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速写作个性化进程.提高写作能力”。为了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提出了以下具体目标:(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而别人没有的感受,是最有创新意识的感受。(三)在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要有创新意识。如何给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怎样打开写作的新巧之门呢?下面就我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2.
大家经常可以在广播、电视上听到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这其中大部分是政府统计部门的工作成果。那么,政府统计部门是以什么为保障来获取这些数据并保证这些统计数据质量的呢?“依靠规矩!”,您说对了。早在2300多年前,孟老夫子就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统计工作的“规矩”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曾为学生无“米”下锅而犯愁,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我们又为学生有“米”,却不知道怎么下锅而着急。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激活孩子们的个性化感悟,引导他们抒发个性化的情感?笔者就这个问题介绍几种作文讲评课的课型。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作文要在众多考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首肯,获取高分,必须要写出个性,写出独特的自我。何谓个性化作文?我认为所谓个性,就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或是人人心中无,而你笔下有,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在材料、立意、语言、构思等方面,新颖,深刻,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5.
《江海纵横》2007,(5):60-60
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系衡量一般家庭(不合共同事业户)实际购买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一国货币来说是利多。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还要再结合其他数据才能通盘考察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6.
高捷 《今日南国》2010,(2):59-59
通货膨胀的时代,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得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那么,置身于金融危机的今天,你又必须跑过谁?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且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文:”我认为要落实此精神,必须进行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本文试以我的一堂作文公开课《我想唱首歌》为例,谈谈教学中我是如何拓宽学生思路,  相似文献   

8.
讲话语文这门课,使中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去感受文章。“不进园林,焉能知这春色如画?”不让中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文章,又怎能让他们真正领略到在文字和语言的掩盖下,所蕴藏的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精华?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呢?一、为学生感受文章营造情感氛围。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才能对一切感受至深。所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的第一步,应从老师自身着手: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甚至态势语言,去沟通学生对文章的那一份“陌生”,去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这种“个性化”行为,一味地“讲”,一味地“塞”,结果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巾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松绑”,放开他们的手脚,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去感悟。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就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个人的工作体会是: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将学生巧妙地引进阅读教学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同事们交谈时又说起一件这样的事:具粗略统计,我班学生的作文中,写“第一次学会游泳、骑自行车”的有过半的人,多数是男生;写“学会了洗衣服、煮菜”的有近一半人,大多是女生。是啊,“班上学生的作文都千篇一律该怎么办?”我要说:“只有努力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颜梅生 《社区》2014,(36):30-31
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涉及养老机构的纠纷案件每年都呈上升之势,而2014年1月至6月已受理的案件就已同比增长82%。那么,养老院为何就成了“养老怨”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明确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珍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想说“自由”“‘独特”“表现”等字眼里处处都在告诉我们,习作和阅读一样都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天真浪漫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好文章就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才显得有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尊重学生,培养个性这不仅是一个教育的理念,也是指导作文教学实践的新观点。下面,我就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写出个性化习作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焦虑等级量表”“统计学习效能感量表”对397名有选择统计学课程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大学生统计焦虑的类型及其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大学生统计焦虑有3种潜在类别,即无统计焦虑组、统计考试焦虑组、高统计焦虑组。“高统计焦虑组”大学生的统计焦虑与统计课程成绩呈正相关,而“无统计焦虑组”和“高统计焦虑组”大学生的统计焦虑与统计学习效能感呈负相关。因此,教师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类型统计焦虑的心理行为特点,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12,(12):29-38
认真呜呼哀哉十八大报告,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是感动?是振奋?是喜悦?也许这些都不足以准确地表达、也许这些相互交织、共同存在。但敢肯定的是,所有的感受都是基于“中国力量”的感召。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曾为学生无“米”下锅而犯愁,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又为学生有“米”,却不知道怎么下锅而着急。如何做到让他们变成“让我写”为“我要写”呢? 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激活孩子们的个性化感悟, 引导他们抒发个性化的情感?笔者就这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写演讲稿。要知道,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那怎样写好演讲稿呢?你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自己在游览、阅读之后的感受写下来,或通过对山河的赞美,或通过对英雄人物的钦佩来表达爱国之情。习作时,可用形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