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出口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基于双边贸易成本的视角,利用中国与127个贸易伙伴847种农产品的数据,运用回归反推法测算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可显著促进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对出口到不同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到埃塞俄比亚等低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出口到孟加拉等中等偏低收入组和日本高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次之,对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等中等偏高收入组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反而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取2005—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出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具有出口创造效应,制度距离抑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正向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出口创造效应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负向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出口创造效应的抑制作用显著。该文进一步区分了OFDI动机异质性,发现制度距离对市场寻求型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从沿线国家收入水平来看,制度距离抑制了中国对沿线高收入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促进了对沿线中低收入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基础上,基于引力方程和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基础设施及其交互作用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虽然波折起伏,且与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平均双边贸易成本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控制人均收入差额、距离、贸易开放度、是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国是否有共同边界等显著性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海运基础设施、陆空运基础设施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能显著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其中海运基础设施和陆空运基础设施交互作用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较基础设施本身的双边贸易成本效应要低。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着外部“新殖民主义”的舆论偏见和内部的诸多误解。中国援助对中国与受援国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国际援助通过深化双边关系间接促进双边贸易,遵循“对外援助—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的影响路径,随着援助合作方的增加,中国援助的贸易效应也随之增加。因此,政府应从国际援助与贸易、海外投资的互动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国际援助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机制、国际援助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国际援助的策略,促进受援国产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升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多维度扩大贸易效应,优化中国国际援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国际发展援助与受援国进出口贸易相互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以受援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1996—2016年接受援助的相关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国际发展援助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发展援助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进出口贸易皆能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援助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其对受援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见,国际发展援助给援助国带来的收益更大。同时,实证结果发现,用于反映运输成本的指标"两国间的距离"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进出口贸易会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中国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应侧重于改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以减少两国间的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官方发展援助来帮助不发达国家脱离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问题。基于1970~2014年110个受过世界银行援助的国家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升贫困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有效地加快信息传递,降低受援国HIV感染率、失业率以及辍学率,从而有效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研究为中国提倡的“南南合作式”援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多边贸易合作趋于紧张的背景下,削减双边贸易成本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发展的必要举措。基于贸易便利化削减双边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采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与双边贸易成本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及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样本期内贸易便利化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逐渐加强,而双边贸易成本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则不断减弱。(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削减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且削减作用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贸易便利化各领域指标中,海关环境、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削减作用较大,电子商务和制度环境的削减作用较小,而金融环境的削减作用不显著。(4)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削减作用受国家性质和国家所处地理区位的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削减强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密度及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服务贸易作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拉动世界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对一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7年80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限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服务贸易限制会阻碍经济增长,高质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能够有效缓解其阻碍作用。从国别异质性角度来看,服务贸易限制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最大,其次是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最后是低收入国家;政治制度质量和经济制度质量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行业异质性视角来看,专业服务贸易限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最大,其次是运输服务和通信服务,最后是金融服务;无论是政治制度质量还是经济制度质量对不同行业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服务贸易供应模式异质性角度来看,跨境交付模式的限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大于商业存在及自然人流动模式,且制度质量具有弱化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放宽服务贸易限制,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均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研究阐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当前中国优化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有效激发贸易效应,应对外贸环境的不利冲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视角,构建2007-2017年中国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贸易效应。总体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且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发挥贸易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区分贸易方向还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互联网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贸易效应,其中:贸易成本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主要发生在沿线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沿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新形势下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和把握建设力度,既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也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受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冲击,当前全球贸易大幅放缓,贸易便利化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探寻贸易持续平稳增长的新途径。基于2010—2014年世界银行的跨国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法(PPML),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考察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国和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一国出口增长、出口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出口国贸易便利化的效果比目的国的更大; 分组回归的结果证实了上述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展中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更显著地促进出口增长; 出口国和目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双边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或者合约密集度大的行业,出口国、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高外部融资依赖、合约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增长。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出口的直接影响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过境效率等,间接影响通过促进整体经济活动能带动出口,该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或者合约密集度大的行业中更加显著。中国加入CPTPP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贸易便利化软环境建设、优化制度环境,能对CPTPP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积极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亟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在分析文化产业数字化影响文化产品出口的机理基础上,选取中国30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结果表明:文化产业数字化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数字化带动了高附加值内容型文化产品出口的显著增长;促进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文化距离较小的伙伴国更为显著。并且,文化产业数字化对影响文化产品出口的制度距离、文化距离具有调节作用,降低文化贸易成本是数字化发挥出口促进效应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2.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问题,依据贸易便利化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26个三级指标的多层次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从出口产品价值和种类两个角度,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并利用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各级贸易便利化指标都能显著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增长,其中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更大;按收入水平和产品属性划分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各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应就运输设施、信息技术等硬环境方面优先展开合作,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占领高收入国家市场,通过贸易便利化合作开拓中低收入国家市场,还要积极寻求与条件成熟的沿线国家签署双多边区域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5.
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 ,美国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当今形势下 ,物流成本成为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因素 ;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 ,定量地探讨了物流成本对两国贸易尤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经贸合作和金融合作取得一系列有益成果。本文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分析,首先针对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和彼此间的互补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采用199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采样数据,并利用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基于双重差分法,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和考察。研究表明:贸易增长机制主要通过对出口数量增长、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同时中国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一路"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口促进效应。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实证拓展,验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低碳贸易竞争力,且存在长期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扩大私营部门信贷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来提升低碳贸易竞争力。目前,数字经济对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外贸依存度低、经济自由度低、官方发展援助高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低的国家中更显著。因此,政府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度融合,加大支持私营部门信贷的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并合理利用官方援助,以提高低碳贸易竞争力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与G20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数据,实证研究跨境电商对地理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理距离效应,从而间接刺激贸易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于地理距离负面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在我国以出口方式进行贸易时,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于地理距离效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间和收入因素对旅游消费具有重要影响。当以休闲时间为显性约束时,增加休闲时间能提高旅游消费;当以收入为显性约束时,提高收入能够增加旅游消费。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2017年“国家休假制度改革”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休假天数和收入对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拉动效用在不同收入群体中有所不同。其中,休假天数对高收入群体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强于低收入群体;收入因素对低收入群体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则显著强于高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差距;高收入组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多;通货膨胀有利于转移性收入“正向分配”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