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再怎么亲密,朋友关系和人脉都是两回事。几乎每星期都见面,总是一同饮酒作乐的人际关系,我不认为这是人脉。例如,你有一个很棒的点子,想要开创一番新事业,无奈资金不够。在这个时候默默拿钱出来的不是朋友,而是信任你这个人的人。亲密和信赖也不同。如果说"作为一个人,你喜欢他吗?好相处吗?"是亲密的话,信赖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肯定他吗?信任他吗?"这也可以说是朋友与人脉的基本差异。就算现在有好几个亲密的朋友,但如果没有人脉就无法工作。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39岁的法官张伟将辞职信和工资条发到网上,引发了人们对"法官跳槽"这一现象的关注。受制度规定的约束,法官跳槽必须要等到满2年之后才能在"人脉资源地"做律师,独立担任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据了解,很多企业喜欢招跳槽法官做法务工作,高的能拿到50万的年薪。更显而易见的是,法官跳槽之后选择到企业去做法务是"双赢",企业可以利用离职法官的审案实践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寻找法律政策"缝隙",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正人脉的真相所有的朋友或人脉关系都是靠时间来灌溉的,而这些都是以自己的精力和感情为代价的。不主动联系的结果只有一个:你会失去你的朋友。关于人脉有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人脉一定要有用。这里的有用往往带有某些标签,不是有权有势,就是有某种显性的资源。但真相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对你有益的朋友都是好的人脉。我们说益友有三:交流思想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在职场上,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与上司沟通、给上司提意见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否则,可能引火烧身。1.上司都不喜欢听意见,只喜欢听建议。聪明的下属,要学会巧妙地将"意见"转化为"建议"。2.上司也是普通人,每天公务缠身,未必总有好心情,所以,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一般早晨刚上班时,上司心情好,谈话效率很高。下班前,他忙碌了一天,心情极其烦躁,你千万别再火上浇油了。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聂飞云 《经营管理者》2010,(10):111-111
从零开始做人脉 作者:永谊 定价:28.00元 出版:中国长安出版社 一个人的成功,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看似幸运之神“巧合”地降临,其实多半是努力经营人脉的结果。有良好人脉的人,总是看上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职场精英,也无一不重视经营自己的人脉。  相似文献   

6.
正曾经,我广结善缘、广交朋友,非常积极地去认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不停地交换名片,不停地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派对。当时,我深信"人脉"的重要,因此我想认识更多人。结果,这一点我做得相当成功。所谓成功,就是当时拿到的名片。应该有几千张跑不掉,手机也备三四部,每天电话不停地响,电话簿上有好几千个联络  相似文献   

7.
正社交和沟通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人所能抵达的层次和格局,还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幸福地度过一生。但人际交往是有规则和禁忌的,规则之内行事,是从容得体、进退有度;规则之外行事,就是拎不清。1.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我们不能否认人脉的作用,但人脉发挥作用是需要能力打底的。对于个人发展,能力是1,人脉及其他是这个1后面的0。  相似文献   

8.
正"恩欲归己,怨使谁当!"这是北宋宰相王曾的一句名言。他为人方正持重,始终认为,为官从政不能"收恩避怨"。"收恩避怨",就是讨好人的事抢着做,得罪人的事躲着走。这样的人一定能落个好名声吗?未必。反之,那些一心为公事、不怕得罪人,甘于"食落众人口、罪过一人当"的人,也未必真会得罪人。  相似文献   

9.
说知论智     
王蒙 《领导文萃》2012,(12):100-101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儿,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进了很多微信群却一言不发,一大堆群密密麻麻,一会儿不看就一大堆信息,想退群却又觉得这些人脉都很重要,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说明你还很浮躁。很早之前的我,就是这样,认为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认为好好发展能变成我的人脉。不过,不久后我发现自己很傻,因为这些群里的人,几乎都是抱着和我相同想法的人。偶尔群里确实有凤毛麟角、圈内大牛,但是如何成为朋友却是很难逾越的鸿沟,互相帮助更是想当然了。  相似文献   

11.
贺飞 《经理人》2008,(12):134-137
“圈子”是什么?它是中国人生活的文化,它代表社会地位、人脉和财富。中国的商人对于“圈子”的理解就是:它是一个城堡,对于外人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12.
正依照闲人的日常行为表现,笔者为他们画了几张像,分别是"邮递员""蜘蛛侠""撞钟僧"和"驸马爷"。有些人将领导交代的工作转嫁给资历浅的同志,自己能逃就逃、能躲就躲,主要工作变成端茶倒水、传话跑腿;有些人一门心思找路子、攀关系,嘴巴很甜,很有眼力见儿,就是不做实事,像蜘蛛一样整日忙着"结网",扩大人脉圈子;有的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工作,混日子;有的人自以为有背景、有后台,整天尸位素餐,工作不  相似文献   

13.
正容易在人际关系中高开低走的人,通常分以下几类。1.交浅言深。"我把你当好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没什么交情,却喜欢以暴露隐私、展示人脉获得他人好感,都是交浅言深。交浅言深,往往是因为缺乏社交的底气,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他人信任,但别人也不是傻子。2.用力过猛。关系不深的时候,随叫随到,抢着埋单,高铁飞机接送无怨言,等你在心里把他当朋友,却找不到人了。倒不是"征服了你,就一笑而过",而是  相似文献   

14.
人脉资源对情感维系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人脉资源的异化会导致职务晋升通道狭窄,有损社会公平正义。现有社会结构下,要通过构建共同价值理念、激励相容机制来强化人脉资源的正功能,通过道德教化与延伸、制度监督与惩戒来消解人脉资源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君子     
正这世界上有两个维度可以把一个人显示出来,一个是"示弱"和"示强",另外一个是"自弱"和"自强"。可以有四种分法:第一种人显得很弱,但内部很强,这叫"示弱自强";第二种人"示强自强",就是显得很强,本来也很强;第三种人"示弱自弱",就是显得很弱,其实也真的很弱;还有一种人"示强自弱",显得很强,其实没什么料,也就是外强中干。  相似文献   

16.
示弱自强     
正这世界上有两个维度可以把一个人显示出来:一个是"示弱"和"示强",另外一个是"自弱"和"自强"。可以有四种分法:第一种人显得很弱,但内部很强,这叫"示弱自强";第二种人"示强自强",就是显得很强,本来也很强;第三种人"示弱自弱",就是显得很弱,其实也真的很弱;还有一种人"示强自弱",显得很强,其实没什么料,也就是外强中干。在《周易》看来,只有"示弱自强",也就是"无往不平形于外、  相似文献   

17.
李慎 《领导文萃》2012,(15):63-66
做大了万科,登顶了珠峰,年届花甲的王石更加喜欢远离的"哈佛董事长"状态"去美国时,我刚好60岁。第一学期基本上在语言学校度过,和一帮十六七岁的小孩一起学英语。美国的教育,课堂上多数是做游戏。我跟一帮小孩做游戏,简直就是大笨熊,  相似文献   

18.
博文集萃     
正失控的权力有学者提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第一是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第二是年轻时实权越大通常越难做大官,第三是好人未必就是好官。细细一品,倒令人想起历史学家吴思先生关于"潜规则"的论断。吴思在他的代表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曾经这样表述:"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知道这件事会让你别扭,但我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我做了你没办法怪我,我不做你也未必会感谢我。那么,要不要这样做,就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了。请注意,是人品,不是情商。情商决定着"你能不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而人品考验的是"你想不想让别人不开心"。大部分人有"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的情商,却没有"不想让别人不开  相似文献   

20.
正"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结构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最终会产生政权的合法性与信任危机,改变传统社会的关系结构,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提高国家治理效率。促进"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社会建设。对于当前社会建设来说,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即以公共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安排,通过合理的社会体制安排,约束"强国家—弱社会"关系结构中国家对社会资源汲取的强烈诉求。单一主体、单向度发生作用的传统体制安排无法在当前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