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上由于经济生产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形成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文化变迁、文化认同上的差异都影响着新疆的民族关系。高举启蒙大旗,弘扬启蒙精神依然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共同文化基础,要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数史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楚民族和土家族的祖先,曾是生活在一起的梓里亲邻,“昆仑之丘”是他们共同的发祥地.后来由于历史的沧桑,他们中的一部分离开了美丽的故土昆仑而分流东下,经过漫长岁月的辗转迁移,又终于在长江中部地区重聚,并共同生活而至现在.今天我们探讨这两个民族分合离聚的历史,对于屈原思想和《楚辞》的研究,对于楚、土两族文化主源的认识,以及对它们共同文化基因的发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生活习俗、语言表达、思维情感、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些差异的主观感受和归因方式对其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特殊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镜鉴现实,民族关系的和谐态势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外来民族"与"本土少数民族"之间发生着"聚合"与"裂变"。明朝的屯军军事"丝路",以及集现代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为一体的"一带一路"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民族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善于引导,做到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就能防止把隐性的影响民族关系和谐的内在因素消解在萌芽阶段。这就需要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把他们的生存与生活发展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来考量,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建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示范区具有四个优势基础条件,即民族关系的长期和睦是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基础条件;民族文化的特质与有机交融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条件;民族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是各民族乐业安居的基础条件;民族教育事业的兴盛是各民族共同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繁荣以及挖掘本民族本地区的优势条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各种社会以及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获得文化.语言又是一种行为,在各个不同的社会,乃至一个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点.语言与文化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文章试对中英语言文化的部分差异做浅显的比照.揭示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赋予词汇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生成与民族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不管什么民族的形成途径和形成时代与众不同,但氏族和部落的互解、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是所有民族生成的起点。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促成这种互解和转化过程中以及在推动民族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民族的生发相适应,人类社会形成了接受型、排斥型、融合型等三种民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和谐将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构建和谐文化,将有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和谐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构建统一的国家认同和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城市民族关系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相互认同、相互包容和相互依存的和谐发展模式,重视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藏汉民族历史亲缘关系探源(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由广义文化上的许多共同特征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在这种意义上的民族已不是以原始氏族部落为单位的单一因子的组合,而是由众多种性部落民族在分分合合,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长期演变形成的包含多种因子的历史文化共同体。由于各民族在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生存方式,以及和周围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思想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和交往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在广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词义的外部求证?我认为,联系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来考察词义,就叫词义的外部求证。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又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一个民族,总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伴生物。在民族这个共同体中,语言成为不可缺少的成分。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族与回族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回族和维吾尔族作为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不同的时空地理环境中,生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在文化上有着众多共同之处。从历史到现今,回族与维吾尔族在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频繁交流,使两民族在社会生活等方面有和谐相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民族关系主要包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建设和谐民族经济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和谐民族文化关系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和谐民族关系的标志;经济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经济基础,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政治保障,文化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5.
和谐民族交往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和"、"礼"、"善"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民族交往过程中保持政通人和、实现利益共享、认同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宽容互纳进而实现和谐民族交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确立多元化倾向中的主导性要求,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注重文化创新机制建设,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斯大林论民族,认为一个民族不但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华民族确实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有其经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其与社会教育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相似文献   

18.
辽宁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其文化与中原同出一脉,源远流长。辽宁又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交往中,其风俗文化互相融合,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传统。汉民族、满民族、朝鲜民族、蒙古民族等都是长期生活在辽宁地区的极有个性的民族,他们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也创造出许多动人的文学作品。因此,辽宁的文学研究,有着天然丰厚的文化依托和历史生活的基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成为辽宁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也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辽宁省的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努尔哈赤在沈阳…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有其独特的情趣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唱响的美好旋律。民族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民族和谐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民族文化资源的实地考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