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十年代的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农业上!”邓小平同志前不久向人们这样敲响警钟。九十年代中国农业有何问题?且听基层干部如是说: “我国农业至少有三个潜在的危机。第一,九二年农民大受挫折。粮食丰收带给人的不是喜悦而是忧虑。‘种田难,卖粮更难’——种的时候不惜血本,满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已经在内地不少省份出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2006年12月12日《经济参考报》发表一组调查文章反映: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在农业大省河南和湖北,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  相似文献   

3.
《咨询与决策》2014,(10):40-41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省有重要位置,在全国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襄阳市坚持抓粮食保供给、抓加工增效益、抓统筹促和谐、抓创新增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畜牧业生产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全省第二,家庭农场数量全省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连续五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  相似文献   

4.
专家分析:在农村,农民人均拥有1亩地是富不起来的,只有一个人拥有1公顷地才能富起来。而我镇农民人均拥有耕地(含山林)不足4亩。从这一点来看,仅仅走靠农业富农民的路,是走不通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应作为农村一个综合性、全局性问题来看待,既要立足农业想办法,又要跳出农业想  相似文献   

5.
郭永昌 《决策》2006,(10):30-3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出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提法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民的重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觉得不管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实践上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一直抓了这么多年,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农业没有根本的改观,农村还是山河依旧,农民的收入仍是长期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大的群体是农民。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必须忠实地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从农民最关心、农村最突出、群众最期盼、百姓最注目的问题人手,寻找具体的实现途径,从而使“三个代表”思想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 城乡发展不协调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近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明显拉大。按国家统计数据计算,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扩大到3.2倍,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也不过只有2.57倍。况且统计数据中的“农民纯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下一年农业再生产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梁卫斌 《决策探索》1994,(11):38-38
我国在粮价放开以后,每年约有1500亿公斤粮食进入市场交易,但是9亿农民在市场的“海洋”中以有自由“航行”,卖粮难,收购难和粮价波动不仅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与收入,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的市场交易方式,具有回避价格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发挥期货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卖粮难,买粮难和稳定粮价的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一、以资金化投入增加农民收入资金是目前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农民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农民种粮食一度出现的“增产不增收”,不仅对农民带来了直接的伤害,同时使农民因此而不能补偿种粮食的资金投入和弱化了进行农业再生产的积极性。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97年到2003年这7年时间中,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仅相对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的1/2;199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主产区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开展耕地“非粮化”治理事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长远大局。耕地“非粮化”区域差异大、情况复杂,种粮比较收益低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动因。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治理仍有不少难点和困境,如与农民增收存在矛盾、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不健全、“非粮化”治理的负外部性以及与农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难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非粮化”治理相关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工商资本投农营粮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良田种粮。  相似文献   

11.
新视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日前表示,我国的“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三化”问题,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前,农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生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现在这个时期已经过去。因为非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手中有粮,心中未必不慌。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国家作出很多努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也是工业化最实质的内容。我国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推进工业化的,城市化的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政策,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从邗江区农村居民收入入手,分析了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农业发展中当前与长远利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农民长效增收;城镇化水平高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几乎都位列榜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什么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十二五”期间,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2012年2月16日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解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粮稳天下安。粮食不是简单的商品,它是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  相似文献   

15.
有个外国人在走出灯红酒绿的城市进而来到黑灯瞎火的乡村时,他把中国定义成一个“欧洲和非洲的共同体”。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这种极度的两极分化造成的悬殊更多的源于收入分配的不公。经济学家钟伟指出,当收入不公和腐败孳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其对社会稳定的杀伤力随时可能喷发出来。2000年,城镇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相对差距已达5.7倍,农民的处境更差。清华大学教授李强指出,现在一个城市人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农村人的3.8倍,而且分化  相似文献   

16.
去年,绵阳市中区的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油、猪、禽、茧、果、鱼等十大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与1989年相比,粮食增长5.7%,棉花增长23.6%,油料增长9.4%,出栏肥猪增长9.4%,蚕茧增长20.3%,总产值增长6.9%。若是往年,丰硕的颗粒必定给辛勤石沉大海的农民增加可观的收入,去年则不然,农民人均纯收入687元,比上年增加21元,仅增长3.2个百分点,扣除物坐因素后,人均实际增收十来无了钱,与丰收景象很不协调,为何出现丰产之年农民增收少的扭曲现象呢?我们从抽样调查的家户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粮食生产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确保今后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十分有益的。本文试图通过对1949至1987年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分析,说明我国粮食增长的特征与成因,着重探讨1985年粮食大幅度减产以及此后出现连续五年徘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是他的利益保护问题。2001年农民收入2366元,城市居民收入6860元,表面的差距是1:3,农民收入2366元中还有40%是非货币性收入,他真正的货币性生收入只有1800元,每个月平均150元,而这150元中还有20%要用来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买农药、买种子、买化肥等等,所以,农民真正能跟城里人一样用来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性收入只有1500元钱,平均每个月120元钱左右,跟城市居民平均500多元的差距就是1:4以上,将近1:5。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收入中,还有许多没有记录的,比如住房的补贴、教育补贴、医疗补贴,甚至是用电的价格比农民还要低,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带来的隐性福利再加进去,中国城乡的差距就是1:5,甚至是1:6。  相似文献   

19.
杨青  贾杰斐  刘进  许庆 《管理世界》2023,(12):106-1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作为建设农业强国与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离不开农业补贴的支持。本文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如何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8年农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对粮食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补贴通过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增大了农户获得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概率和服务规模,进而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补贴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更有助于提高小农户、非主产区、稻谷和玉米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该能力的增长潜力更多倾向在上述农户、地区和作物上。因此,应注重发挥农业补贴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给予小农户和粮食非主产区政策倾斜,提高稻谷和玉米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力度,从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相似文献   

20.
<正>经济的最基层—现代农村—农民,中国农民有史以来一直是一个庞大群体,农村的经济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心的重点,现在的农民已经家家户户吃得饱了,而且还能略有结余,这少有的结余在十年前大部分农户有几千元了,而他们大都选择了存银行,一年、三年、五年不等,根据各家的用钱需要而定,每年存款不断上升,十年后大约也有几万元的存款了,如果十年前把几千元用来投资,每年投资,哪结果肯定不是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