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有一位二十五岁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数学原理〉及其相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这篇长仅二十余页的论文,证明了“不完全性定理”,它以罗素·怀德海《数学原理》一类系统为鹄的,一箭射中了这种“公理化形式系统”的要害。  相似文献   

2.
对于李清照的创作道路,一般皆以“靖康之难”为划分前后两期的界限。但是对她的词为“婉约”和“豪放”,学术界并非众口一词。我们考察了李清照流传至今的诗词,认为她的创作道路应是出于“婉约”而入手“豪放”,先“婉约”而后“豪放”,走的是一条由关心个人身边事物,侧重自我感情的抒发,到关心家国安危和民族命运,侧重忧国伤时的感情倾吐的道路。她的《词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重要的词学专论,对后代词的发展,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文学批评史和词学史的重要文献。《词论》以词“别是一家”为立论准…  相似文献   

3.
《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九首,置于卷下第四位,诗人名下有品评;其品评内容包括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摘句论析并征引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其选孟浩然诗,题旨包括赠答诗、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慨叹身世诗;其体裁,总计五律六首,七绝二首,七古一首。殷璠选评孟浩然诗,从诗歌总集编撰史、诗歌批评史以及诗歌接受史等角度分析,均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电大的月人(张君宽)先生的第一部词集《润金书斋词稿》,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40届国庆前夕出版发行。《润金书斋词稿》是作者从1980年至1988年间创作的六百余首词作中精选二百首编篡成集。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霍松林教授作序,声律学专家、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长安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雷树田先生作跋。全集共分为感兴、遣怀、旅游、闺情、梦思、读书、交往赠贺八卷。其词委婉深情,题材广泛,有对祖国大好形势的歌颂,也有对美好河山的赞叹,有对爱情、友情的珍惜,也有作者献身词学的追求。集中充满着艺术情趣和生活哲理,是一本继承遗产,弘扬国粹,闪烁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 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勇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吟诵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7.
谈杜甫的论诗思想○王艳军杜甫的论诗思想主要集中于组诗《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之中。这三篇可以说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不可分割。历来人们对《戏为六绝句》颇多关注,争论不休。而对于《解闷十二首》及《偶题》重视不够,未给予全面深刻的认识。近来胡...  相似文献   

8.
高明祥 《求是学刊》2023,(3):152-161
钱谦益所作论诗诗《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在承传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基础上又产生新变。钱氏继承了杜甫尊重前贤、别裁伪体的思想,以批评当时的诗坛流弊。钱诗延续了《戏为六绝句》“戏题”的自况心怀,但也增添了走出“嗤点前贤”的矛盾、消解讽刺的紧张等意味。钱诗与《戏为六绝句》都是以近代视野和当世视野为论述重点,但不同于杜甫对时人的包容态度,钱谦益以自己的诗学为标准,将时人划分了阵营。《戏为六绝句》论述的内容可能不仅仅限于诗歌,这种现象在钱谦益论诗诗中更是蔚为大观,他论述了文学家、批评家、书法家、画家以及女性群体,且对后世论诗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修订本《辞源》二册1149页“想当然”条,书证之二云:宋·苏轼作《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尧臣问出何书,轼答曰:‘想当然耳’。”见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按:修订者不仅误施标点,致使语义不可解,且又误标题目致文题不通。原来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举进士及第的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弟苏辙为同科进士,故亦有同题论文,两文皆为名篇。看来《辞源》修订者不明苏文题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诗词三首》,以赠别、吊唁、咏史为内容,分别描述了夫妻之爱情、悲吊了战友之逝世,歌咏了历史之沧桑。诗人健笔纵横,信手挥洒,无不写得言近旨远,理至情深。品之,“诗味”醇浓,沁人心脾;赏之,“特色”奇佳,光彩照人。它们是清算林彪、“四人帮”罪恶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的光辉学习典范。 (一) 在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贺新郎》一词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作品。词的题材和主题,是直接描述革命夫妻生活的爱情的颂歌。因此,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耳目全新之感,实在弥足珍贵。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11.
旧瓶新酿出清风──袁第锐《恬园诗词曲存稿》评读王林书夕阳颜色胜桃花──恬国诗词的审美特征《恬园诗词曲存稿》难能可贵的审美特征是整体美。乔夫之《恬园一存稿呈发》说《南国吟·蛇口》诗,“即兴口占而能句有诗眼,篇有警句,全篇珠联壁合而又无斧凿之痕。”恬园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收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的,共50首,其中8首列为“副编”,以示非作者所最后定稿,或系作者原来未准备发表的。三十六年来,谈毛泽东诗词的文章数千篇,对发表较早的四十来篇作品,人们已从各个方面作过分析、探讨和评价。本文想就列在《毛泽东诗词选》副编中的作品谈谈自己的心得。事实上,要看一个诗人的本色,看诗人思想、情绪、意识和他的艺术素养、诗思、才气,也要看不经意而一气呵成的作品。 这八首诗词,我们按时代背景之不同,分三部分来谈。  相似文献   

13.
在敦煌歌辞研究中,敦煌遗书内存有题名为“云谣集杂曲子”的词集,其卷号为斯一四四一(简称斯卷),抄写于卷背《燃灯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后书“倾杯乐”,以下残佚(实存18首);伯二八三八(简称伯卷),抄写于卷背“转经·入宅”等文之后,原题“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下讫“早脱离尘士”句(实存14首)。但《云谣集》的刊布,还是日本学者狩野直喜于1912年录得斯卷以后,方流传开来,直到1919至1920年间,我国学术界方有机会见到斯卷《云谣集》的录文,王国维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东方杂志》第18卷第8号)文内,首次刊布《云谣集》内3首词,即[凤归云]2首,[天仙子]1首。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游黄冈赤壁时,以磅礴的才气,奔放的豪情,生花的笔触,写下震撼北宋词坛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脍炙人口,久负盛名,连“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也为人称作“大江东去”、“酹江月”。诚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以这首词为代表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正由于苏词别开生面,不同凡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创造出豪  相似文献   

15.
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气质——陶尔夫词学研究回顾诸葛忆兵陶尔夫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宋词百首译释》、《北宋词坛》、《南宋词史》、《宋词今译》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本文从...  相似文献   

16.
英国巴兹尔·布莱克韦尔出版社1979年出版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论文集之五》。琼·罗宾逊从事经济学理论辩证法的研究已经将近五十年了,她的第一篇论文《经济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是1932年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之五》收编的是她七十年代的作品。她着重批评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谬论——特别是“一般均衡论”的概念。一般均衡论是一种十分荒谬的学说,认为  相似文献   

17.
陶尔夫、样式朋同志所著《历代诗词译释》(暂定名)一书,共选先秦至近代各体诗词近二百首。现征得作者同意摘选十首分两期发表于此。本刊因篇幅所限,省略了作家介绍。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新发表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按照鲁迅先生所说:作为“感应的神经”,它们最具有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呼吸着战斗的气息;作为“攻守的手足”,它们又最具有马列主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是继续革命的号角,是反修斗争的战鼓。 这两首词,同毛主席以前公开发表的旧体诗词一样,都是我国古典诗歌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艺术结晶。它们首先都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爱憎分明的政治倾向,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雄厚磅礴的教育力量。其次又都具备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特色,突出的中国作风和中…  相似文献   

19.
曹治邦,男, 1941年 5月出生,甘肃通渭人。 196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任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甘肃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曹治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对唐宋诗词,特别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研究,情有独衷,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展论文近 30篇。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永嘉四灵 "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论》,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 1991年第 4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1年第 12期,收入四川社科院科…  相似文献   

20.
读词札丛     
年来读各家唐宋词选注本,获益匪浅。但这些选本不无缺点,某些资料运用难免有不尽不实之处,因取其中若干可疑处。质之文史典籍、细绎词意,探究原委,提出些个人看法,请海内词家指正。 一、张元干《贺新郎》中的 “滴仙”是谁?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尚许垂纶否?”胡云翼《宋词选》注云:“滴仙,唐人对李白的称号,这里借指李纲。”文研所《唐宋词选》引《新唐书·李白传》为注,与 《宋词选》同。 唐人称李白为滴仙,宋人诗词作品也有称李白为谪仙的,例如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愿使君,还赋谪仙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