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变迁的折射:20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回溯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几个省的“毛人水怪”谣言,指出这一谣言爆发是当年社会巨变的一种反应;谣言的实质是被重新建构的集体记忆。在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中,社会变革的受冲击者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民众呈现出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同时也存在理性的成份。  相似文献   

2.
每一时期的婚礼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记录了我们的人生岁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从一万八千年前山顶洞人的骨 针,到基督教文化中亚当、夏娃的无花果叶,我们人类就此开始了漫长的穿衣史。 请允许我们在这里简述一下这段历史吧。当然,作为一部历史,“脱”的过程相当缓慢。我们不可能想象上古的吉布森少女装,一夜之间会脱成比基尼泳装。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在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30磅重衣饰。我们不难想象,若将路易十六或伊利莎白一世那一件又一件的华…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07,(2):I0003-I0003
  相似文献   

5.
6.
7.
《现代交际》2007,(4):9-9
★百慕大“死亡三角”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1980年,美、澳科学家考察队联合发表了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尚有“科学家”自称“揭开”了“百慕大之谜”。  相似文献   

8.
人类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文化,文章主要讲述20世纪西方几股重要文化潮流,包括迷惘的一代、女权运动、马克思主义、意象主义运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正是这些文化潮流相互促进制约,带来20世纪的文化繁荣的盛局。  相似文献   

9.
贾单妮 《现代妇女》2014,(3):244-244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标志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外来商品流入国内并普及开来。本文宏观分析了20世纪我国现代商业标志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商标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加以归纳并论述,希望能够丰富我国商标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走过60年,回首100年。20世纪之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与充满矛盾的19世纪相比,20世纪是一个斩钉截铁的世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是一个由危机、战争和革命主宰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陈非 《中外书摘》2014,(5):94-96
大哥大1987年白广东登陆中国的第一代摩托罗拉手提电话。之所以用粤语中帮派头目的名字命名,一在于它当时售价2万多元,二则出自那种拿块砖存手里的凌人气势。  相似文献   

12.
新词来源地     
世风新则辞藻变,时代巨变则新词喷发。每个转折时期的到来,便意味着话语系统的重构。而词汇作为话语系统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总是最早站出来回应话语系统的重构,因为它最敏感也最活跃。中国转折期,词汇的突出表现也不例外。中国第一次大量引进西方词汇从清末民初开始,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词汇  相似文献   

13.
季节新词     
《安家》2012,(11)
秋意正浓.季候如约.号称抢先一步的新季时尚发布.已然进入了沉默期,或者说潜伏期——等待下一次换季的出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与法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中国一直在进行变革,但是迄今为止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仍然辗转于放权与收权循环不已的“动态平衡的陷阱”之中。要突破这种困境,就必须寻找一条能够把个人选择与制度选择衔接起来的“法律通道”。本文参照西方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法制在社会变迁中的各种作用及其功能条件、操作方式等,提示了在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进化过程中实现法制改革的具体思路。作者建议采取多元主义和功能可变、等价的观点,从既存条件中发现和充分利用可以移植、嫁接和生长新事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人类语言心声的艺术化表现形态.中国专业声乐在20世纪前半叶处于起步阶段.欧美的美声传入中国,一批学者在国内、国外按照美声的模式学习研究声乐艺术,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艺术歌曲.另外,也有的音乐工作者分散地、个别地进行了民族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性教育研究述评刘艳当前,我国性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一个起步发展的阶。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一方面促使国人逐渐走出封建"性禁锢"的束缚,另一方面却也客观地昭示着主导的性价值观的不确定情。因此往教育本身的...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取得卓越成就的妇女。她们发奋自强,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许仕廉在《中国人口问题》一书中说:“人口是社会与国家的原料,是文化与财富的生产者。所以,要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教育文化问题,必从人口入手。”中国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不亚于某些重大政治事件或思想运动。而围绕着人口数量以及如何制定相关政策等问题,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与争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08,(17):51-52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4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总体来讲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力求改革传统教育、纠正传统教育弊端,其本质中所暗含的两个取向(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和适应工农业及社区发展)在后期分化明显。进步主义理论与学科结构主义理论为拓宽课程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模式--学习者中心课程模式、社会中心课程模式和知识中心课程模式。人本主义、回归基础等课程改革在课程模式的三个取向上做了深度融合。纵观美国课程改革百年,当前我国新课改应注意多一些辩证思维,少一些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把握好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度;同时,应在指导广大一线教师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意图和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