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放开发背景下经济学类人才培养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促进经济长期发展、人才强桂战略实施和参与国内外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模偏弱且不均衡,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与方法不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需求结构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加大对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和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与方法,构建对接产业需求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宁夏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但宁夏职业教育在对接区域产业方面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人才需求层次不对称、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服务平台保障不强等问题。为适应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设置特色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并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动、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针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产学合作平台单一、机制建设薄弱、运行"两张皮"等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创新合作途径,丰富合作内容,构建学校、企业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做法,以及探索与实践的成效,为深化产学合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层次人才集聚程度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人才引培集群性、人才机制弹性化和人才创新市场化等特点,但也存在高层次人才竞争压力大、与市场化要求具有一定距离、没有稳定的创新人才导入机制以及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规模效益、多元化机构属性设置逐渐暴露弊端等问题。借鉴德国四大科学联合会人才引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科学家+企业家”联动合作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监管机制、构建“荣誉+长聘”的师资建设发展模式、建立与创新绩效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精准定位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优势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晗 《人文杂志》2023,(1):17-21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融合创新要素以驱动科技水平现代化,能够提升主体创新能力以驱动科技主体现代化,能够增进科技治理效能以驱动科技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和科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作用,需要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能够实现协同共享匹配的数字化科研组织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的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黑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才结构调整来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适配机制。建议由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协同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构建黑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联合培养平台、高端装备制造联合培养平台、黑色能源化工联合培养平台、金融服务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并从三螺旋合作创新的角度匹配给出配套的策略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黑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才结构调整来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适配机制。建议由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协同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构建黑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联合培养平台、高端装备制造联合培养平台、黑色能源化工联合培养平台、金融服务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并从三螺旋合作创新的角度匹配给出配套的策略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海峡西岸经济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福建省社会工作人才现状描述基础上,对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作出分析,指出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及时协调好各种关系是当前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最要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中燕 《东南学术》2011,(2):244-248
两岸经济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对海峡西岸高等院校开展"分段对接"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两岸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两岸"分段对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架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构建以及博雅教育体系设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架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青年专家队伍的现状,可以寻找制约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及环境因素,从而提出加强人才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创新工作机制以及依托学科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等对策,这对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青年社会科学专家队伍建设.推动河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河北工程大学与晨光生物集团联合共建的食品科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例,整合高校和科技型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食品科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过程管理体系,提供食品科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促进食品科学类专业创新型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旨在为其他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群体效应是整个人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有人才管理的普遍性,又有高校本身的特殊性.为了提高高校整体合作效应.应提高高校人才管理的群体意识,调整人才群体智能结构,重视个人知识库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群体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智库定位决定着智库型人才的素质结构。我国智库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模式的缺陷,以及我国智库型人才培养、管理的不足。当下要注意改革我国教育模式,探讨智库型人才的管理模式,加大智库型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从素质结构与培养策略的角度加强智库型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案例研究——以金都集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是房地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的目标和形式,以浙江知名房产企业金都集团为例归纳了品牌传播的内容,为其他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的支撑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的研究表明,宏观的金融环境、不同的金融运行体系对风险投资这一特定的金融中介行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途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金融环境中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等四个方面在风险投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金融机构的作用有限,金融监管过分抑制与规范缺失并存,金融市场结构和功能单一,金融人才匮乏。应创建适于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放宽金融机构进入风险资本市场的限制,加强对风险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培育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企业高层领导集体(Top M anagem ent Team s,TMTs)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一个小团队。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对TMTs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高层领导团队成员的半结构化访谈,并在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的基础上,分析了TMTs领导者和成员对理想集体和本集体的差距的特征评价。结果发现,TMTs更关注管理制度、沟通、人才的维系与培养、管理知识与管理人才等。管理制度规范化是被领导者和成员提及频率最高的理想集体的特征;而制度规范化的缺乏是领导者提及频率最高的差距,缺乏管理知识和管理人才为其他成员提及频率最高的差距,还就不同绩效企业之间的TMTs评价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创新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利红 《河北学刊》2012,32(4):138-141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最富竞争力的活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型科技人才具有心理、素质能力、行为和绩效等几个方面的特点,但在目前的中国科学研究活动和科技人才管理中,还存在着科技活动过度行政化、功利化、程序化和大众化等问题,为了改变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中的上述问题,需要实施切实的创新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电算化还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软件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只有提高财会电算化管理水平、培养多层次人才、制定促进电算化发展和各类法规、建立财会软件开发市场 ,不断用先进技术武装电算化系统 ,加快我国电算化发展 ,才能适应入世后经济国际化、一体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在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背景下需要大批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文章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等五方面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竞争。能否吸引来、使用好、留得住人才已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管理方式的改进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人才公共服务政策的健全和完善。对直辖以来重庆市人才公共服务政策的演进轨迹、重庆人才公共服务政策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客观评估其总体效应,设计重庆市人才公共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