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先秦九部文献显示,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有标记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和非被动式受事前置句。在同一类型的受事前置句内部,不同小类的构成条件和使用频率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受事前置句之间则在基本类型、表意功能和构成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的使用问题也一直是语法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英、汉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形式、结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碰到这两种句式: (1)饭他吃完了。(2)小李被小王打了。前者一般称为意念被动句,后者称为形式被动句。形式被动句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形式被动句是在意念被动句难以指明动作影响的语义指向的情况下,为指明动作的语义指向而产生的,因而我们可以称意念被动句为基础句,形式被动句简称被动句。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相似文献   

6.
意念被动句语义条件辨识岳中奇古汉语中,有一种意念被动句与一般主动句一样,其结构形式为“主语一述语动词一宾语”,即“SVO”。但其隐性的语义关系却是“受事一动作一施事/受事”,“S”同“V”的语义关系正好和一般主动句相反。本文从语言结构形式出发而又结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语料库的方法,比较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被动语态的使用与母语者结果发现,中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被动句的使用频率高于母语者并且差异显著。通过对中国英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情态动词被动句检索发现,情态动词被动句的使用频率高于母语者并且差异显著。情态动词被动句的过多使用占被动句总的过多使用频次的45%,这说明被动句的过多使用,有近50%的原因来自于情态动词被动句的过多使用。  相似文献   

8.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三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句,指出英汉被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对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英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