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强调了理论与主题的思考、多地点研究、比较研究和国家概念的重要性,并对离散族群、新移民、华人经济等概念作了新的有启发意义的解释.研究海外华人,应该以当地的脉络、当地的立场看当地的问题,也就是要离开中国的意识来看海外华人问题.此外,要注重深度的田野研究,靠文献资料是不够的.祖宗崇拜、非法移民、华人劳工、华人教育等,都是很重要的课题,海外华人研究应该包括从中国移出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
广义民族学对传统民族学的突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民族学从体系和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民族学的领域和范围,实践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民族学在中国的一个新发展,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科学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体系的初步形成。一、广义民族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拓宽了传统民族学的范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体系的局限,建立起拥有诸多民族学分文学科的学科群,使之形成为民族科学。传统民族学,是伴随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而产生的,最初是依据殖民者的需要,考察、调查、记叙、描述殖民地土著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组织、文化习俗等,因而形成了以国外落后民族、原始民…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民族学研究海外华人的有关理论和成果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以东干族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文化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文化格局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是随着社会需要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促进了民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理论和方法均进行了变革。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现代民族学的基本特征;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推进现代民族学在中国和世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以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即研究现代各民族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在我国解放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民族学是资产阶级的,未能给民族学以相应地位,所以在民族学的译名方面很混乱.至今在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中,还有大量的"人种学"、"人种志"、"人种志学"、"民族志学"等译名,实际上这其中绝大部分都应译成民族学.一、民族学发展简史民族学做为名词,起源于古希腊:EQNOWTPACPEIN,字意为关于各个民族的记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有三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大型跨国公司经济 ,一是移民族群经济 ,一是无政府经济。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主要涉及飞机制造业、汽车工业、金融业、煤钢联合体等 ;移民族群经济主要是指传统的犹太人族群经济和现在比较引人注目的海外华人族群及海外印度人族群经济 ;无政府经济主要是指拉丁美洲地区出现的贩毒、非法移民、走私、倒卖护照和国际洗钱等。在这些趋势中 ,海外华人族群的经济活动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大的兴趣。尽管还没有很系统的研究专著问世 ,但零星的研究在有关全球化经济的各种论著中已可以读到了。正是在这样的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讨论了民族学学术规范化和学科本土化的关系。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民族学发展过程中,许多民族学家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探讨、民族学田野调查、翻译介绍国外学术著作与动态、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实践,都具有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的意义。民族学学科在中国繁荣发展的阶段,正是学术规范形成和确立、本土化实践取得成效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1980年10月25日,在贵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宣告成立。1984年10月,改为中国民族学学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族学学会在民族学界拨乱反正、学科重建、人才培养、学术体系建构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中国民族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民族学学会的学术活动日益增多,学术年会的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时代主题和民族学如何进步等学科建设的前沿议题。201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40年来,以中国民族学学会为代表的民族研究学术团体和学界同仁为中国民族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民族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要继往开来,把民族学学科的繁荣发展推进到新时代,发表和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助力中国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民族学的回顾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民族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19世纪中叶正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叶民族学传人我国,最早介绍这个名称和概念的是蔡元培,他写了"说民族学"一文。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瑶族、苗族、高山族、赫哲族等民族进行实地调查,林惠祥、陶运逵、凌纯声、关泽霖、杨、杨成志、林耀华、费孝通等老一辈民族学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民族学专著,为中国的民族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新中国的民族学在…  相似文献   

10.
创办民族学专业性学术期刊是西南民族大学多年来的愿望。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西南民族大学校党委的积极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2010年《民族学刊》正式创刊了。我们在查询民族学期刊的发展历程,寻找历史上的民族学期刊时,发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辑刊出版了第一辑,发表工黄文山、卫惠林、凌纯声、杨堃、吴文藻、马长寿等著名民族学家的13篇大作,代表了当时中国民族学领域最高水准,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第一辑的封面题字骨力刚劲、清秀凝练、气韵天成,颇具中国文化的内涵,深深吸引了我们。《民族学刊》  相似文献   

11.
GMS五国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处于较高,但不是很高的水平。年龄、华人代数、祖籍地、汉语水平和汉语使用情况等都是影响华人华侨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性别不是影响因素。华人华侨文化认同十分复杂,但GMS五国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可以对之施加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强对GMS五国华人华侨的研究;面向不同的华人华侨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汉语传播和华文传承工作;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帮助华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正面宣传,与华人华侨交流时注意细节。  相似文献   

12.
民族志书写——中国人理解海外社会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学术界所能提供给大众的关于海外社会的知识与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并不匹配.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东南亚研究为例,结合自身的海外田野经验,说明中国学术界在海外社会知识生产上存在着区域不平衡、学科门类狭窄和缺少一手材料研究等问题.持续性地书写海外社会的人类学民族志应该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梁莉莉 《回族研究》2012,(2):109-116
文章首先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概念界定、回族华侨华人概况加以阐释,继而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材料,梳理了宁夏回族华侨华人形成的历史轨迹、社会现状、国外分布与特点,并对宁夏归侨和侨属的状况及政府侨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5.
新桂系集团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著名的地方军阀,也是广西特有的优质侨力资源。该集团在其统治广西以及后来流亡海外期间,对我国(尤其是广西)侨务政策发展变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在统治广西期间,实施的招徕海外华侨回桂投资的政策及其影响。文章认为:新桂系在海外华侨社会中实施的招徕投资政策,在当时全国引领了地方侨务政策发展的新潮流,该政策所折射出来的"大侨务"思想以及"为侨服务"的立场,对当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背景下广西侨力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智利智京中华会馆120年简史》是智利侨胞自发编写的第一部关于智利华侨华人历史的著述,史料意义十分重要。本文以该书为主要资料,分五个阶段考察了智利华侨华人的历史源流和时代变迁,评价了智利侨胞的历史贡献。170余年来,智利华侨华人心系祖籍国,是中国海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旅智侨胞为中智建交和两国关系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探讨了近百年来韩国华侨社会的形成、变迁及特征,从政府对华侨的关注及政策的改进、中韩民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加速发展、韩国华侨扩大对外交流的努力、华侨学校的再兴等方面阐述了中、韩建交后韩国华侨社会的变化,指出中、韩两国人民的相互移居对两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从族群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族群与民族、族群意识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再次对“民族”与“族群”概念、民族意识与族群意识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接着对美国和我国所采取的族群政策的变化进行了一番仔细比较分析;对解决族群矛盾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只有淡化“族群意识”,加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遵循族群发展的自主性和客观规律才能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族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吴景山 《西北民族研究》2012,(3):154-171,153
谷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本文对他的生平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同时也高度地评价了他对西北地区民族学的调查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发达国家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方面起步较早,本文梳理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发展现状,汲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