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建筑符号构筑的世界,各式的建筑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活动场所,使人类社会在建筑的保护下得以健康发展。建筑在满足人类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它的功能、空间、艺术、比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于城市建筑美的评价、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地域性建筑的美学体现等研究,深入阐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内涵及建筑美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基于建筑和街道,它们所创造的空间成为城市活动场所。道路形式及其空间构成除了受到交通量、交通性质制约外也受到景观构成的制约。交通运输是城市生命  相似文献   

3.
同人具有社会属性一样,处于城市环境中的建筑小品也绝非孤立一体。城市建筑小品在个性表现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意象属性。他们彼此对话,与所在的建筑、道路、自然环境相关联,共同参与城市或地域的景观表演。我们在从事城市景观设计时,如脱离小品系统自身及环境特质的意象属性研究,就势必造成整体环境的疏离和景观意象的混乱,以至于导致环境品质的降低和创造客体的异化。城市建筑小品虽古已有之,但是现代城市建筑小品比之旧建筑小品已经拓展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除了技术与材料的变革、形式与功用的深化外,其根本点已转移到以科学、艺术和现代理念的手段,去实现城市环境的有机深化。  相似文献   

4.
李贵 《学术月刊》2022,(1):167-177
细读宋人的文、诗、赋、词和笔记杂著等作品,文史互证,可还原北宋东京城的13类声音景观及其对应空间,揭示其产生原因和历史文化意义。围绕声音景观的关键问题,分析东京书写中的声音空间、身份认同、话语方式和文学成就,指出南宋人所谓叫卖声的“汴京气象”可作为东京声景特征的简要概括,又从美学角度阐释特殊的寂静、哭声和缺席的生产之声。通过对东京的声音景观进行还原、分析和阐释,在声音层面揭示出唐宋间的重大变化,并区分各种“听觉共同体”,从而论证宋代文学对东京的塑造作用,回应文学与地理的理论热点,结合马克思的论述提出:为了完整地理解历史、世界和我们自身,需要深入研究文学中的声音景观。  相似文献   

5.
李长中 《天府新论》2018,(5):143-152
表述是一种再造主体性行为。由于“康巴”地域的异质性及其表述历史的晦暗不明,“他者”表述成为“康巴”形象/记忆建构的基本方式。以还原“真实的康巴”为修辞论目的的康巴文学,亦时常被纳入“地域文学”意义生成谱系框架加以研究。然而,当前学界以康巴文学地方性知识景观叙事性特征而将之纳入地域文学阐释逻辑,以其对地域性景观的真实性表述作为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误读了康巴作家群及其文学。康巴文学不是张扬“对抗的美学”,而是强调多元文化/族群“和解”的美学表述,预示了多民族文学发展某种新的可能。只是受制于后学理论话语影响,多民族文学的“和解”美学生产问题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6.
尧斯接受美学的文学史现开辟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所思路。他既注意到了文学接受的能动作用,又考证了文学接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建筑在作品社会效果之上的文学功能,在文学理论研究及美学研究中起到了革故鼎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学中久已有记录城市变迁的文字.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城市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诗歌所体现的内容也愈加的丰富多彩,包括城市地域、水文风貌、民俗风情.风光秀丽的桂林在当时便是作为“贬谪地”的城市意象出现在唐诗中,承载着诗人的离愁和愤懑,构建了一个与众各别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同时,它又是诗人心理空间的投射,承载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文学主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以城市为代表的文化形态是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将她们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都市的理解,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们以多重视角拓展城市地理空间,以现实关怀聚焦城市发展变迁,以日常精神构建城市审美体验。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通过对浦东新区、上海周边县镇、工人新村、老旧社区等的书写建构出真实且立体的城市空间,突破了“怀旧上海”和“欲望都市”的城市书写模式,立足社会现实,考察个体生存境遇,展望城市的未来和出路。她们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再现细微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使新世纪上海景观的独特风貌得以呈现,丰富了文学中的上海形象。  相似文献   

9.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2,(2):F0003-F0003
陈望衡,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亚洲艺术学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涂珍兰 《江汉论坛》2014,(4):142-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无论在形体外貌还是生活内质上都发生了巨变。城市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科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便包括文艺学、美学。文艺学、美学转向城市文化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城市化进程下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的需要,两者共同生成了城市文化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是我国伟大的旅行家,其留世巨作《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但是,在众多的研究中不是将它作为一部科学著作来研究,就是从文学或旅游方面入手探讨其文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对其中所蕴含的寺庙建筑的美学思想,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所论述的徐霞客寺庙建筑审美现是以徐霞客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结合《游记》中徐霞客关于寺庙建筑的描述和评论总结而成的。通过徐霞客的寺庙审美观,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徐霞客独特的审美趣味,还对宗教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的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中以精湛的叙事艺术表现出深刻的主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文章从文学的地理批评角度,以康拉德小说中的大海和丛林地理因素为研究对象,揭示两种空间表象的美学意蕴,探讨小说在空间建构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世界性华文文学热潮的兴起、发展 ,为本土华文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互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整合 ,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背景。为了加强世界格局中的华文文学研究 ,显示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性 ,应当通过其文化特征、文学形态、美学模式、特殊经的研究 ,将这种建筑于城外生活经验的文学转化的一种域外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城市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北京、上海城市文学独霸文坛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更多新兴城市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安和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文学中的凸显.从城市怀旧的角度探讨城市文学中这两个城市的文学书写,不仅与这两个城市城市文学文本取向相符合,而且有助于开拓和丰富城市文学表现的空间,反思当前城市文学的现状,提升在文学中进行城市类型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后现代文学艺术文本及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对后现代文学艺术文本的阐释主要集中在文学(小说)、绘画、建筑等门类上,解读詹姆逊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詹姆逊的后现代美学思想,同时,也是在验证它的正确性。后现代文学艺术文本的确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即空间化、碎片化、去中心、无深度、不确定性和内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作者主持完成的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呼和浩特市城市景观适宜性评价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成果以呼和浩特市主城区东南城郊边缘地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作者1987年、1996年和2003年先后解译、实测完成的土地景观生态图,在准确量算面积的基础上,对1987~2003年近17年来该区域景观生态类型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索总结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对未来景观动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项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城市建筑景观和城市交通景观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而耕地景观和农村居住地景观则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于津味文学,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人们可以从文学、艺术及美学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和想法,辩解或批评这一现象及概念的正当性。如果我们把津味文学放置在城市,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文学与城市的双向互动过程,就会发现作为文化符号的津昧文学,或许是想象城市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解读和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源于“比特赋型”的技术功能.从原子到比特的媒介转换催生了文学本体的媒介置换,创生了全新的文学家园.比特复制、比特变形和比特速递让文学生产、作品存形和时空域传播实现了迥异于传统的历史性转型,媒介革命创造的文学景观改变了文学的美学呈现.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城市文化、城市文学已成为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天津作为中国的特大型都市之一,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对这座城市的书写自然并不会少,而对其研究、讨论也显得颇为必要。本文拟主要以近年来天津的诗歌作品为对象,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都市意象,考察其中的空间美学,并希望由此可以发现我们时代城  相似文献   

20.
何晓晔 《江淮论坛》2011,(6):189-192,113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术家的意识空间中的动态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