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 《经理人》2006,(3):107-107
在面试时表现非常出色的人,实际工作中为何差强人意? 王洪是一家家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最近,他一直在为新招聘的一批员工感到烦恼:许多在面试中侃侃而谈、表现非常出色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却与面试时的表现相差甚远。这究竟是何原因?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三年前一直申请破产的水泥企业,仅仅因为政府不允许而没有能够垮掉,三年后的现金存款却达到了上千万.回头再看这个企业,人员还是那些人员,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产品也还是原来的产品,为什么中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了解的结果,我们才发现:中国的企业,对管理的渴求真的到了这种地步,一点点管理技能的使用,就使得这个企业获得了如此大的转变! 这家水泥生产厂属于国家大型二类企业,是一个比较老的企业,员工1500多人.厂区在一个小山沟里,跟原材料矿山紧邻,但是距大城市就太过遥远. 和很多国有老企业一样,它在竞争中失去了市场,更要命的是失去了信心,再也看不到自己和所处环境的真实情况,倾向于一概而论.事实上它自身的优势是:1、自己拥有原材料,减少了对供应商的依赖,无需考虑购买原材料的资金问题;2、作为老企业,行业口碑和知名度都不错;3、产品质量好;4、员工素质高;5、积累有一些客户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1.德胜如何"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成就人"?遇到了怎样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中最大的纠结,一是企业或领导尊重关心员工是为了什么?二是尊重和关心到什么地步?第一个问题里面有一个伦理判断,即你是为了"他是一个人"去尊重关爱他,还是因为"他是我的员工,能给我挣钱"而去关爱尊重他。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的功利论和道德的义务论之争。后一个问题也很重要,企业花多大的成本和  相似文献   

4.
<正>"春困秋乏夏打盹。"在不同的季节,人体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的平衡。秋季秋高气爽,应是人们感觉最舒服的季节,为什么很多人还会感到疲乏呢?从生理上讲,在炎炎的盛夏,人  相似文献   

5.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从老臣的视角看,是被整肃、被边缘化、被冷落;而从新任一把手的视角看,则是因为使用自己的人会让其感到顺手、放心、熟悉。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需要深入思考三个问题:是忠于组织,还是忠于个人?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是遵循前任,还是否认前任?为了抑制该现象的负效应,新任一把手必须做知法守法的人,老臣则必须做胸襟坦荡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批评下属特别是资深员工是一件不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是,谁都会犯错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如果领导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那么,领导者该如何批评或"敲打"资深员工呢?把握好时机——适时"敲打"什么时机"敲打"资深员工既是工作方法问题,又是领导艺术问题。时机选得准、找得对,  相似文献   

7.
黎平  甘威 《经理人》2014,(8):106-109
你很善解人意,你很讨员工喜欢,你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有研究表明:那些脾气坏的人更容易成为好的领导者,更容易带领团队达成绩效。女性管理者究竟是强硬一点,还是充分发挥女性特质柔软一点?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利用职位的力量,指导、监督及管理组织资源,为企业带来成功。一个领导者负有更多、更复杂的责任,他必须激励他的组员,进而影响他们.使公司的愿景能被达成。您认为自己是一位管理者,还是一位领导者?您的部属、同事们如何看待您的角色呢?“管理者”与“领导者”管理者:负责管理公司或企业员工;负责资源和费用的控管。领导者:负责作决策让其它人跟随或执行;负责带领、激励其它人。  相似文献   

9.
培训无所不在、无时不可,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自己及企业奠下厚实根基。企业愈来愈重视提升经营管理绩效,也因而愿意投资于员工培训,不论内训或外训,只要有需求,并不吝于花费。然而,为何绝大多数员工仍抱怨培训不足?究竟是训练方式不对?还是训练内容不符?或是彼此认知有落差?大多数人以为培训即是课堂上课,那么除在校的学生外,就业者又岂能天天或时常上课,难道不必工作吗?其实,培训具有各种不同风貌,若能善加运用,定能时时处处充电,真可谓无人无事无物不可学习,怎能自限嫌少呢?  相似文献   

10.
<正>秦末的人们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个人才都想称王称侯,有点痞子性格的刘邦就是这诸多人中的一个。他在萧何等一干能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后,心里老是不踏实:像自己这样的人都能成为汉王,那么手下那些文臣武将,哪个不比自己有本事,他们怎么会死心塌地听从于自己而不起异心呢?刘邦的这些猜疑不是没有道理的,韩信、陈豨、黥布等一个个能人另立山头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刘邦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时,都把提防手下造反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发现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场合,我亮出我这个博士身份才会起点作用,如订飞机票或是订戏票,或向高级饭店请求保留席位等等。但是你们想过没有,除了我以上所讲的这些用处之外,你们花费大量时间接受高等教育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那些教师和教授要你们读书,要你们写文章,作读书笔记和学期论文呢?还有那些小测验、考试和无休止的提问!你们究竟为什么要让自己忍受这一场折磨呢?  相似文献   

12.
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黄怒波,再也不会有此前那些在痛苦中煎熬的经历,但是那些经历让他既刚硬狠绝,又敏感多虑,他会追问自己,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他会在思虑不得解后,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登山上去  相似文献   

13.
黄东 《经营管理者》2008,(1):109-109
<正>笔者从做企业的销售主管开始,一直做到企业总经理,期间管过人,也被人管;也曾辞退过员工,绝大部分辞退决定都是因为员工的能力无法胜任岗位要求而作出的,但是前两天辞退一位员工却是个例外。在这件事情上,可能我的观点和做法值得商榷,所以今天把话说出来,希望能够给那些尚在职场的朋友有所启示。严格来讲,对于这位身居中层的员工,我对他还是比较欣赏的,甚至准备予以重用。但是为了加强管理和考核,公司对相关制度和考核做了调整,谁知在宣布调整时,该员工当场反对,会议还没有结束就擅自离去,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挑动一部分员工采取在办公室不工作的方式来对抗决定。  相似文献   

14.
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管理创新。但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为管理创新者?管理专家加里·哈梅尔撰写的这篇文章, 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直士”,历史上有一段精彩对白。魏明帝时,有人问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袁安答:“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之为‘直士’,算不上忠臣。为什么说他是‘直士’呢?因为臣子如果发现君王的行为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会给自己捞个耿直之士的名声,这不是忠臣应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朝中的高级官员们在一起时,从来不讲皇帝的错误,只是私下给皇帝送了几十次奏折,指出皇帝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个缺点必须改,有批评,也有建…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老板和管理者在员工面前都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们总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坐上"官儿"的宝座,肯定是因为自己有着某种异于常人的"过人之处",否则,为什么我是"老板",你是普通"员工"呢?诚然,能当上管理者的人,确实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长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海底捞的成功早已是业内的典范,但做为消费者如此深刻体验还是头一回。文章从顾客体验的个案开始叙述分析,最终认为海底捞成功的核心在其"人本"理念的实践。海底捞从人本理念出发建立自己的员工管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本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人性的服务。文章最后对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人本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遵守的一个基本的理念,但为什么多数企业很难去践行呢?这是值得企业及科研工作者持续关注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的问题,而富余人员下岗问题被称为踏不进的雷区,一旦触雷会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冗员过多的积疾必须得以正视解决,否则国有企业没有出路。去年9月,国务院确定100个国有企业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今年又扩大了试点范围。自此,国企裁员进入"实战"阶段,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别无选择长春电动工具厂与瑞典某企业合资的谈判已历时3年,外商700多万美元的投资就是"吃不到口"。该厂孟厂长最清楚,外商咬定必须裁减300名富余人员,否则不能合作。的确厂里人浮于事,一个人的事两个人干,工厂怎能搞好?可这300人到哪去呢?孟厂长说:"裁员难呀"。重钢最有体会,一个拥有4.9万员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20.
雷军 《领导文萃》2014,(17):37-39
<正>小时候读《西游记》时总有一个疑问——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跟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麻烦不就少多了吗?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经历了这些总算明白,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否则,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可能成功。那么,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者,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