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孙中山让位的问题,研究者多侧重于让位的利弊得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诸方面,而针对孙中山个人思想活动的具体论述尚不多。本文拟将孙中山置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一反清革命的主体之内,着重分析其个人对于让位的态度及动机,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归国前孙中山是否接受了举袁方针?二,孙中山让位的主观动机何在?1 长期以来,关于孙中山让位的原因,论者在强调“非袁莫属”社会环境决定论的前提下,多认为孙中山主观上并不反对“如袁反正即可举为民国总统”的方针,或认为这一方针是孙中山早在归国前后就制订了的,或认为这一方针虽不为孙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由于当时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夹攻,孙中山于同年四月被迫辞职,让位给袁世凯。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四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这一年的开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成。接着,工农运动逐渐高涨,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让于北洋军阀头子、辛亥革命的凶恶敌人袁世凯,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孙中山这一不可挽回的历史悲剧呢?孙中山本人在他以后的革命历程中经常回顾、总结,并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恳切检讨。然因历史的局限,孙中山对民元让位的总结,经过了一个由错误到简单再到科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列强的“中立”、孙中山民国元年让位和袁世凯窃国三方面,论述了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以事实证明,列强是绞杀辛亥革命的元凶。  相似文献   

6.
195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鼓起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高潮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961年,在武昌举行的由中国史学会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矢志不渝,而晚年北上之行,可以说是孙中山革命征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大革命高潮的来临而积极谋求与国民党合作,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一历程。中共对于孙中山北上的态度,由最初的质疑到很快转变为全力支持,这与孙中山北上目标和原则由模糊到清晰密切相关。虽然孙中山先生最终壮志难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就病逝他乡,但他的北上之行促进了革命思想在北方的传播,对于"唤醒民众"的意义非凡,最终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国民党改组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大加速了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以武力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北伐计划一时难于实行。南方的革命军力量相对弱小,要战胜强大的北洋军阀也无可能。在此情况下,孙中山毅然放弃北伐的计划,决定让出临时大总统之职予袁世凯,以便假借袁世凯之手实现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这实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切实可行的策略。一味地指责孙中山不坚持武装斗争,是不公正的,简单地把让位说成是“失误”或“悲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合壁形成了孙中山独特的博爱观念、民本思想和经国济民意识。这使 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主和避战,相信民心、民力,顺应共和趋势,轻视政权,看重信诺, 用人少阶级观念。这些思想意识在近代中国内乱险象环生、列强虎视眈眈以及信袁、畏袁、 议和、赞同共和的呼声充斥全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相互作用,终成合力,导致孙中 山让位。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军饷和武器。辛亥时期的中国革命党人缺乏财源,民国甫建,迅速出现巨大的财政需求和严重的财政困难,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和政府崩溃的危险。在南京临时政府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向日本借款等一系列努力失败后,孙中山对短期内获得借款已经绝望,不得不接受议和。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固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袁的本质认识不足,但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无力筹集为争取彻底胜利所必需的经费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让位”问题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何"让位"给袁世凯?揆诸史实,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亦即(1)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何时占据主导地位?(2)孙中山反对议和、反对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思想动因又是什么?一、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从何时占据主导地位?有论者指出:"孙中山原先并不赞同南北议和"。"但后来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占了上风。在内外重重压力下,才不得不有所后退,表示不反对议和"。①其实,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在武昌起义后就已经存在,并在孙中山归国之前逐渐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14.
海外活动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主要内容,他在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活动具有范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内容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革命活动,具有三个层面的地域区位优势,即地理相连的便利、共同历史使命的地区革命高潮、关注中国革命的东南亚华侨的支持。孙中山等人在东南亚的活动,给当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流。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这个高潮,包括爱国救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和反帝的义和团运动,也包括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次武装起义——自立军起义和惠州起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他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6.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4,1(5):105-108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廖仲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主义斗士、“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自1903年认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来,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特别是晚年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中国政坛上出现了政党组建与活动的高潮。其间,政党的离合过程对孙中山早期的政党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孙中山的民初政党政治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其近代政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既不同于一般传统的和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思想,也与近代大众政党政治思想有别,具有明显的精英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之初,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第一件大事是辛亥革命,产生的第一个伟人是孙中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从而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列宁曾说,这是一次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它使  相似文献   

20.
自 1945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分裂至今已过去 50余年。在这50余年当中,韩朝关系发生了变化:一、“冷战思维”下的对峙;二、三次对话高潮及南北几次高级会晤;三、梦醒时分的韩朝关系以及朝鲜半岛的未来趋势。由武装对峙让位于和平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