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和保护风景资源,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本着这样的原则保护风景第一,开发建设第二.  相似文献   

2.
南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南山旅游资源丰富,类型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06年10月,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南山风景区进行了地质旅游资源概查。发现了一些有一定开发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观光、休闲、体育健身、修学等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人造景区的建设应把握鲜明的主题,注重建筑格调品位,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并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内容。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正确处理风景名胜与人造景点的关系,不能因中国有极为丰富的风景名胜而忽视人造景点,更不能因开发人造景点而损坏风景名胜。湖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条件在本世纪末建成旅游大省,关键是要使现有主要旅游风景区再上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4.
马镇的茶馆     
翟明磊 《市民》2006,(5):96-99
东栅 你一踏上浙江乌镇的土地会有说不出的失望,灰大,水泥多,超市前的高音喇叭,一个,又一个从四川到上海遍布的千城一面的小城镇? 当然一踏上青石板是又到了老城风景区:照例是—个大牌坊上书某某古镇,照例由一个旅游开发公司承包,运气好的不过是公司老板有些文化,改变不了的是让老居民搬走,弄些民间风情小店,房租约每月五千元,插上些酒旗,狠劲搜了些木雕。任务是一定要把风景活物变成图象让顾客看懂,一定要把古镇小楼变成道具,上演怀旧小资的活报剧,岂有它哉?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其核心价值而言是如何开发地域性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南江新文化”带的发现创造了一个新的南江地区旅游资源;南江地区旅游资源核心价值是其文化价值:可让旅游者了解完整的广东民系及古老的文化结构,具有旅游文化认知功能,对于探索岭南文化之根的寻根旅游活动具有开拓价值,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游客的文化憧憬,提高文化寻根的认同感。开发对策上应化文化资源为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6.
飞龙 《今日南国》2010,(13):56-58
时下旅游不仅仅是人们的喜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天下风景千万,唯有这边独好。每个人喜欢的风景都不尽相同,而如今人们的相同点就是都喜欢个性旅游,有特色的风景、文化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俗话说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广西就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你有机会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吧。  相似文献   

7.
南岳旅游产品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岳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南岳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南岳旅游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然而,在对南岳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及令人担忧的隐患和问题。文章针对南岳的自然和文化特点,探讨如何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南岳旅游资源,以期能保证南岳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南岳旅游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LR-CO分析法,对鼓岭区位、旅游资源、竞争力以及机遇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基于鼓岭城中型风景区的特点,未来旅游应积极重视生态脆弱问题,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统筹领导,完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整合协调;打造四季旅游产品,提高度假品质;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有效挖掘鼓岭的独特文化内涵;规范旅游经营,打造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品牌等,以将鼓岭-鼓山风景区打造成为综合性的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9.
施中 《江海纵横》2004,(2):31-32
凡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勾引起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其自然景观美,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即其中还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若要问对天堂城市苏州、杭州有什么偏爱的话,笔者认景为首推苏杭风景旅  相似文献   

10.
刘瑜 《金陵瞭望》2007,(10):35-37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旅游开发对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从近几年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成效上看,利用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已经成为我市郊区县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和重要支撑力,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间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新疆阜康三工河乡位于天池风景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突出,开发条件良好,经过开发可以产生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旅游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社区旅游为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城市社区旅游是突破了以往局限于风景区、度假区的旅游观念 ,拓宽到城市各个社区之中的一种旅游理念。开发城市社区旅游 ,能有效地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各项建设良性互动。为此 ,开发城市社区旅游应遵循立足传统、突出个性的原则 ;注重挖掘社区文化内涵 ;以人为本 ,协调好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 ;鼓励居民参与 ,强调社区居民受益原则 ,保证利益的公开分配。  相似文献   

14.
左权旅游资源以山水的神奇峻秀闻名全国,尤如一幅精美的自然画卷,有“太行大画廊”之美誉。根据左权全县旅游资源特色和区位分布,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景区:即麻田旅游风景区;龙泉自然风景区;县城文化区;左权湖风景区;紫金山风景区。麻田旅游风景区(太行风光精萃处,八路军总部驻扎地)麻田旅游风景区包括麻田、桐峪两镇。八年抗战,这里是华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非常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1)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驻扎地武军寺村、彭德怀旧居、左权旧居;(2)上下南会村八路军总部机要电台…  相似文献   

15.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目前正处于成熟期.近年来.我国各地山水旅游资源都在积极开发之中.桂林山水面临着竞争与挑战。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积极对桂林旅游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就成了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人造景区的建设应把握鲜明的主题,注重建筑格调品位,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并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内容。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正确处理风景名胜与人造景点的关系,不能因中国有极为丰富的风景名胜而忽视人造景点,更不能因开发人造景点而损坏风景名胜。湖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条件在本世纪末建成旅游大省,关键是要使现有主要旅游风景区再上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7.
风景区生态园是特定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及其发展的集中体现。文章试图通过在欠发达地区的风景区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将生态园的空间环境景观规划结合旅游扶贫建设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探索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经历了千余年的人文积淀,融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儒、释、道于一体,是享誉天下的名山。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研究集中在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对其文化内涵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抗战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红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突出,通过深挖岳麓山的文化内涵,可确立岳麓山的"红文化"品牌,并通过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目标市场促销、综合营销、加强管理和服务等措施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水文化传播与水利风景区建设问题成为一重要课题。文章研究认为:第一,水文化传播具有新的丰富内涵;第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文化传播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在价值认识、科学规划、水文化内涵、旅游特色、持续有效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第四,突出水文化元素、重视水文化传播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键,应在水文化资源的挖掘、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资源整合、宣传、水利旅游、假日经济、水文化传播途径、水文化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提要]在旅游扶贫的背景下,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唤起社区内部活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由于外部文化和各方管理组织的参与,民族社区治理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形成。本文通过对贵州黔东南、重庆酉阳、湖南湘西三地风景区及相关单位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探讨旅游扶贫对民族社区治理的影响,分析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社区权力主体的转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并构建新时期民族社区治理多元权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