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封闭市场为前提,分别在考虑制度成本与不考虑制度成本的情况下,分析了油茶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当油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配以相应的价格调控政策才能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准则,因而本研究亦对茶籽油价格调控政策的福利效应展开了分析;得出如有效率地实施油茶补贴及相应的价格调控政策,茶籽油生产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将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 ,进口关税近年持续下降 ,进口产品价格随之分步降低。一方面 ,对国内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造成了生产者剩余下降的不利影响 ,但资源配置效率会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会提高一国的经济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价格歧视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垄断价格且能对消费者造成效用损失的现象。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价格歧视又有了新的机制,形成了新的特点,需要深刻认识、有效规制。在大数据定价算法下,价格歧视的特殊形成机制体现为价格歧视是在供需双方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打破商品属性上的界限而得以普遍化,但其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隐蔽性。针对大数据定价算法下价格歧视的特殊形成机制以及该价格歧视产生的特殊影响,需要采取增加技术规制手段以平衡掌握大数据的供给方与作为单纯数据提供者的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创新经济性规制,以规范利用大数据定价算法进行价格歧视的生产者或供给方的过度行为;拓展社会性规制,以限制掌握大数据及算法的生产者或供给方侵犯消费者或需求方的隐私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福利经济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一直都围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展开论述。品牌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影响的研究是福利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公平角度进行论证,从品牌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收入状况或福利水平角度进行研究。从现实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只涉及了商品数量方面的传统的效用论是不够完善的,从而提出了综合考虑了商品数量和商品质量方面的效用论即商品质量数的效用论。为此,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性价比"、"质量"、商品质量数等概念,并塑造了以消费者商品质量需求曲线与生产者商品质量供给曲线为基础的新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模型,运用比较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品牌商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水平或福利水平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得出品牌商品可以提高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结论(相对非品牌商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品牌商品提高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67-270
本文在完全竞争市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亚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采用模型等规范分析方法,对上述两种市场在消费者福利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亚完全竞争市场存在重大缺陷。其政策含义是:应通过政府干预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平台杀熟、价格歧视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企业的价格歧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那么,作为新型垄断主体,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优势影响消费者选择空间的价格歧视是否也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从消费者支付意愿下的保留价格视角构建寡头多期动态定价模型,探讨消费者异质性对互联网平台价格歧视行为的影响及程度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给定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异质性决定了平台价格歧视的程度。平台愿意对支付意愿低的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提高该群体的福利,而支付意愿高的消费者福利并未因此受损。2)在内生化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即平台可以控制消费者保留价格时,平台的价格歧视扭曲了消费者选择。这是因为随着平台垄断地位提高和价格歧视能力增强,垄断平台借助“信息茧房”效应控制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改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迫使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尤其是提高低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扭曲消费者选择。因此,降低垄断平台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控制力是限制平台扭曲市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农产品供求形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山  李国祥 《河北学刊》2008,28(1):138-141
2007年的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却在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出现了持续走高的现象。中国农产品供需格局上出现的这种新变化与一些长期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尤其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以及部分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短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展望未来,政府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即平衡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定农产品市场;恢复和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防止主要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后的大幅度回落;保护小规模养殖户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更加注重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来合理保护耕地,等等。  相似文献   

8.
“算法杀熟”以平台用户为侵害对象,以通过数据画像进行歧视性定价为典型行为方式,具有比传统价格歧视更大的危害范围和侵害程度。较之传统的价格歧视,“算法杀熟”的专业技术性、隐蔽性更强,更难规制。遏制“算法杀熟”,需要构建政府监管机制,实现消费者福利与生产者福利的平衡;构建算法解释机制,实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与平台创新动力的平衡;构建侵权救济机制,实现消费者平等交易与平台自主定价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将初级农产品作为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其生产者认定为产品责任承担主体,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是世界产品责任立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将生鲜乳等初级农产品纳入产品责任的"产品"范围之内,让缺陷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对受损害的消费者直接承担产品责任,以有效遏制和防范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在 "三鹿奶粉事件"中,缺陷生鲜乳的生产者--收购站应承担产品责任.在产品责任构成要件方面,应该适当降低消费者对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型时期,在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逐渐放开的同时,蚕茧、烟草等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受到政府管制。为了达到控制农产品价格的目的,政府还不得不把对价格的管制,扩大到对产品流通乃至整个产业经营和流通的管制。本文对中国转型时期蚕茧价格管制的分析表明,蚕茧价格管制的实质是行政垄断,而行政垄断的原因在于转型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博弈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补贴,在面临的价格改革中要不要一并解决价格补贴问题,是摆在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不能全面否定农产品价格补贴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按被补贴的对象划分为对生产者的补贴、对经营商业的补贴和对消费者的补贴三种。例如,超购加价、利润返还属于对生产者的补贴;商业经营粮、油、肉、禽、蛋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属于对商业经营者的补贴;前些年提高粮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认为市场只是实现效率的场所,而对于公平则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引致了政府对于收入分配的广泛干预.其实,市场既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平分配的有效手段.政府以平均收入为导向的调控政策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的同时,却降低了高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政府的收入调控对社会福利的总体影响取决于政府的福利评价标准以及个体福利函数的特点,因而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就总体而言,政府调控将减少社会的资本积累,进而减少下一代的初始禀赋,因此,从长期看,可能降低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趋势基本面成为预测分析与应对策略的研究基准,而基本面分析则需要置于合适的历史阶段。文章利用1990—2021年全球农产品价格与市场数据,分析了农产品市场运行的阶段性规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中国农业支持政策通过粮食储备形成的“水坝效应”对全球农产品价格产生支撑作用,该作用将继续维持全球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稳定。文章为当前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提供了增加中国因素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趋势基本面。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对全球农产品价格的支撑作用是以福利损失为代价的,加之疫情可能带来的行为不理性,对此,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在微观层面主要依靠农户家庭内部融资,宏观层面主要依赖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农户微观手段的保障性不足,而托市收购政策的制度成本较高。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可以融合保险公司的风险集合优势和精算技术优势,为农户进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科学管理。现阶段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政策目标与现有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相辅相成,以期通过市场化的保险手段,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和分散的有效渠道,从而保障农户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保险综合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当前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陷入"供需双冷"格局。为保障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顺利推进,须从保险供给与需求双向激励机制入手,同时以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中保障价格制定依据,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更具市场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运销需要"运销导向"生产机制,分析农产品售价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常用的分析工具是蛛网理论。但事实上,农产品的供给具有逆反应行为,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违背一般的供给法则,较少削减或者不减反增产量,这就是单向供给现象。要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改善单向供给现象对农产品运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价格的本质与价格的本性不同 ,前者是价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 ,而后者是指价格本来的属性 ,即它在市场中形成、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沟通信息、激励生产者。但现实中因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垄断、信息偏在、外部性等 ,使得价格的运行偏离帕累托标准 ,因此政府应对价格进行规制 ,借以恢复价格本性。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政府常常运用的价格杠杆 ,虽然利用了价格运行的机制 ,但却完全背离了价格的本性。因此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应该摈弃把价格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手段的观念 ,放弃所谓价格杠杆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生产者价值理论、消费者价值理论和供求决定论三个阶段。生产者价值理论和消费者价值理论的重点在于说明价值的源泉 ,两者的理论分歧在于对价值源泉认识的不同 ,即物品的价值是源于生产领域还是源于消费者对物品的主观感受。供求决定论的中心则是市场价格的形成 ,其意义在于把生产者价值理论和消费者价值理论综合起来 ,使关注点从价值本身转到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市场价格形成上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问题,不论是对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需要的。尤其是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如何充分利用极为有限的农业资源,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和加工原料,以供给全社会的生活与生产需要,更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认真研究和注意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蔬菜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作为蔬菜净消费者的城镇居民,蔬菜价格波动影响其福利水平变动。本文借鉴Minot和Goletti提出的农作物价格变动短期和长期的福利效应模型,对我国蔬菜价格变动引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蔬菜价格变动与城镇居民长期福利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低收入组受蔬菜价格变化的影响相对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更大。因此稳定蔬菜价格,对减少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损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经济是“自由开放型的经济”,它实行的是以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因而其价格理论和管理也打上了“积极不干预”的烙印。香港的价格理论一方面主张“价格制度具有自动控制一切经济活动的机能”,但另一方面,又从福利经济的角度认为,价格制度的自动控制,虽可维持市场秩序,但由于自由竞争普遍存在,完全依赖价格机制来自动处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往往会造成经济失衡和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对此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这种理论体现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