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卫根 《经营管理者》2009,(23):147-147
本文通过建立1978-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协整分析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作用机。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义 《经营管理者》2016,(5):182-18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筛选出对能源消费较为重要的几个核心因素,并建立能源消费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定量的角度采用AWD模型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丽水市为实例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丽水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的依据,并且对未来丽水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Kuznets曲线: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经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文献已经很多了,但就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EKC一直没有得出结论。本文采用非线性回归和拟合的方法,对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y Fund,IMF)发布的28个发达国家从1970到2004年间的人均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能源消费与收入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结果表明,28个发达国家中有17个国家出现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之间也同样出现倒U型曲线关系,其中有10个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出现拐点,在这10个国家中,除法国、荷兰和瑞士外的其它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也都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5.
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本文开展1980—2009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研究。随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对政策能够产生一定指导作用,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的一些国家。在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和台湾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三种情况出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反之亦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无Granger因果关系。但对于一些国家来说,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结论甚至完全相反。中国能源经济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近年来才受到关注,文献数量不多。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能源消费紧张,北京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黑龙江省1980~2006年的GDP与能源消费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非能源依赖型的。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协整理论,检验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提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概念,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和产值数据的分析,归纳出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与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了成都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能源消费和用水量的总体情况,最后对成都及四川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口总量、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且人口总量比GDP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的原因,短期内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长期中人口总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外生性.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能源发展前景。本文利用西藏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围绕能源生产、能源储量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对西藏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考察,针对西藏特殊的能源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这便于人们认识西藏的能源情况,也为推进西藏能源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力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适用于小样本估计的ARDL方法,对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两者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电力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为单向,节能减排政策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制约,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才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EKC曲线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形式。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不能以能源的过度使用为代价,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措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自1978年起,由于研究对象确定、数据选取等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仍未达成共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涉及确保经济增长前提下节能降耗政策是否有效,依旧是长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1978~2011年中国能源供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晋黔浙三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农家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在气候环境恶化和国际减碳目标的压力下,长期被忽视的农村能源消费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非商品能源过渡到商品能源,农家能源需求正在成为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收入水平和地区能源禀赋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是影响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农家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而现有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政策忽视了农户收入水平和地区能源禀赋差异可能是导致其在农村推广效果不佳的根源。本文基于对晋黔浙三省农家能源消费现状、消费行为以及能源干预政策效果的调查,为国家农村能源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能源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又是经济增长约束固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本文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基于1978-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能源效率等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问题提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项冬云 《决策》2003,(8):58-59
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出了“十五”规划的预期,部分省区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又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拉闸现象,“能源瓶颈”在消失多年后又重新出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张豪 《决策探索》2011,(22):54-55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样也是一个能源开采大国。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高达72%。  相似文献   

18.
张永铭 《经营管理者》2013,(24):197-197
历史的使命与现实的压力都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减轻对于环境的破坏,减少对于资源的依赖,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经济增长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军  成金华  白永亮 《管理学报》2008,5(4):549-554
在揭示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2005年间中国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状况具有相似的波动性协同变化趋势,环境质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公众健康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化";加强能源消费的健康风险识别,全面实施污染物综合消减;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能源消费环境成本内部化仍然是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中国环境质量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灰色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采用C-D生产函数扩展模型,揭示了GDP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通过对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于测算和预测能源消费的增长率比较理想,由此测算了未来几年的能源消费量。得出结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必须实行节能降耗;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