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岩平  卢晴  王平 《领导科学》2020,(6):97-100
情感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情感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影响过程中都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调节情感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年轻管理者采取情感型领导方式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管理者学会用"情"是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具体而言,管理者用"情"至深,员工更易"发声";要关注员工心理安全建设,创造安全的组织氛围;要重视管理中的代际差异,会打"感情牌"。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解释,它决定着人的预期活动,影响着人的行为。公务员人性假设是公共管理者行政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熟悉人性假设能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理论界对公务员的人性假设看法不一,主要有经济人、道德人、政治人、复杂人等观点。本文在对当前公务员人性假设进行归纳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务员是"有理性的合法的经济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管理者从事的工作中,激励和奖赏员工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作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对员工的人性特点作出合理科学地假设判断.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托,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分析了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而实施的管理方法后,提出了影响颇大的"X-y"理论.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的发展绕不开"人"的话题。关于人的认识与假设一直都在影响和伴随着该学科与实务领域的演进。在公共行政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将人视为机器辅助物的"物化人"、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人"。同时还存在着基于利益要求的不同人性假设:一种天然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品格,一种追求自我私利最大化的"自利性"品质,及一种基于公共利益与自我利益满足为行为动机的"复杂性"本质。对人的不同看法与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导致出现了不同的行政学理论及实务中的不同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229名员工为样本,从"压力源-紧张状态-后果"的视角,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辱虐管理对员工人际偏差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工作压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辱虐管理作为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源之一,对工作压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导致员工产生人际偏差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与人际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较高的自控水平不仅可以削弱工作压力对人际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还可以弱化工作压力在辱虐管理与人际偏差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组织心理契约违背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组织心理契约违背与管理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对512位组织管理者进行定量研究和结构方差验证,结论如下:1.组织对管理者的心理契约由三维结构构成,分别是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管理型心理契约,其中管理型心理契约是组织与一般员工之间所不具备的心理契约形式,体现了组织与管理者之间的一种特异关系;2.组织的管理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退出和忽略行为增加,组织忠诚和呼吁行为减少;组织的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退出行为增加和呼吁行为减少;组织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忽略行为减少.3.管理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是管理者更加关注的两种心理契约形式,而对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价值多元化、抗压能力差、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争强好胜,这是80后员工的普遍特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难以制约和规范80后员工的行为方式,许多企业管理者患上了80后员工管理恐惧症。对于80后员工的管理,打破常规,顺势转变,是企业管理者突破传统管理理念,打造新型管理模式的新对策、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演变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涛 《领导科学》2012,(14):61-62
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性假设是建立管理理论的前提。关于人性假设的讨论,是管理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主流观点认为:随着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管理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监督管理转变为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把情感激励、精神满足等非物质影响行为的因素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管理的核心理念由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这同时也奠定了西方管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孙绍荣、宗利永、鲁  相似文献   

9.
员工沉默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关注的新问题之一,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某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40个团队、314对员工-上司配对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领导授权行为、信任对员工沉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领导的授权行为中展示关心对于员工沉默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管理者高度信任的员工能感受到更多的领导授权行为,且更少保持沉默;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会调节在信息共享、展示关心和员工沉默(自评)之间的关系,当员工对管理者具有高度信任的情况下,上司表现出的信息共享和展示关心会使得员工沉默程度明显降低;反之,当员工对管理者缺乏信任的情况下,上司表现出的信息共享和展示关心会对员工沉默没有影响甚至会使员工更加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0.
尽管建言行为对于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意义重大,然而现实中许多员工的建言行为通常并不尽如人意,管理者领导行为的辱虐方式应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辱虐管理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并以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及价值观为基础,研究组织认同和组织自尊在以上关系所起的中介作用,员工权利距离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以广州一家大型制造型企业中302名员工和78名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分析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匹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和组织自尊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的权力距离感越大,辱虐管理对员工的组织认同和组织自尊的负面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1.
吕臣 《领导科学》2006,(22):48-49
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阶段发展分析纵观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取决于管理者或管理思想家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我们知道,关于人性的假设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及现在的“复杂人”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与同时代相应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思想正好相对应,如“经济人”假设与古典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复杂人”假设与权变理论等都是相对应的,而企业中的两大阶层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人性假设的不同和管理思想或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泰…  相似文献   

12.
辱虐管理、心理安全感知与员工建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组织情境中辱虐管理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研究,认为企业上级领导实施辱虐管理,首先会削弱员工的心理安全感,继而影响员工建言行为,心理安全感知是辱虐管理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的中介。此外,研究结论还表明,辱虐管理对心理安全感知的削弱作用会受到员工不确定性规避特质的影响,对于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员工而言,企业上级领导实施辱虐管理,此类员工感受到的"心理不安全"更强。最后,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家石化企业中的258名员工和102名上级领导的配对数据验证了以上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推进社会进步的是知识型员工,他是企业创造价值最多的人,也是"最较难管理的人",该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探讨了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开展教育培训,采用宽容式管理,提供宽松氛围与环境,来更好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星光  周晶  朱振涛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2):140-142,130
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是交通管理者、交通用户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用户之间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中,交通出行方式的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演化稳定状态.本文假设用户是有限理性的,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博弈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总体出行方式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导出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稳定策略,从而为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管理策略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晓庄 《领导文萃》2013,(15):98-100
对于员工管理来说,"员工第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而倾听员工的抱怨,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态度和方式。善于倾听的管理者,会将抱怨化为一种内心的倾诉。有怨言请说出来抱怨并非都是负面的,这同样是一种沟通方式。这种发自内心的倾诉比客套的、一般性的交谈效果要好得多。但请注意,如果下属陷入没完没了的抱怨,甚至不分对象的抱怨,管理者就需要用一些技巧了。  相似文献   

16.
好员工转变为坏员工并不是组织的逆向选择,而是道德允诺效应下的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现象。道德允诺效应下,员工会将之前做出的道德行为视为自身的荣誉"证书",自我假设其为后续进行非道德行为的"资金"和"证书",这也就是员工优劣角色转换的原因。角色转换后,员工会展现出组织偏差行为,具体可分为明确公开、明确隐蔽、模糊公开、模糊隐蔽四种偏差行为,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领导者应有效规避员工优劣角色转变,强化对员工道德行为的激励,以回报感战胜优越感;提升员工主动非道德行为惩罚力度,增加角色转变成本;鼓励道德行为以营造整体性道德氛围,并保持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张桂平 《管理科学》2016,29(4):104-114
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非伦理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报复或伤害组织和同事。根据这一逻辑,已有研究就职场排斥诱发的员工非伦理行为都是建立在利己动机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对于员工的利组织动机的非伦理行为研究不足。实际上,面对职场排斥,员工很可能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人际关系进行主动修复,其中从事亲组织性质的非伦理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以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检验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采用SPSS 18.0和AMOS 18.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上下级配对调查的方式,收集来自武汉和上海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道德推脱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道德推脱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理论界较为忽视的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检验了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发生机制和高度的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证明员工在遭遇职场排斥时通过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来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理性选择,组织认同度较高的员工在面对职场排斥时更容易发生道德推脱问题和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验证了组织认同的"阴暗面"。研究结论为组织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权变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醒管理者警惕职场排斥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鼓励高组织认同的员工采取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回报组织。  相似文献   

18.
在管理学中,人性假设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在企业管理中,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会创造不同的经济效益,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不同的人性假设视角下照样能导致不同的主张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应借鉴管理学上的人性假设理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78名在职员工的调查,对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实证结果包括:首先,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这是中国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最后,创造性地将创新自我效能感引入到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中,构建并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打开了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一黑箱。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社会认知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伟  刘益  王龙伟  刘婷 《管理评论》2012,(8):145-153,159
近年来,由企业不道德行为引发的企业"丑闻"已经导致许多著名企业的破产,这也使得企业不道德行为成为管理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企业不道德行为的研究相对薄弱。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国外对于企业不道德行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不道德行为的内涵和测量;接下来梳理了不道德行为的理论研究流派,对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和结果进行了回顾,并讨论了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管理方式;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