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里亮堂     
朱哈在街上掉了一只戒指。街上没有路灯,一片黑暗,朱哈无法找,只好匆匆忙忙赶回家。到了家里,他就在房间里四处寻找戒指。他老婆问他:“你在找什么?”朱哈说:“我找戒指!”她问:“你是在家里掉的吗?”朱哈说:“不,我是在街上掉  相似文献   

2.
三个人的时光“叮铃铃……”快到下班时分,心理咨询专线的电话又响了。“是心理咨询专线吗?这个电话我拨了快两个小时才拨通。我失眠好多天了,一直想找人聊聊,真快憋死我了。”一位69岁的女士迫不及待地讲述她的心事。  相似文献   

3.
接到她的电话,我愕然。她说:“惠明,家里农活忙完了,我想去你那里住一段时间,帮你带带小宝……”她并不知道,军子离世前一个月,我们已经离婚了。也就是说,作为军子的母亲,她跟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相似文献   

4.
浪漫少年     
捷足先登电话铃响了,你抢先一步拿起了话筒。“哈!找我妹妹?”你拿着电话防止妹妹抢去,“我是她哥哥,你一定要同她讲话吗?好吧,那么你是谁?让我来猜一猜看。你是理查德?不是理查德。杰史?史蒂夫?唐纳德?都不是。那你是谁?哦?是戴维!你知道什么!我妹妹把你的什么都告诉我了,唷!……我们正担心你不来电话呢。太好了,你终于来电话了。哎,是什么事使你耽搁了这么久?”  相似文献   

5.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老年世界》2014,(23):29-29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我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奶奶不识字,没有文化,在家里却当着“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又被封为“通讯部长”。她做“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打到家里来的电话记住,等家里的人回来了再如实相告。要说我奶奶不识字,怎么记得下这么多呢?那就听我慢慢道来……一天,我放学回家,走进门就看到奶奶坐  相似文献   

8.
悦悦 《老年世界》2010,(18):21-21
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囔着说:“买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9.
悦悦 《当代老年》2010,(4):38-39
年初,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嚷着说:“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年轻轻的,乱花冤枉钱!”婆婆是个会过日子的节俭人,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10.
邓祥国 《老年人》2003,(7):36-36
在村里,母亲家里的电话是专线,也是“热线”。母亲65岁了,身体还硬朗。她贤慧善良,有一副菩萨心肠,喜欢做一些帮助人的事。1999年,我几次接她到县城与我们居住,可她就是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木房,也舍不得她的好人缘,不愿离开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无奈,我只好为母亲安装了当时全村第一部私人电话,以便能经常向他老人家问安。老家那个地方叫簸箕山,地处东安县西南舜皇山脉,是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虽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但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经济并不发达。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除了老弱病残就是小孩子。农民外…  相似文献   

11.
老赵来信     
何立伟 《老年人》2011,(4):30-31
我在赴市花鸟画协会团拜会途中接到一个电话,是大安打来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老赵找我来了。大安是老赵的表妹,住在东瓜山附近,我跟老赵去过一回。与老赵失去联系多年,我曾想找大安,但是不记得具体方位了,又没有她的电话。以前老赵回国来,都是通过大安通知我,所以这条线也断了,老赵在这个世界算是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编辑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跟我说:“有一回,我的心情特别苦闷,特别想找个人倾诉倾诉,可我翻遍了那本厚厚的通讯录,却一个人也没有找到。”我说那是为什么?起码你可以找我呀!她说,是可以找你,可我付不起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费。接着,她向我说明了一个人也没有找的原因,她说通讯录上的有些人,只是一种稿件往还的工作关系,人家没有义务倾听我的苦闷,我也没必要向这些人敞开我的心扉;另有些人呢,关系不错,可我估计他们对这类事没有兴趣,说不起来也就不说了;还有些人,对这类事他们根本就不懂,你跟他们说无异于自言…  相似文献   

14.
吴昕孺 《老年人》2009,(9):36-36
文娱驰退休前不会打麻将,加上老伴长期生病,也没时间学打麻将。老伴去世,孤身一人,儿女们工作忙,不能陪着她,想了两个办法与她商议,要么请个保姆,一来在家里做饭、搞卫生,二来陪母亲聊天解闷。这个主意被文娱驰否定,理由是“我身体好,请保姆干什么”。要么再跟母亲找个伴……话刚出口,就被文娱母也一口拒绝了。  相似文献   

15.
王淼 《老年世界》2013,(23):22-22
“我新找了个伴儿,得搬出去住。”母亲突然对我说,弄得我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儿。自打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我是早就希望母亲再找个伴儿,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可每次提到这事儿,母亲都坚决拒绝,表示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现在看到母亲主动提起找伴儿,我当然大力支持:“只要您觉着合适,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16.
几天后。杨志接到了蓝芳的电话。她在那头平静地说:“杨志。你肯定以为我给你的那两百万元是勒索得来的。遗憾地告诉你.那真不是我做的。我所做的。只是在知道沈梅勒索别人后找她要了几百万元而已。”  相似文献   

17.
涛子 《现代妇女》2007,(12):50-51
周末晚上,舅妈打来电话:“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好吗?家里出事了。”我听了,心里一沉,问:“是不是舅舅的肺心病又犯了?”“岂止是犯病哟,他整个心肺都让狗吃了。”电话中传来了舅妈的饮泣声,“我打算跟你舅舅离婚,坚决不和这老东西过了……”我一听,有点莫名其妙,舅舅和舅妈感情一向很好的呀,怎么忽地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婆婆·网友     
家玲 《老年人》2008,(5):30-31
我的婆婆是市属某单位的负责人,我丈夫邝华鹏是家中独子。未进邝家门之前,我就听说婆婆的为人有点“霸道”,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她的“领导”欲望都很强。而我也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在公司大小也是个部门经理,手下的兵不比婆婆的少。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我就想,我这个凡事不服输的人,遇到“霸气”的婆婆,  相似文献   

19.
女儿的工作     
秋思 《职业》2009,(4):64-64
读研三的女儿终于找到工作了。那天她刚面试出来,就急着给家里打电话报喜:“妈!北京一家公司同意录用我了,刚刚面试合格的!”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声音哽咽,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在电话里报告招聘会和面试的全过程及公司的基本情况,我的耳朵却一阵“盲音”,什么都没听见。知道她找到工作了,其他什么工资待遇呀,住房呀,户口呀,对我来说一切全不重要,只要她能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爸妈离婚后,我与爸爸交集最多的一次,竟然会是这样开始的。姑姑一直给我打电话,我都没接着,然后又让跟我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表妹找我。当我看到她留给我的短信上写着"姐,看到短信务必回我一个电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又是家里出事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当我打回给姑姑的时候,正是爸爸躺在救护车里,戴着氧气罩,被连夜送往省城医院的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