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于《堂·吉诃德》的写作动因,中外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以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实际上,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骑士小说的形式,以反骑士小说的名义寄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宣泄心中的情感,展示卓越的才华,叙述多舛的命运,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本文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采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探求其写作动因,希望能为《堂·吉诃德》写作动因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笔下的老湘西儿子在近现代社会变动中,面临着生存的窘迫与困境,存在的陌生与荒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堂.吉诃德”。从沈从文对老湘西儿子的“笑”中带“泪”的抒写中,反映了他对湘西民族生存的日益加深的焦虑感和强烈的危机感,对其在现代社会的命运感到“沉郁隐痛”。  相似文献   

3.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第二部的献辞里说:“四方各地都催着我把堂·吉诃德送去”①,“最急着等他去的是中国的大皇帝”②。这诚然可以理解为一个自负的玩笑或玩笑的自负,但仔细玩味来,这玩笑或自负的底下似乎还藏着塞万提斯对一个遥远的东方民族的期待。而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如历史真能给老成持重的中国人和他的温柔敦厚的文化一次机会,让他们及时目睹到这位来自西方蛮灾民族的怪物,领略一下吉诃德在无物之阵中四面出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生命历程.他们会发出怎样的笑声?笑过之余又将作何感想?是惊异于西洋人的幼…  相似文献   

4.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106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立坤  阎继承 《理论界》2005,(8):186-187
作为金庸的收山之作,<鹿鼎记>之"终结者"角色对于解读金庸具有特殊的阐释意义.此书不仅仅是金庸创作生涯的"封刀"之作,而且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具有反武侠的特色,金庸自己在书的后记中也称<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说".论者多有许此书为西班牙之<堂·吉诃德>,认为其恰如<堂·吉诃德>终结骑士小说一样,有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终结意义.本文初步讨论金庸的武侠文学创作最终走上"反武侠"道路的历程,勾勒金庸文学创作的基本倾向,简单描述"武功"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演变,为解读<鹿鼎记>和金庸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君&#183;吏&#183;士-解读《史记&#183;酷吏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吏列传》在整部《史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表面上看,《酷吏列传》仅仅是关于十个酷吏的白描式的传记,而实际上它却是西汉鼎盛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料。司马迁写作《酷吏列传》,不单是为了揭露酷吏们罄竹难书的罪行,更是在探究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后人评论说:“一篇之中,感慨悲愤,汉廷用人之非与酷吏得报之惨,具见于此。此太史公悲世之书,所以致 ? ?垂诫之意,不独为十人立传也。”①《酷吏列传》反映了汉代君王、胥吏和士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在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寄托了司马迁对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的向往。   …  相似文献   

8.
斯蒂芬·克莱恩在其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独特的 ,主要表现为 :运用了印象主义手法 ,着重个人感受 ;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散文风格 ,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9.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0.
陈良运 《湖南社会科学》2008,(4):I0001-I0001
从事学术研究日久,我愈益诚服章学诚《文史通义&#183;答客问》中两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考索”与“独断”是两种不同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一个学者须同时具备且娴熟地运用,方可“以之推代而成岁功”。作为学者的品格素质,先能“沉潜”然后方能“高明”,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莫比·迪克》(又名《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久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阿兰.霍灵赫斯特凭借其长篇同性恋小说《美丽线条》荣获2004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曼布克小说奖。霍灵赫斯特和他的《美丽线条》是否当之无愧?我们通过简述《美丽线条》的故事梗概、霍灵赫斯特的背景以及英国、美国主要媒体的述评,可以对该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超人形象,他是作家超人英雄观的显现。马丁·伊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伦敦的超人英雄观:他的超人是野性的,是复杂矛盾的,是追求完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了海勒的《出事了》这部小说所反映出的主题和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16.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也面临着腐败的严峻形势。反腐败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由石柏林教授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成果、湖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监督机制的法治模式——社会主义制度下监督机制与反腐败斗争研究》一书(以下简称《模式》,是新时期如何完善、强化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腐败的一部力作。这是一本选题好,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颇有见地的一本专著。是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监督机制与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刘迪  冷晓萍 《理论界》2006,(8):197-198
《简·爱》这部著作一直以其反抗精神而著称。但是,如果因此而将简·爱的整个人格特征,将《简·爱》这部著作的所有意义归结为反抗精神,这是有失客观的。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作者,即反抗如何创造世界。带着这个问题再审视《简·爱》这部著作,并寻找可行的解答,作者发现,在反抗精神之外,存在着一种妥协精神。如果说反抗是打破旧的事物,那么妥协则是建构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水平低 ,人口增长率高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阐述了提高城市化水平是降低人口增长率与提高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 ;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对策 ,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地产权制度等配套改革 ,这些改革将最终推动西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的那个千年,中国的教育是相当发达且绝对领先的。《汉书&#183;僧林传》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这里的校、庠、序是不同时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当时就提倡平民教育(创办私学)和终身教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在人类历史绝对是最先的。有如孔子是人类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老是把他看作是思想家,其实作为思想家,孔子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作为教育家,他先行先导,是人类教育的宗师,西方无人敢望其项背。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的千年里,大一统封建体制,  相似文献   

20.
前辈文学家严文井先生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这块土壤,产生不了堂·吉诃德。我们的国情只允许产生阿Q!”严先生不是社会学学者,这句话是他以文学家眼光长期观察社会生活的结果。吉诃德是什么人?他是个破落的绅士,甚至心智都有点问题。他沉溺于骑士小说之中,迷不知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