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七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宗教革命”事件,比如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巴基斯坦、苏丹等国宣布实施伊斯兰教法;受罗马天主教重大影响的波兰团结工会的大罢工;美国兴起的“新教运动”;拉丁美州掀起的“解放神学”风暴,等等。人们从这些重大事件中感受到了宗教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它表明宗教正以各种方式在世界各地复兴。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的“二七”大罢工,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有过深刻的影响。以实行国共合作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二七”大罢工四个月后召开的。正是这次大罢工,进一步促进了全党思想的统一,使党的“三大”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从而加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安源精神简论□刘建民安源精神是本世纪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的产物。她曾经伴随着安源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的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她也曾激励着安源工人阶级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投身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毅然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虽然时隔70年,...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六三”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帮助斗争迅速地得到了胜利。”本文着重论述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的酝酿、展开、特征和意义,结合剖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詹  吴仁明 《理论界》2024,(1):59-65
大革命时期的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动员、思想动员和政治组织动员及时有效地将各方面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加以整合,成功发动了焦作反帝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罢工动员的实践过程,实质上就是建构“共意”的过程。本文在深入阐释罢工的背景、活动特点、历史启迪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罢工动员中建构“共意”的内在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6.
浅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惊世骇俗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塑造了具有“独立自由、进取冒险、利群爱国”的新民形象,试图从改造旧的国民性的角度来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亡,并提出了“道德革命”的思想,认为“道德革命”是实现“新民”的重要途径。道德革命的思想是在我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分析梁启超的“道德革命”思想,笔者发现它对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转型的道德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粱启超从理论和现实上为“道德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首先,梁…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五年八月,在“五卅”运动的推动下,在王若飞,王荷波,李震瀛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郑州豫丰纱厂五千余名工人举行了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大资产阶级的大罢工。这次大罢工震撼了中原,影响到全国,受到当时党和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肖楚女、刘少奇等同志的关注,在我国工人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五年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矿罢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五年,在五卅运动中爆发的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矿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斗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声势之猛,是我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少有的。在这次罢工结束几天后,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在《中国青年》上重新发表了经过修改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重要著作,给予焦作煤矿罢工和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罢工运动以极高的评价,指出:“工业无产阶级虽不多,却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及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之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工具,剩下两只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资产阶级的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在其历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教育革命”不仅有着明确而独特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而且还有着重要而持续的意义、取向和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这一“教育革命”既是新中国1958年前后众多大学‘墩育革命”的一个非凡样板,也是新中国“文革”前十七年大学教育制度、理念和实践演变的一个典型写照。无论怎样,清华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都通向“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 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是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邓中夏的名字分不开的。从大罢工的发动、罢工工人的组织、罢工策略的制订、罢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至大罢工的经验总结,所有这些都凝聚着这位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的心血。今年是省港大罢工的六十周年,本文拟探讨邓中夏对省港大罢工的贡献。前赴香港发动罢工省港大罢工是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而发动的政治性大罢工。以香港工人为主,也包括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12.
改革与革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我国学术界普遍盛行“重革命、轻改革”的非此即彼二维逻辑推断。该文通过对“促进型改革”、“过渡型改革”、“自救型改革”、“完善型改革”的分析,说明改革确与近代文明肯綮相连,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型”的日本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的法国现代化模式和“以革命开始,以改革完成型”的英美现代化模式、“以改革开始,以革命完成型”的俄德现代化模式的分析,说明现代化的动力是一个网络系统,包含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依次作用。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澄清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才会对改革的现实社会功用作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13.
“左”的根源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出发,指出“左”的危害丝毫不比右的轻,甚至更加严重,而且由“左”转向右,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左”的根源来自于政治、经济、思想、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等等方面,只有清除根深蒂固的“左”,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北伐前后,在国民革命的氛围中,中国医界开始倡导“革命”,中医界有“中医革命团”,西医方面也有“医学革命”之倡。然虽同为“革命”,其具体内涵及意旨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中医革命不过是延续清季开始的改良之路,欲借激烈的革命意气“重生”;西医却是要革中医的“命”,在他们看来,立于西方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才是可以生存的适者。这样歧异乃至对立的“革命”观其实并不矛盾,医者的不同认知与倡导,正反映着传统的转化以及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文论像文学创作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争取独立自主的过程。但是20世纪政治的主体思想始终居于指导地位,加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外来思潮的冲刷和融混,20世纪的中国文论经历了从异相到整合的过程。对文学进行“革命表达”,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的两大口号是人所共知的命题。然而,当时论者关注诗与小说,且倡言要对其革命,目的超乎异常的明确:就是为社会变革服务,即出于“新民”之需。这种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思考文化革命(文论革命也自然处于其中)的内在逻辑是;文艺革命促成…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是怎样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成员的 ,正如王光美所言 :“青年人不知 ,中年人不明 ,老年人不详”。史学界过去更多在刘少奇杰出的工作能力和非凡的理论水平上探讨。当然 ,这些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过作者认为 ,刘少奇在党内较早认识并一直反对“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从而引起毛泽东和全党人士的重视 ,这才是其地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就此问题做一探讨。一刘少奇在领导安源路矿大罢工时崭露头角而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开始从事白区党的领导工作。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 ,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却认为工人运动应采取…  相似文献   

17.
在(建国方略》的(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在注重“行”的“行易知难”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力行”的革命学说。这种革命学说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就是闪耀着这种革命精神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奋斗的一生。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孙中山的这种革命精神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在《孙文学说)中,孙中山阐述了“行易知难”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学说,这种认识论学说鲜明的特点是注重行,强调行,把行放在整个认识论学说的重要位置。中国传统的知行学说,“行”一般是指个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设计师。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马克思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须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还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而这些图样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①他为此设计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图样”,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革命因而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提出了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的观…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领袖,又是晚清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致力于文学革新,倡导文学革新运动,为中国文学逐渐摆脱封建文学的羁绊,促使中国文学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诗、文、小说(当时文人将戏曲归之于小说范畴)等领域全方位进行的。梁启超称之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这场文学革新运动中,就成绩和影响而言,“小说界革命”最为突出,它改变了中国小说的走向,扭转了中国小说从乾隆以后走向低谷的不景气而走向繁荣,走向近代化,也为“五四”新小说的…  相似文献   

20.
“戊戌运动”接在“洋务运动”以后,是近代中国又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内部的变革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前,一场开启民智,使社会转型,推动现代化进程并以流血为代价的近代社会革命的界碑。深刻的社会革命使人成为思想家,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诗人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