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英语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自主探索的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去主动获取英语知识,认识语言规律,运用语言,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或课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加强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促进情感态度发展
  积极的情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有利于调整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引起自身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英语文化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取得英语学习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刚结束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升入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重点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为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高一英语教师的主要策略应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是进行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既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利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并进行交际的能力。Seville ?Troike认为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部分:(1)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法和语义等;(2)交际技巧,包括语言的使用规则、交际和释义的规则以及为达到交际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等;(3)文化知识,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等。在教学中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5.
学习一种语言,注重的就是语言的应用。要以高耳听、口说、阅读、手写的能力。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深入,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英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提高英语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学习语言即是学习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语言和文化本质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相关文化知识,这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促进他们对语言更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英语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英语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却有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就的只是大量懂英语的沉默者,而不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交际型人才.目前英语的全球化趋势迫使我们必须打破我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学生客”的英语教学,采取更实际更有效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实现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即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语交际,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英语,全面提高学生视听说水平,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启富 《科学咨询》2008,(22):73-73
英语写作是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的综合表达,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每年的高考中书面表达,就是测试考生英语表达能力,看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及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所以无论从选拔和培养人才上,还是从教学反馈作用上看,这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势必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必须要了解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只有清楚地了解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处理英语语言学习的相关问题,形成西方英语的思维方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显得日益重要和必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是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的综合表达,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每年的高考中书面表达,就是测试考生英语表达能力,看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及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所以无论从选拔和培养人才上,还是从教学反馈作用上看,这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势必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英语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我们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初步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能进行日常的英语对话和交流,能阅读一段的英语读物和报刊杂志。要达到这一效果,只靠传统的方法来教、来学是很难达到的。首先,所教、所学的英语知识必须与人们生活非常贴近,使学生学有所用。并且课堂上学习了的英语知识,应立即让学生来进行操练,还可以模仿所学的内容,以我们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对话练习。这样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马上就运用于生活中了,英语的交际性原则就得到了体现。学生对学习的东西就不会感到离实际生活很遥远了,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由语言、单词构成的一种拼音文字,要学好这一语言必须从以下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全球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目前,基本上各大高校都将大学英语设置为基础性的必修课程,与此同时,众多大学英语教师展开了如何教好大学英语的探讨。本文着重分析对于大学英语课文讲解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语境中自然习得语言。生动真切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各种认知活动可以更加真实,内容衔接更趋于自然。因此,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教材,围绕文本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感知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验语言知识,培养他们在新的情境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萍 《科学咨询》2008,(24):37-37
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交际能力受语音标准程度制约现状的分析,指出学好语音知识有利于提高英语语言听说交际能力,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语音学习促进听说交际能力发展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维强 《科学咨询》2008,(24):70-70
一、用英语组织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创造英语学习环境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全英式教学,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1、课文背景知识介绍;2、讨论课文的标题与插图;3、快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4、细读课文回答问题;5、根据文章线索对课文进行巩固理解;6、讨论问题,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7、复述课文,学以致用.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中,教师应自始自终坚持用英语授课,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提高了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小学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的,尽管在课堂组织形式和手段上有所改进,特别在小学,构筑了听说为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知识及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离开了课堂,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就捉襟见肘了,语言的交流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在发挥。缺少语言氛围,语言传授途径单一是我们目前英语教学中的最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较浅,但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除了语言材料和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学习文化.学习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必要的相关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学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其实,在小学阶段的英语中适时、适度进行适当的文化素养培养,是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