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分析了森林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 ,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新的人才培养标准 ,探索新世纪森林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在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基础上的新专业方向。提出了制定教学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并针对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的持续性是工程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保障。本文在探讨森林认证与退耕还林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促进我国森林认证发展和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性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森林认证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退耕还林工程的参与,可以扩大森林认证的市场,从而促进我国森林认证的发展。针对退耕还林参与森林认证的特殊性与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区开展森林认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城市森林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城市森林重大意义;通过对县城城市森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主观认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从而提出小城镇建设城市森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校级重点专业建设为背景,介绍森林工程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以及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森工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讨论了提高工程图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其中在分析了传统教学法和CAI教学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找出了两者的互补规律,提出了传统方法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以适应现代教育手段发展方向的基本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6.
森林文化学及其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的组成,该文通过对中外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考证,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即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考虑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涉及的范围,认为森林文化学课程是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文化学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生态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建议我国应建设面向世界的森林文化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2017年6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上共有29位学者围绕森林文化、林业史、森林与心理健康、国家公园体制建设4个会议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森林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传统历史文化,以充实当下的森林文化,古为今用;更需要与当代森林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森林产业的竞争力,创新森林文化产品并普惠社会;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的服务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结合,搞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森林文化体系逐渐形成,飞翔的羽翼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8.
森林培育学作为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好坏是培养优秀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根本,但目前森林培育学的教学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企业对毕业生不满意的状况,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林业人才,针对森林培育学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方法等提高森林培育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为将来培养更加优秀的林学专业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明的进步呼唤森林城市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面向未来,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明的进步呼唤森林城市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面向未来,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