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论当前我国改革,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所谓"变",主要指"改变和革除"。在改革中,在注重变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某些不该变的方面,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不能只注重变而忽视不变。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不能改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改。改革中不该变的方面,主要是我们党所坚持的根本原则与优秀成果:新时期我们党确定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我们党所坚持的正确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改革必须在"不变"的前提下大胆"求变"。"不变",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就是要在坚持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大力创新经营体系、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良吏多,能亲民,上下就和顺,政治就清明,这是汉唐之世治理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汉唐之世多良吏,他们是治世的能臣。所谓"能",不是指执法严苛、峻刻,而是指顺应民意,施政宽和。"治民所以便民",凡利民者行之,凡害民者去之,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受惠的百姓在良吏们离任后,仍感念不止,正如史书上写的,"所居民富,所去见思"。以理乱绳的耐心治理"乱民"汉宣帝时,勃海郡(辖境包括今天津  相似文献   

4.
基层治理中若手段方法过于"有力",容易因为刚性压制过度而有损亲近感、沟通交流不足而加剧供需失衡、管理艺术欠缺而诱发暴力行政、意图表达错位而引致事与愿违。领导干部应该明确治理的根本在于满意,有"温度"才能有感情;治理的关键在于效力,有"温度"才能有配合;治理的过程在于疏通,有"温度"才能有交流;治理的难点在于管控,有"温度"才能有缓冲。这就需要"力度"与"温度"兼而顾之,既严守法治底线又秉持服务初心,同时丰富管理艺术,扩展协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这种精神对于个人来说,靠的是那份专注、那份毅力和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环境的优化,在于把握人才发展规律,促进"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壮大。培育"工匠精神",壮大人才队伍,离不开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深化制度改革、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时不我待。这次《意见》的出台,给人才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意见》旨在破除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保定市在全市推行"两个代办"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两个代办",一是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就是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打包分类,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二是为项目服务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着眼于改革、党建、小康社会和依法治国的总体设计,这一重大战略布局的提出,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践行目标、找到了实践载体。为此,应当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的治理的法治化路径选择;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把握好法治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贯穿渗透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之中,以法治小康推动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出台继"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高校重点建设项目之后拉开了中国高校发展的新序幕,"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建设的路径一是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二是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四是要改革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治理沱江,绝非一城之责。为让沱江水质从"一时好"变"一直好",去年以来,资阳已与成都、德阳、泸州、内江、自贡等地加强对接,寻求共识,整合力量,力推6市联合申报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德阳建设生态湿地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德阳市地处沱江流域上游,境内有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青白江4条河流和百余条  相似文献   

10.
"民本"政治思想的内涵为"重民""为民""治民"。在传统政治文化下视域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为:"共治"的治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执政党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中长期忽视培养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民本"政治思想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表现在:"重民",树立"共治"的治理理念;"为民",加强党的建设;"治民",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治理"一词频现,从营利性组织的公司治理、金融机构治理、集团治理、跨国公司治理,到非营利组织的大学治理、慈善机构治理、社区治理、政府治理,再到宏观层面的环境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等,似乎不谈治理就不时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理泛化或普及化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近年由危机频发而导致企业、社会乃至全球的改革,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主要规则和治理结构的再造,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和话语权的再配置或争夺.因此,"治理一般"成为流行.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官有为"的核心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的国家治理能力或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针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新时期新阶段"为官有为"赋予了新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的价值内涵,对推动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的"公务品质"或公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在执政兴国和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后十年河南的发展意义重大。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河南",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有力保障。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法治河南"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小金库",就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财产,未将之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近年,随着中纪委关于《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和国库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主要领导岗位,这使得很多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出现了"少帅"与"老将"的组合形态。所谓"少帅",是指那些综合素质好、学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农村基层政权作为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激烈变革,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基层人才、政权和治理的多重"虚空化",给我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严重挑战。新时期下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建设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健全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举措,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词之变,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治理取代管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从政意识和领导方式的一次嬗变。管理与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其一,行为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治理的格局。因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治理开展了不少创新探索,这些创新实践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地方治理的崭新面貌,并且提升了地方治理绩效。但是调研发现,一些"伪创新"也隐藏其间,并消耗了大量资源。对于这种"伪创新",必须予以重视并努力革除。"伪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变换表述玩"文字游戏",难以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需要更有利的国家形象和更强的软实力做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需要更好地梳理自身发展特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成功经验,向世界提供更好的叙事。目前,中国的崛起在世界眼中首先是一个经济成功的故事,但是中国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权改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功,还没有得到充分讲述。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