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理论界》2010,(8):147-149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个"五四"新女性,她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选择了自己追求的路,但最终却是悲剧的命运。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子君的悲剧是当时整个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子君等"五四"新女性的悲剧命运启示我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跨出追求"人"的独立的第一步;而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2.
曹启富 《天府新论》2006,4(2):141-144
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从政时间只有11年,而他却以一个悲剧形象留在后人心目中,曾经引起历代文人的关注。从历史原因、政治背景、性格因素三个层面探讨,不难看出贾谊悲剧的必然性。历史原因:贾谊提出的礼治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汉初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这是造成贾谊悲剧的根本原因。政治背景:在朝老臣的嫉妒诋毁;汉文帝爱其才而不用其人。性格因素:志洁行廉,竭忠尽智;自恃其才,藐视大臣;感情脆弱,“不善处穷”。因此,其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中“怨”的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基调,屈赋所体现的“怨”的悲剧本质及其封建消极性,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悲剧审美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4.
有岛武郎是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有思想性的作家 ,然而心中充满矛盾与苦闷。长篇小说《一个女人》正是其内心矛盾的产物。叶子是作者的化身 ,正是由于有岛自身的内心矛盾与困苦的争扎 ,注定了叶子的悲剧命运。因而说 ,《一个女人》的悲剧性是具有其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5.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在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华、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广州地区“两抢”及“两抢”犯罪的特点得出其猖獗的原因,最后总结广州地区打击“两抢”的有效对策:1.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警察队伍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两抢”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2.要切实加强社会防范工作,加大对城中村、出租屋等犯罪多发地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旧货市场的控制和对黑市场的整治工作;3.科技强警,提高打击控制动态犯罪的措施的科技含量和运用水平;4.突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摩托车、机动车;5.体高群众防范意识,对“两抢”犯罪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6.以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为契机,大力宣传严厉打击“两抢”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7.
“徽州女人”,广义地说来是指居住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作如此解.不能说错。但这又几近乎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的话实在没有什么质量!历史上的徽州,在明清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徽州的女人们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一种罕见的生命现象,这种现象是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8.
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发■(pity)和■(fear)使人的情感得到■(Katharsis;陶冶、疏泄、净化)。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前两种情感,那么,争论■一词的内涵毫无意义。国内《诗学》主流译本把希腊词■译为怜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所用■一词的原意。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遮蔽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的深刻内涵。为了克服■主流译法的表面性和肤浅性,应该以懊悔取代怜悯,如此方能彰显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学术论调,“悲剧衰亡”话语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原因的.主要包括:尼采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现代文化批判的一种策略.“悲剧衰亡”话语发轫于20世纪早期,而不是通常所谓的二战之后,当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曼、卢卡斯和克鲁契等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不参加中共“一大”原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一大”召开 ,对党的创立做出最大贡献的“南陈北李”却没参加。无论是公务繁忙说还是不满共产国际包办“一大”说都不能圆满解释陈独秀为何不参加党的“一大”。本文认为 ,陈独秀未能认识到“一大”的重要性 ,对“一大”召开不重视才是其不参加“一大”的根本原因。陈独秀认为建党于 192 0年而非 192 1年的“一大” ,“一大”前党已有全国性组织 ;“一大”代表和早期党员承认当时认识不到“一大”的意义 ;从党的“一大”的内容、参加者会议期间的表现、“一大”后的反应、广东党小组的代表数、李大钊的不参加、“一大”对建党的意义、代表们都忘记开幕闭幕日期等方面都证明 :在建党早期人们对“一大”认识远没有今天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两个结合”表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持续致力于传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这些“文化基因”走向大众化、时代化;另一方面,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粹,并将其转变为标识自身特质的“政党基因”。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走向民族化辩证地统一在从“文化基因”到“政党基因”的转变过程中。在此,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取信于民、公平法治、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实现了现代转型,成为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与价值归属的源起,是党凝聚民族、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阿Q正传》是鲁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塑造阿Q这一典型人物来揭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下人类实现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由于阿Q实现自我认同的根据即“优胜”总是处于一种被平均化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一方面不得不选择“精神胜利法”来消解自我迷失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把自我“优胜”的确立寄托于参加“革命”之上,这必然会导致一种悲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孤岛”时期的《文汇报》在1938年7-8月间发展至顶峰,随后走向衰落,并最后被迫停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4个方面,其中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管理的不善,制约了《文汇报》的继续发展,弱化了《文汇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而"孤岛"环境的恶化和汪伪政权的收买则是导致《文汇报》最终停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文化审视“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李健 《兰州学刊》2005,(1):245-247
本文探讨了悲剧意识的生成和功能,对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的悲剧意识的特征、内涵、表现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升 《南方论刊》2022,(9):88-90
文学作品联结着时代的发展脉络,对于人们获取时代信息并得出社会实践的启示有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经久不衰,本质原因是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元素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而深层次研究并解析作品的形成结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这一部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为例,探究其中蕴含的悲剧原因来源,并详细论述《孔雀东南飞》中揭示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6.
从“他者”的角度,在比较禅宗和犹太教的基础上探讨《坛经》,揭示禅宗衰落的原因。“见性成佛”,撇开了佛祖这个“他者”的介入,导致操作上的“大而无当”和“无相戒”的盗用。“无善无恶”、“无人我”等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解脱,不关注“他人”和由“他人”组成的社会,导致社会基础的削弱。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股流行约百年的现代西方文艺思潮,悲剧衰亡论的缘起极其复杂,除了悲剧创作整体上不够景气之外,主要包括尼采论述悲剧灭亡问题的直接启发、悲剧传统的强大压力和系统的现代悲剧理论缺席等因素。悲剧衰亡论思潮在兴起、盛行与回落的演变过程中,有关的争论始终不断,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克鲁契与哈里斯之间、斯坦纳与威廉斯之间、斯坦纳与伊格尔顿之间的论争最具有代表性。在论争过程中,不同的观点之间彼此碰撞与交锋,不仅对于澄清误解、扩大共识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学术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之难与长期的“富人俱乐部”论不无关系,“入世”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象征性。国人应在中共共“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家文化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坚持“两论”起家,坚持科学的知行观和方法论,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胜利。只有继续坚持“两论”起家的基本功,才能在高科技新会战中取得稳产4000万吨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