、派车、发奖金等实惠事上,他竟还不如那些只会涂口红的小姐。愤愤不已,找到领导,说了一大通牢骚。领导严肃地说,博士呀,你可不能这样书生气啊,要知道,越是没有水平的人,越是要尊重他们。你想,他们如此没有水平,而却能在如此重要实惠的机关,可见他们具有比"有水平"更重要的东西,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水平"能上这里来?你学过哲学,学过社会学,学过历史,难道不知道寡不敌众么?没有水平的人永远多于有水平的人……博士将信将疑。私下里对单位一些"没水平"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这是歌曲《懂你》里的一句歌词,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懂,其实,领导干部与下属之间更应如此,领导干部既需要懂下属,也需要被下属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下属很懂自己,其实下属根本不懂。如有的领导平时疏忽与下属的交流,对下属心中的想法不甚了解,自以  相似文献   

11.
正为政者要善怕,心有敬畏、行有戒尺,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大到走什么路、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小到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去什么地方等,都应该有边界和底线。如此,才能站得稳、走得顺、行得远。一怕"头脑昏"。一些人"头脑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辨不清方向、是非,分不清好坏、对错,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种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昏昏然,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思想麻痹或头脑膨胀。头脑犯糊涂,就容易使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个沉重的话题,可我们回避不了它。就像运作企业会遇到生死存亡一样,你不得不去面对。伊查克&#183;爱迪博士在其所著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就提出,企业也是像人和生物那样有生命周期的,死亡不可避免,当然长寿可以去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就像一张巨大的谈判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你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谈判者的角色,因为谈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国际争端,都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谈判对于每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权力"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要依赖私人关系网络的维持,完全不受正式权力结构和制度程序的约束。领导秘书通过与领导干部形成特殊的工作依附关系和人际互动关系,而拥有了从领导干部那里延伸下来的间接作用于公权力的隐性权力。作为一名本身不是"官"的领导秘书,要应对"隐权力",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要有所"畏",唱好公道正派的"红脸"。"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作为领导秘书,只有心中有所畏,才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居安思危,时刻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一是畏权。领导秘书本身没有权力,却因是领导"身边人",间接地靠近公权力而拥有了一定的"隐权力"。作为领导秘书,要站好角度、摆正  相似文献   

15.
吴明华 《决策》2014,(12):36-38
<正>在体制外,很多人为他的这些反腐举动叫好;但在体制内,"坏了官场规矩"的范松青,每次都引来一身的非议,令很多人头痛不已。在官场,范松青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人。"我做这些事,领导看到不太高兴,认为我老是在找麻烦,想说又不好说,让领导很头痛;家里妻子也头痛,总是反对我,包括写提案、出书和接受采访,她只想求平安;我自己也很头痛,因为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告诉《决策》。  相似文献   

16.
林兰 《经营管理者》2004,(11):41-43
<正> 职场奋斗,不管你业绩骄人还是一塌糊涂,都需要再度奋斗。以下是广泛征集职场顾问及企业中高层主管所归纳出来的在工作和人际上必胜的八大美德.也许可作为你制定职场规划的参考。 一是任劳任怨。 假如你的上司要你到干洗店拿回他送洗的衣服,你会怎么办?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岂有此理: “他把我当成什么了?保姆吗?”但如果你想在升迁路途上一路顺风,最好还是忍下这口气。 在合资公司上班的琳琳就有这样的经历: “我  相似文献   

17.
蒋骁飞 《领导文萃》2014,(18):98-99
正哲理的故事: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人帮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车。他随机向路过的行人求助,发现半数以上的人都乐于出手相助,后来他改变了求助策略——他告诉行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将给予对方10美元作为报酬,但这次竟然只有几个人愿意帮助他。他甚至还遭到了一些人的白眼:"我没有时间,你用10美元去雇佣别人吧!"第三次,丹·艾  相似文献   

18.
正"你真是个没意思的人……"有人这么说你吗?有趣真的很重要。大道理大家都懂,有趣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专家会输给算命的或气功大师,就在于前者没意思。有人找心理医生咨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医生说,多去看看剧院那个小丑的表演吧。这个人沮丧地说:"我就是那个小丑。"我们常常把有趣的一面用于赚钱,而把无趣的一面用于生活。你一正经,特别是假正经,或太认真、太呆板、太保  相似文献   

19.
论白吃饭     
问一位同行:你们单位有多少人?同行反问:"你问的是干活的还是吃饭的?干活的二百,吃饭的三百五。"怎么说呢,这话谁都能听得懂。人不吃饭不行,但是人竟然可以不干活,甚至不干活的比干活的人吃得还要多,吃得还要好;更有甚者,白吃饭的能管着干活的,干活的养着白吃饭的。有次在某招待所见到难忘的一幕:院里餐厅前蹲着站着几十条汉子,或抽烟,或发呆,全都不言语,神情之漠然,令人瞩目。有人告诉我,他们是外单位来"考察学习"的,但是谈到业务上的基本常识时,几乎都一无所知,几乎全像外行,简直不知道他们平时是怎样混的。这些人吃喝都很猛,灌了酒后什么都敢说,酒醒了又窝囊得很,不断打招呼道歉。不过这些人不像我辈那般斯文客套,干什么事都得三请四邀,你看,说是六点半开饭,不到六点就全来了……看到那几十条壮实的汉子,我不由一阵悲哀。这些人即使一无所长,如果干点体力活,养活自己与家小本  相似文献   

20.
正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纪事本末》中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把玉璧当作宝贝。如果把玉送给我,你和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