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理人》2012,(12):82-85
“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的话,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这是马云分析经济学家与企业家关系得出的结论。在马云看来,经济学家首先是数学家,对数学模式有兴趣;其次,他们更关注昨天,对昨天的数据感兴趣,而企业家是只对未来“不确定”感兴趣的人。因此,让一群对昨天有兴趣的人去判断未来,是一件悲哀的事。马云认为,企业家一定要听消费者、听市场,因为市场才能决定未来。那么,到底有多少企业家按照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行动,成为市场的赢家?  相似文献   

2.
陈海春  陈婷 《决策》2013,(6):58-59
用"三分之一"的法则来划分,那就是,三分之一时间研究技术,三分之一关注员工,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推动公共关系。淘宝十周年,马云在48岁时宣告退休。而腾讯马化腾今年42岁,百度的李彦宏今年45岁,在西方,他们还属于人生的青年时期。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滋生了一批年少而又才华洋溢的企业家,他们有着鲜明的管理风格、全面的业务能力、敏锐的市场触觉,在年轻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正《孙子兵法》中有句话,兵者国家大器,不得不察,任何一次错误的战争,都会导致尸横遍野;今天可以说,商者国家大器,不得不察,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任何一次经济的变革,都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家庭,所以我觉得企业家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真正的庙堂之侧一定是跟钱没有关系,跟道德、价值观、社会责任担当有关系。——马云以企业家担当为主题,提出企业家应该处理好与钱、与政府、与世界、与未来的四种关系克里夫妇投资中国,只是中  相似文献   

4.
书架     
《经营管理者》2010,(5):111-111
马云如是说 二十多年来,在曾被外资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网络等行业里,成长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家,他们带领中国企业探索出了一条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家的强大力量和独特智慧。本系列图书忠实纪录并深入剖析了这些教父级的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详实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餮餮盛宴。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2011,(9):126-127
“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在浦江论坛微博上发一个寻人启事,寻马云。”朱岩梅想请马云参加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我已经跟马云的秘书在联系了,我问他在哪,只要在国内,我说我要当面跟他讲,写在纸上就没有意思了。用五分钟跟他讲这个问题,我相信他很难拒绝我。或者直接把寻人信息发到马云微博上去。”  相似文献   

6.
<正> 四、刘维志:群策群力 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第六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第一届全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的刘维志,不仅对于东阿集团,而且对于我国中药制造业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人。刘维志崇尚创新,崇尚群策群力, “中国的企业不能再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头脑,只有公司在多数人的头脑都变得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公司的未来才是光明的。”这就是刘维志的经营管理法宝。 至今,刘维志还能回忆起70年代中期他和一帮年轻人改进阿胶生产工艺的情景:现在的人已经很难想象我刚来厂里时的情景,全是手工操作,唯一的设备是一台水泵。熬制阿胶需升起滚  相似文献   

7.
管道的故事     
<正>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个叫布鲁诺,他们是堂兄弟,都住在意大利的一个村子里。两位年轻人从小就是要好的伙伴,他们都有雄心勃勃的梦想。他们常常没完没了地谈论,渴望在某一天、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勤奋,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很好的法治,企业家便不可能真正进行创新从500年前哥伦布去美洲开始,人类就走向了全球化,人类市场在不断地扩大,分工不断地深化,技术不断地进步,财富不断地增加。在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企业家。市场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市场是企业家看到的。所有的市场都是企业家创造的,分工也是企业家创造的。创新更是企业家的一种基本职能,创新带  相似文献   

9.
孙景华 《领导文萃》2012,(16):103-106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或长处,身陷逆境时不仅善于励志,让人越战越勇,而且善于反思,包括检讨自己。不过,反思、检讨以及顿悟等是否恰当,则是另外一回事。马云的"忍"和韦尔奇的"数一数二"马云、柳传志、宋卫平等企业家曾遭遇一系列事件或困境,  相似文献   

10.
讨论如何捕捉新的投资机遇,可以有各种客观技术手段来说明,也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宏观判断,但是从问题的本质上看,它可以归纳为人、市场和技术三个主要方面:一、人曾经有位中国的企业家当被问起其成功的诀窍时说道:当别人没看到,我看到了;当别人看到了商机却没有去做,我去做了;当我去做的时候,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事实上,是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在决定事物的方向,而又是什么在决定着企业家素质呢?  相似文献   

11.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对昔日有隙者甚至仇敌都持宽容态度,从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一位议员曾气愤地责问林肯:"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呢?你应当去消灭他们!"对此,林肯微笑道:"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朋友的时候。"林肯这种豁达、大度的胸怀很值得称道,话中所蕴含的道理也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房地产大腕潘石屹在博客里讨论起"马云为什么这么红"?原因是不久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高度赞许,一位提出"上海为什么不出马云",一位邀阿里巴巴来广东走走。潘石屹认为,马云的阿里巴巴将中小型企业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绳,他们的产品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销售,而且成本极低"。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14,(12):26-33
成功企业家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智慧的CEO。正是他们的贡献,缔造了企业的传奇。 如果没有张小龙创造的微信,那么马化腾的移动互联网之路不会走得如此顺利;如果没有陆兆禧务实执行以及善于在内部协调各种关系,那么马云的个人时间将完全被碎片化;如果没有方洪波挑起大梁.领导公司完成集团上市和制定新的战略,何享健的美的在新的融资、产业转型上将继续消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卡内.   《领导文萃》2000,(1):72-72
年轻人应该从头学起,担当最基层职务。这是件好事。匹兹堡有许多大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肩负过重任。他们与扫帚结伴,以清扫办公室度过了企业生涯的  相似文献   

15.
陈明 《经理人》2014,(5):84-84
正不仅打造健康团队,更让企业家自己身心健康。深圳仆人领导机构想在中国推广以道德为根基、以使命为导向的领导力模式,然而很多企业家朋友都有一个观念: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想做一把手、领袖,谁愿意做服务呢?大多数人都在想自己成功,谁愿意去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呢?很多人都在不择手段做事,谁愿意讲道德呢?今天几百位领导、商业领袖参加《经理人》杂志举办的"商业新格局下的领导变革—中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曾在彼得·德鲁克基金会供职10年的董事,我有幸跟这位伟大的管理学家进行过很多次交流。在彼得·德鲁克所说过的所有极富智慧的经典名句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来教领导者应该做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教他们不做什么。在我见过的所有领导者当中,有一半都不需要别人教他们该怎么做,他们所真正需要的是,知道该去做哪些事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这是误解。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看出哪里能赚钱;二是有胆量,看准的事情敢于去做;三是有组织能力,能领着一帮人干事儿。但经济学家厉以宁则强调:21世纪的企业家仅有这三个素质是不够的,必须树立新型企业家的概念。他说,新型企业家除了具备上述3个条件外,还应有以下新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处何处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3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3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  相似文献   

19.
赞美是一笔投资,是一笔财富。赞美如同微笑一样,它是照亮人们心灵的阳光。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183;凯&#183;阿什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你必须了解赞美别人可以使人成功的价值。赞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国外很多著名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赞美的作用,并采取各种方式去表扬员工和下级,用口头的、书面的、形体的、手势的、精神的、物质的等等手段去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相似文献   

20.
<正>这些天,我把抗震救灾当成是头等大事,能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给中央电视台从记者到台长很多人都发了很长很长的请战信,我对他们说,只要你们能带一个人去,就一定要把我带到灾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