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我出生在乌拉特草原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从小深受农牧民的言传身教,传承了蒙古民族的那种心系草原、淡泊名利、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对农牧区生产、生活十分了解。我1980年1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因工作需要任统计兼经营管理助理长期下乡到基层,从事农牧区统计工作及牧区经营管理工作,从此就和农牧区统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度过了农牧区统计调查工作33个春秋。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农牧区大集体年代统计工作那种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记得广大农牧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年底分红时脸上透  相似文献   

3.
王平 《青海统计》2009,(4):14-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一系列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牧区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区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牧民生活消费也由单一化、雷同化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4.
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我州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海统计》2009,(4):45-45
为积极响应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海南州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积极推进全州培训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海南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社会》2007,(3):14-14
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厅获悉,自2003年实施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至今的几年间,青海省不断扩大这一惠农政策在农村牧区的覆盖面,取得良好收效。到目前,全省九成以上的农牧民人口积极参加到新型合作医疗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农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全州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目前,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建设进程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这一问题倍受全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18%,走完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这标志着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已跨入了中期阶段,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一、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农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共有六大类十八项指标组成。经测算,全州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高低不一,很不平衡。现简述如下: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小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区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最大部分。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22.21%。具体包括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牧区小城镇人口比重三个子项指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13.35%,超过2200元的总体小康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47%;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农牧区...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州根据不同阶段农牧区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牧区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牧区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全州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回顾海南州农牧区6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农牧区发展改革历程海南州作为青海省农牧业大州,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农牧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和经济制度变革,农牧区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拟从国家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演变和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农牧区发展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农牧区改革的探索阶段。广大人民在封建主义压迫中重新得到解放,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使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后者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  相似文献   

9.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一、农牧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策略与原则(一)推进农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策略由于农村牧区的区位差异、村寨差异、农户差异,缴费承受能力各异,所以农牧民基本养老保险切不可一刀切、齐步走。在推进策略上应采取"突  相似文献   

11.
当增加 《青海统计》2002,(10):12-14
我国农业生产在进入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后,出现了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村农业工作的主题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州各级政府把积极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今后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加深对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现状、明确调整方向、解决存在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兰县以农牧区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农牧区文化工作,使农牧民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06年,都兰县文化、体育、卫生、科技、  相似文献   

13.
薛玲 《青海统计》2006,(9):14-15
一、“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区的发展及扶贫工作“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1号文件及省、州、市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农  相似文献   

14.
薛玲 《青海统计》2005,(10):21-22,4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使我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牧民能否保持增产增收,不仅 关系到农牧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 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 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事关改革和发展 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牧 民收入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农牧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温 饱向小康生活的跨越。但要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牧区税费改革,就是解决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的重大举措。税费改革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农牧民负担是否明显减轻,并且不反弹,而“两工”的使用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合理操作,又是解决“反弹”问题的关键。所以,规范“两工”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政策及其操作程序,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就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一、内蒙古农村市场购买力发展变动特征农村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农牧民现金购买能力、农牧民纯收入增长密切相关,农村市场需求能力的大小和需求水平高低,直接受制于农牧民现金购买力水平。1购买力高速增长阶段。1978年———1984年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级时期,由于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政府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收购价格,极大地刺激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诱发了农牧民纯收入的超长规增长。1978年至1984年农牧民年人均购买力平均每年以222%的速度递增。在1984年社会总消费比重中,农村牧区居民…  相似文献   

19.
《统计与社会》2009,(1):18-18
2008年,全省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劳务输出规模和劳务收入较上年有一定增长,全省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张萍 《青海统计》2004,(10):22-25
农畜产品加工业是涉及农牧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劳动力就业,而且能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省对农牧区加大投入,使农牧业得到稳定发展,把农畜产品加工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环节来抓,根据本省的农畜产品资源和企业基础,重点畜肉、粮油、医药、等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现根据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资料,对农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