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公关》2016,(6):29-29
11月8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汽车行业公关传播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成立仪式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章兰和汽车行业公关传播委员会秘书长一汽。大众市场公关部总监李鹏程主持,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和汽车行业公关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捷豹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王燕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公关理论的有益探索──评《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罗东山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是80年代初期由海外传入我国的,先是在南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公共关系亦逐渐由南向北发展,从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延伸,公关部也由开始的商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1991年初夏,我离开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大饭店公关部加盟到当时的中法公关公司(以下简称中法)。从饭店公关部到专业公关公司,完成了自己公关实务性质上的转变。现在想起来,在中法的那段时间是我公关职业生涯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掌握的技巧、钻研过的课题以及搭建起来的中外媒介关系网络和供应商网络,都对日后的从业实践起到了主要作用。>国际公关公司的先见之明首先是学习。公共关系是泊来品,必须有较好资格的国际公关人员的带领。国际公关公司的外方高级管理人员教给我们许许多多怎样和外国公司打交道,赢得生意并服务…  相似文献   

4.
企业公关部的地位与职能,它是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中逐步完善的。企业公关部同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一样,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随着企业形象竞争与公关专业化发展以及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特性的要求,企业公关部的职能定位和作用也愈显重要,不容忽视。企业公关部有无理想的模式可追循?企业公关部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哪些问题?公共关系的意识是否已深入到企业核心领导层?设置企业公关部是否就无需公关公司这些外脑的的支持? 企业公关部在一个企业中需要互相沟通的群体是非常多的,政府、媒体、内部员工、客户、股东(上市公司)等,这些都是公关部所面临的目标受众。实际上,公关最终的目的就是和目标受众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因此,企业公关部的设置就需有一个综合考虑,以建立最有效的传播机制,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中国,很多人认识到的公共关系只有媒体传播这一块,将公共关系定位于市场营销的功能,导致了中国公共关系专业的严重偏差。而可悲的是,公关很少能带来立即的、可量化的ROI(投资回报率),因此使公共关系在企业内部不能成为一个显著的部门,企业对公关咨询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实际上,公关不仅仅是解决销售的问题,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肯定会面临道德、文化、环境、声誉等议题,因此卓越的公共关系一定要超越市场营销层面,为企业解决战略管理等更高层面的问题。为了让大家对卓越公共关系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并…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为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第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类组织专业意识的成熟和媒体环境的良性转化将为公关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的公共关系市场。从80年代中期现代公共关系正式在中国登陆,中国的专业公关代理公司在这20年间得到快速发展。总体来看,笔者认为过去20年公关公司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基本上是国际公司独霸天下,本土公关无论是客户还是专业公司都是一片空白;后10年情况剧变,本土公关专业公司迅速崛起,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IT、互联网、通讯…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关》2009,(6):6-6
11月20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在广州珠江宾馆召开了2009年华南地区工作会议,会议由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董事长马苏格主持,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向阳莅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要闻     
《国际公关》2014,(5):24-25
正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会长张一心访问CIPRA7月25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在北京会见了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PRPA)张一心会长。会谈中,赵大力感谢PR PA为促进两岸三地公共关系行业交流所做的贡献,并感谢PR PA积极参与CIPR A2014年国际公关大会及第11届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赵大力表示,香港公共关系发展较成熟且国际化水平较高,对内地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赵大力希望香港公关专业人员协会在张会长的领导下,未来继续加强与内地公共关系行业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9.
自从现代公共关系理念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引入我国大陆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一批公共关系协会,并出现了一些由这些协会主办的公共关系专业媒体。这些公共关系专业媒体中有些拥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号,有些仅有内部刊号,如《上海公关》和《营销与公关》;还有30多种由各个协会主办的内部公关报刊、文摘和通讯,以赠阅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尽管这些公共关系媒体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在传播公关理念、普及公关知识、探讨公关理论、交流公关经验,传递公关信息、培训公关人才和推动公关市场发展方面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它…  相似文献   

10.
郭惠民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公关行业发展到现在,人才问题,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创新问题,都面临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需要公关人的群体智慧与努力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表现为一批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在深圳设立公共关系部,不过当时围绕企业品牌宣传的公关活动并未大范围地实施与推广,公关仍停留在认知推广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对公关的迫切需求与国民公关认知误区的强势延续之间的矛盾,高校普遍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与公共关系学教学边缘化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公共关系学科建设与实践的主要矛盾.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为公关在中国再次崛起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对公共关系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自己的思考,指出只有公共关系学实施双语教学才能以正视听,更新观念,继而才可能培养专业的复合型国际公关人才.  相似文献   

13.
红乐 《国际公关》2014,(1):42-43
1月16日晚,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哲基公共关系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2014年中国公关嘉年华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大宴会厅盛大开幕。本届嘉年华以“新时势,铸英雄”为主题,由行业年度十大事件发布、主任委员交接、年度奖项颁发、文艺表演及抽奖等环节组成。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精英身着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行业盛会。  相似文献   

14.
从1995年到现在,进入公关行业已近10年。10年间,张小宇先后供职于两家跨国的专业公关公司。在那里,她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事业发展的平台,也让我跨入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今年8月,张小宇进入卡地亚公司,在企业公关部做起了公关。虽然刚刚“入行”,虽然是一样的公关工作,但感受颇不相同。在专业公关公司,每天要和不同领域的不同客户打交道,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专业在中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阶段,大部分中国的公关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媒体传播,不论是信息发布、主题活动,还是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抑或其他公共关系项目,公关工作首要的、直接的对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在京举行,国内外行业同仁齐聚一堂共商公共关系行业之机遇和挑战,俄罗斯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斯坦尼斯拉夫·纳乌莫夫应邀参会。会议前夕,《国际公关》记者对纳乌莫夫会长就俄罗斯公共关系协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中俄两国未来的合作可能、公关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希望这些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3月4-8日美国公关代表应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邀请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为帮助中国同行更多地了解美国公关协会和全球公关业的发展状况,本刊独家专访了美国公共关系协会2005年主席兼CEO朱迪思·金(JudithPhairKing)和全球公共关系联盟主席吉恩·瓦兰(JeanValin)。  相似文献   

18.
综合新闻     
《国际公关》2009,(4):5-6
2009西部公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7月24日,2009年西部公共关系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主办,宇修公关顾问机构承办,四川汉唐文化有限公司、黑格智慧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山水策划顾问有限公司、上海瑞联公共关系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  相似文献   

19.
消息     
2009年中国公关嘉年华在京举办1月11日晚,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公关网、《国际公关》杂志协办,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承办的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年会——2009年中国公关嘉年华活动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盛大举办。活动围绕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是公共关系进入中国整整30年,中国的公共事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已经拉开帷幕。30年对中国公关行业意味着什么?案例大赛对于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意义何在?《国际公关》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