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逐步减少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生活的运行,即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在间接的宏观控制手段中,货币金融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货币与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过去,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把马克思从不同层次对货币的研究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本质、起源和职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货币以信用为中介对商品经济运行的刺激或破坏作用的理论;2.把马克思为了抽象分析而假定的金属货币运动等同于现实货币运动,没有从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下货币运动的分析中去认识银行控制货币运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两个层次研究了货币问题。首先,他撇开信用制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然后,马克思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商品、货币、信用等范畴到虚拟资本的论述,以及人类社会经由商品经济发展以来逐步演变过程的剖析,本文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框架的社会关系下,以货币及其本身的延伸(包括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物等货币的资本化形式)为代表的当代虚拟经济,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货币经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实物经济".这样,虚拟经济的各种运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释了我国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是什么商品关于货币是什么商品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看法很不一致。近二、三年来,争论是在“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与“货币是一般商品吗”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展开的。争论的双方都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论根据。其实,在我国出版的教材、辞典、辞海、专著和论文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货币是固定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而比较流行的表述则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有人认为:“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不同,因此,为了弄清哪一种表述准确,我们就要从研究原著入手。  相似文献   

4.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6.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似无讨论的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说明,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混乱的,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正相反。在经济学著作中,讲到货币的本质时,一般都说,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例如,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货币”条中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林与权等同志编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一书中说:“货币是商品;但它与普通的商品不同,是特殊的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由商品交换产生出来的货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难处在于商品,而不在于货币。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便对读者说明:“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关于货币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一开头就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  相似文献   

8.
“金银天然并非贷币, 但贷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题头这句名言是马克思对货币和贵金属关系的最好概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货币章”等著作中,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十分详尽,其理论的深邃,知识的丰富,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都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金银天然并非货币”。就象黑人天然不是奴隶、纺纱机天然不是资本一样,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之成为货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  相似文献   

9.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股份经济作过论述,虽然他们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股份经济,但没有作出“股份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论断。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整个思路来看,股份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一出现就存在,而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信用推动了资本集中,才使“股份公司”这种经济形式应运而生。马克思在考察股份经济产生过程时谈到,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本就是在单个人手中所能找到的,这就引起了国家对私人的补助,促使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叫做“商品生产者社会”,也有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理论界有一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公式M=PT/V,同现代货币数量说大师费雪的公式MV=PT在数理结论上是相同的。其理由是:只要把两个公式移一下项,就可以把马克思式变成费雪式,把费雪式变成马克思式。这种无视马克思货币流通量公式和费雪公式产生的前提条件,无视两个公式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而仅仅简单地、孤立地依据数学法则考察两个公式,便轻率地得出结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费雪关于货币数量说的交换方程式,是在否认货币和商品具有内在价值的前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雪把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只是当作纯粹的数量关系去理解。认为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时指出,资本要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售卖阶段是商品的致命飞跃,因为商品卖不出去,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的循环就会中断,生产就难以继继进行。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到商品适销对路,保持商品产供销的衔接,保持流通渠道的通顺,才能有效地扩大社会再生产。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要实现商品——货币——商品的转化,就必须发展多种商品流通渠道,这在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拟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多种流通渠道的必要性及其形式和实现多渠道流通后需要研究调整和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惟中、洪大璘教授发表的“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看人民币的价值基础”一文,全面评析了我国学术界对人民币的价值基础的主要观点,提出“人民币具有信用货币与纸币的两重性”的见解.认为从1956年以来,人民币进入了它自己发展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5.
赵爱玲 《齐鲁学刊》2007,25(5):117-1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16.
1982年7月4日至11日,中国金融学会在成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储蓄理论讨论会,现将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简介如下:一、储蓄与生产建设的关系这个题目,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储蓄是否能增加建设资金,支持生产。多数同志认为,在商品、货币经济这个前提下,储蓄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种信用形式,是银行聚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储蓄把另星、分散的个人积蓄集中起来,就可有计划地把这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使国民收入在分配时的消费基金的比重并不下降,而在国民收入实际使用时的积累基金的比重却能相对上升,从而支持生产建设。少数同志认为,货币发行和银行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没有专门研究过质量问题,他在论述商品经济的一般问题时也是舍象掉产品的质量差别的。原因是:第一,这是马克思抽象方法的运用。他把同最终研究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经济规律)没有直接关系的范畴都抽象掉了;第二,马克思处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数量型经济阶段,质量问题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尚不显著。但是,在马克思那博大精深的经济学著作尤其是经济学手稿中,也涉及或论及了一些“质量”的经济问题。虽然马克思一般是采取假定的方式,或者通过括号、脚注、引文、评述等形式来表达,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内容也比较丰富。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质量”的经济问题,仍然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货币经济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货币经济学的源头,理论界一般都认为是威克赛尔第一次打破了货币与经济分离的“面纱”而最早探讨了货币经济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客观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并把它放在货币经济理论史的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正是马克思先于威克赛尔而在“二分法”盛行的时代最早探讨了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先形成了统一的货币经济理论.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货币经济学说史上货币面纱观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货币经济观过渡的时期,也是货币价值理论中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生产成本论共存、拼争的时期.在这种学术潮流与学术流派交叉发展的背景下,威克赛尔(1898)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并在此框架内实现了由货币面纱观向货币经济观的转变;马克思(1867)则独创科学的劳动的货币价值论,在货币生产成本论的框架风实验了由货币面纱论向货币经济论的转变。也许是由于信用货币制度从而货币数量论畅行当代,马克思的货币经济理论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我们相信,这一贡献不仅具有科学史的价值,而且它所揭示的一般货币经济规律对于研究当代货币经济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不能并存和互不相容的看法,认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按劳分配是非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按劳分配的劳动计量只有在商品经济消灭以后才能确定,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深刻矛盾就在于要把在逻辑上绝对不相容的商品货币关系与按劳分配硬塞到一个框架中,从而引起一系列极其剧烈的摩擦与冲突,因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空想原则”,认  相似文献   

20.
清代币制,大体上是银铜平行本位制。为便于流通,银需要铸造成不同重量的银锭,铜则要铸成制钱,货币的铸造,清朝采取放任分散政策,各地官私银炉可以自由倾熔银锭,各省可以随时奏准设局鼓铸制钱,锻锭和制钱的重量、单位、成色、大小都不统一,甚至计量用的“平”也各不相同。马克思说过:“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一个地区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是该地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反映。考察贵州历史上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状况,有助于了解贵州各族人民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本文仅对清代贵州货币铸造中的两个问题作些粗略考察和研究,望货币史家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