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规范的结构──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范由微观、中现和宏现三个层面构成,微观法律规范由法律主体、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三要素所构成,并通过其功能的分化与组合构成中现法律规范,而宏现法律规范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则可以通过反映中现单行法律之间关系的在学理上被称之为法律部门的内在结构得到阐明。法律规范的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功能性反映。法律精神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才能表达出来,法律原则只有通过法律规范才具有可操作性。了解法律规范的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一个法律规则,确切把握它的社会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通过一种规则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轨迹行进,以期达到预定秩序,而自然灾害则是人们的无准备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破坏性后果.为了避免破坏性后果的发生,或使破坏性后果减少到最小,就需要用法律规制人的无准备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的预防性功能更能达到法律的自为状态.要实现法律的这种预防性功能,不仅要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更为重要的是执法主体要切实地执行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民事制裁程序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规范民事制裁程序的法律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制裁程序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范是法律内容的基本成分或核心成分.法律规范是指,存在于法律文本当中的,关于有关主体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一定条件下,如何行为及其相应后果的具体行为标准.法律规范由适用主体、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四个要素构成.法律规范可以划分为权利性法律规范、义务性法律规范和职务性法律规范三种类型.法律规范除具有显在含义外,还具有隐在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实现提出初步的构想和制度设计。主张以适度超前原则为指导性原则。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责任制度。并运用经济法调整方法,即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否定式法律后果与肯定式法律后果相结合。建议设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一般条款。在具体规则的设置上,主张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建立职工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机关的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渗透社会责任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7.
法律事实是依据法律规范能够引起特定法律后果的事件和行为 ,但作为规范的法律事实与判决中的法律事实是两个极为不同的概念。作为规范的法律事实是指社会生活中有关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和交往规则 ,是一种社会事实或制度事实 ;判决中的法律事实则是依据程序和证据规则认定的生活或自然事实 ,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裁判事实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竞合 ,否则裁判事实作为一种事实判断就是一个伪命题 ;另一方面裁判事实必须符合规范事实 ,否则裁判事实即使符合客观事实 ,但在法律上它也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 ,不能作为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我国逾期举证规范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预期以构成要件的阶梯式适用发挥对拖延诉讼的层次化制裁效果。然而该制度在实践运行中普遍遭到法院对其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搁置、规避、改装、误用,从而背离了立法预期。逾期举证规范制度的偏差运作主要根源于忽略促进诉讼的价值,以及结果导向司法理念下的程序性裁判规则的缺失。为规范逾期举证规定的适用,同时引导实务界关注和接受促进诉讼理念,需以提高逾期举证规范制度的司法地位为出发点,立法上应明文引入"促进诉讼原则"和逾期举证规范制度的"导致诉讼迟延要件",强化促进诉讼价值和逾期举证规范制度对该价值的维护;司法上则应发布指导性案例,提高法院对逾期举证规范制度的重视程度并规范法院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规则构成的,法治社会亦不例外。在法治社会的规则构成结构中,法律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法律规则至上的社会。法治社会法律规则的至上性,使得教育的形式理念表现为法律规则的普遍遵守。法治社会法律规则的公正性,使得教育的实质理念表现为法律规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法律数字化现象是一个长期未被理论法学界足够关注的重要命题。举凡法律文本,定然离不开数字。数字承载了法律的确定性特质、强化了法律的正义品格、降低了法律移植的难度,甚至部分法律规则还因可数字化程度高而获得普适性。然而,遍布于法律文本中的数字,也容易弱化法律的道德性、导致法律激励机制的扭曲与异化,过分依赖于数字还会强化"家长主义"立法倾向。法律数字化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工程学任务,需要区分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程序性规范与实体性规范、行为模式要件与法律后果要件作不同侧重,并利用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分析工具,充分关照社会基础关系的动态特质,革新、改进数字在法律中的具体呈现形式。基于立法方法论视角重新认识法律数字化这一命题,或许可以成为化解制度痼疾、提升立法品质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法社会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论,文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新的思考。第一,关注人们对乙肝问题的认识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认同态度;第二,采用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法律接受和法律对利益的调整功能等理论作指导,从人们主观的利益衡量和客观的法律缺陷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法律规范有效运行的因素,以认识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深层问题;第三,从完善法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出发,提出改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非法人体试验的发生,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的普遍不安和强烈谴责。应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试验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涉事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予以确认和执行。我国现行法律(狭义)并无人类基因编辑人体试验的专门规范,在整体法秩序上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行政规章中规定了一些行政责任,但处罚力度相对较轻,对个人私自进行非法试验行为的针对性不足。在刑法上没有直接应对基因编辑、人体试验等生物技术犯罪的条款,如不能在解释上把"基因编辑婴儿"人体试验纳入"情节严重"的"非法行医"的范畴,则对该非法试验行为的刑事责任的落实将面临困境。在民事责任方面,试验参与者(受试者)及"基因编辑婴儿"(和"基因编辑胎儿")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有关损害的认定和评价存在规范上的困难。未来"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在基因编辑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通过专门的法律规范以形成完善的责任机制,尤其要适度增强公法上责任的刚性,具体明确私法上的请求权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要素之一,在法律推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律原则对于权利在法律中得以确立和保障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宪法中基本权利规范一般具有法律原则的性格。人权原则在规范中有着不同的形式,这些原则通过法律推理作用于实践。如何保证人权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对于中国的宪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新和智能手机加快普及,微商、微信营销也应运而生。微商强劲发展势头的背后,微信营销及交易存在诸多弊端,其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对微信和微商以及微信营销的法律特征入手进行阐释,对微信营销及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微信诈骗和假货代购问题严重、买家维权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法律规制等角度提出利用现有的法律规范,并加快专门的电子商务立法、加大行政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命题,既是对法律碎片化的方法校正,也是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法治时代的标志是去革命化、消除政治权威的绝对性,这就需要社会的话语系统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法律话语应该替代政治修辞的权威,所有的政治诉求都应该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法律修辞的力量应该超过其他的话语系统,从而成为最常用的思维形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人们把思维的重点集中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上,但离开了法治,所有的创新都不会从根本上促动中国的进步.把法律作为修辞是筹划中国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析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为常用的法律推理的涵义有三种:第一,法律推理是形式逻辑推理在法律中的应用;第二,法律推理就是法律规范推理;第三,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推理。作者对这些定义进行评价。法律推理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推理的思维功能是论辩推理;第二,法律推理的总体思维模式属于"演绎论证模式";第三,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推理与论辩推理的综合运用;第四,法律推理的推理功能表现为一种实践推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语境下确立法律信仰的理念,必须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暗合中确立法律信仰的中国式语境,这需要明晰法律信仰的逻辑前提、力量之源和实现路径。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语境中,确立法律信仰的逻辑前提是建立良法之治,在法律移植中实现法律的价值重建;法律信仰的力量之源并不是建立政府的权力型权威,而是建立法律权威,确立"法律主治"理念;在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的实现路径并不是从宗教信仰中嫁接信仰的精神动力,而是建立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打造人民信任的法律和政府。  相似文献   

18.
"拼车"是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目前并无专门立法针对其予以规范。因此明确"拼车"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所涉及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就十分有必要。文章通过对拼车类型的列举、拼车行为性质以及相关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分析,明确了"拼车"行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法律关系。拼车行为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在此基础上有具体的区别,例如好意同乘、合同关系和合伙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分析现行反腐败机制的弊端和建立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必要性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从预防、监督、惩治和保障四方面建立反腐败法律机制 ,进而保障公共权力的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