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学派有三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第一 ,中国近百年史学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巨变的时代背景下 ,史学阵营中学派互动过程中推动的 ;进化史学派、实证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等主要学派各自为史学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 ,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学术界出现了繁荣景象 ,具备了产生历史学派的社会文化条件。第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是允许存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允许存在不同的学派。事实上以研究领域划分的或以所用研究方法趋同等方式自然结成的学派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影视史学是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为历史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也成为史学研究新的领域.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相似文献   

3.
伍斌 《社会科学战线》2023,(7):109-118+282
自亚洲人大规模移民美国开始,美国社会就开始书写亚洲人。20世纪初,社会学家率先展开对亚裔美国人的学术研究。20世纪30年代,移民史学在美国兴起,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欧洲移民成为移民史当然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兴起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不同族裔群体的研究兴起,亚裔史研究也成为美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研究活力和对史学前沿的敏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跨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写,亚裔史学对其尤为倚重。众多学者在跨国视野中研究亚裔史学,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版了诸多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亚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诸多传统观点,更为立体地展示了亚裔美国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期,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立足于新马尔萨斯理论采取实践措施。这些国家认识到,马尔萨斯理论在传统社会的现实规律性,即历史的规律。马尔萨斯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导致饥饿和社会危机,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随后人口数量又开始增加,循环往复。在现代史学中存在新马尔萨斯主义流派,其研究马尔萨斯主义规律性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马尔萨斯主义的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的进程是由增长阶段,紧缩阶段和危机阶段三个人口的循环周期构成。即历史进程是在人口循环周期的变化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晚近以来,印度庶民学派的崛起令国际学术界瞩目。庶民学派主要从"精英主义"取径和民族国家史模式两个方面,集中对民族主义史学进行批判,通过底层立场、跨学科方法和文本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努力构建一种在西方话语和模式之外的,能够展现第三世界历史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非西方历史书写新范式。庶民学派的经验颇具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对后殖民史学和全球史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美国史坛突起的一支狂飚,新左派史学从其登上美国史坛的第一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争论。但无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研究状况来看,学界对这一史学流派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和充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史学界对这一史学流派的关注与研究尚有许多不足。时至今日,尽管作为一个学派,它的影响已大不如前,但其代表人物对美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批判仍发人深省,对认识今天的美国社会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美国新左派史学进行研究,也可以为我国现阶段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史学是过去三十年来在历史思维领域注入的最具活力、持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思潮,它在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催化的结构性变化,堪称一场未易旗帜的革命。在后现代史学的影响下,历史学的基本观念在变动,中国史学的方向也在转换。作为后现代史学代言人,"新社会史"风头正盛,成为目前最令人注目的史学实践。随着微观史、下层民众的历史、身体史、疾病史、新文化史、新社会史在东方语境的勃兴,后现代史学已经在中国构筑了自己的历史空间。由于后现代史学的引进正值改革开放后过去那种"革命史叙事"和"现代化叙事"模式日益显现其在史学方法论上的穷困和捉襟见肘的时期,因此颇有几分吊诡的是,在西方主要是展现其破坏性的后现代史学,在东方语境下却更多地被赋予了建设性的意义。学术界应该实事求是看待后现代史学对历史学的挑战,后现代史学完全可以也应该和包括现代史学在内的其他各种取向并存而竞争。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兵 《河北学刊》2004,24(6):151-156
新文化史是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中一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它取代了经济—社会史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新文化史在形成过程中 ,主要吸收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决定和影响了当今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形式与走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典  陈峰 《东岳论丛》2002,23(2):49-58
唯物史观派史学在民国时期的“新汉学”之外 ,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知识方向 ,铸造了一个类似“年鉴派史学”那样的知识范式。更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把生产力的作用视作社会变动的最后之因 ,是这一学派的第一个特征 ;追求跨学科研究 ,致力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在史学领域里的引进 ,是其第二个特征 ;这一学派的第三个特征 ,是更同情历史上的“小人物”和普通百姓的遭遇与处境 ,主张写“从下向上看”的历史 ;而特别喜爱研究历史上的大规模变动 ,愿意在历史的大关节、大转折点上下功夫 ,则是这一学派的第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分别源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演绎学派和历史学派。二者的分歧早已出现,长期以来其差异性观点和多元化方法的竞争,共同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双方的激烈竞争导致学科分裂,也影响了二者的发展。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因过度演绎和脱离现实而备受批评,经济史学也逐渐淡化了历史学派面向现实的研究传统。厘清上述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史学的意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推动经济史学回归历史经济学的传统,促进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良好互动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兵 《学术研究》2006,1(6):89-95
微观史学于20世纪70-8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并在法国、德国、美国等地得到普遍的回应,成为一股国际性史学潮流。其兴起受到吉尔茨文化人类学和福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影响,并同当代西方史学总体趋势转向中的新文化史运动有着紧密的关联,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微观史学具有一般宏观历史所没有的优势,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其微观化分析手段也受到了传统史家的许多批评和质疑。如何更好地结合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将成为未来史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宁 《北方论丛》2020,(3):109-117
梅尼克是德国历史主义学派个体性学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个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个体化方法是认识历史价值和意义的途径,由此他抵制实证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将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个体性思想提升为一种世界观。在新柏拉图主义、自由意志论与个体性学说的影响下,梅尼克认识到思想既是个体的特质与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价值的创造。将思想史视为历史表现的核心领域,这是梅尼克史学方法区别于其他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史学家的独到之处。通过思想,梅尼克看到个体与永恒的融合,从而感受到历史的真正魅力,也发现了当下生活的指针。  相似文献   

13.
论心理史学的成长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蓓 《学术研究》2002,10(7):83-87
心理史学是现代西方史学界的新流派、新方法。其在产生之初即与精神分析学密切相关 ,而精神分析学在美国的盛行则使心理史学由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所取得的成就及达到的水平引人注目 ,心理史学被认为“几乎是美国特有的现象”。本文即针对这一突出特点 ,论述心理史学的成长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明治初年,在"文明开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史学出现转型,产生了文明史学、新实证史学两大新的史学流派。它们所阐释的编写历史的新的体例和书写方式,冲击了传统"道学"的史学,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从而开辟了日本史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智 《学术研究》2003,(9):101-106
现代口述史学的奠立 ,源于史学的一种悠久传统。它的复兴运动 ,源于美国 ,波及东西 ,在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口述史学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史学 ,一种普通民众而非精英人物的史学 ,一种由大众直接参与而又为大众建构历史的历史学。口述史学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巨大的反叛 ,新史学也正是在这种反叛中 ,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姜萌 《文史哲》2012,(4):35-48
"中国传统史学"、"新汉学"与"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三大形态,三者的优劣比较也构建了评判20世纪中国史学的多视角坐标。通过此坐标可发现,胡适尽管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历史学家之一,但他却未能完全冲出种种束缚而带领中国史学健康发展。个中原委,在于胡适的史学研究存在着忽视对历史本身的探讨、偏离世界史学发展主流、严重的门户偏见等局限。这些局限不仅制约了胡适自身学术成就的取得,也阻滞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健康转型。学界在对胡适的史学贡献及遗产重视和继承的同时,对于其局限,不仅重视得不够、反思得不够,而且改正得也不够。时至今日,中国史学再一次面临关键的转变,我们需借助对胡适的深刻反省,为当代中国史学发展寻找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史学评论体系,美国历史协会和相关学术团体、学术杂志及知名学者,发起组织并加督促。各种史学杂志以一半左右的篇幅,对美国新出版的著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书评由编辑组织、知名学者主导,对历史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而史学家们对于相关领域长时段研究状况进行专题和理论性的评论,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起到了引导、约束的作用。美国的史学评论体系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璇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