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涉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述评,亦兼及90年代中晚期至新世纪"教材建设"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涉论教材34部。  相似文献   

2.
章辉 《学习与探索》2007,(6):180-18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目前,面对文学理论界层出不穷的"边缘化"、"反理论"等现象和口号,一些学者主张回归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其内涵大致包括研究主体的科学性精神、研究对象的科学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有人指出文学理论的前景将是科学化的道路。但同时又有学者从文学理论的价值性和人文性角度提出反对意见。本文对此作了学理的疏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双贵 《学术交流》2003,(9):129-133
文学理论学科的独立性正在丧失。文学理论是一门具有自身本体论价值的学科,它不等同于单纯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可以局限于退回孤立的文本。它是基于文化价值大体系中的有着严谨学理性和社会价值的独立学科。它不仅仅是文学的理论,更是文学的理论。它具有自身的本体论理论特性。时代呼唤着文学理论回到文学理论自身。文学理论不容消解。  相似文献   

5.
董学文 《学习与探索》2007,1(1):180-185
“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性的概念。自晚清至今,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构建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地存在多种悖论现象。它有时空两方面的因素,是在被动与主动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观念上和逻辑方法上的悖论选择。同时,在这一进程中还制造了对西方理论的依赖和事实上的某种歧视性。  相似文献   

6.
这里发表的是一位越南学者对东西方文学理论差异的看法,作者认为,与西方文学理论偏重客体.注重“再现”不同.东方(主要是中国)文学理论偏重主体,注重“表现”。相应地,西方重叙事,中国重抒情:西方要求反映的“真实”,中国强调作家的“真诚”;西方强调的是对世界的确认.中国强凋的是对世界的感认,这一切与西方商业发展较早,中国自古重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家发 《社科纵横》2005,20(5):149-149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科书建设史中起到“换代”的作用,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创立了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体系,还在方法上狠下功夫,自觉运用了立体思维的哲学方法。纵观全书,立体思维“三分法”贯穿整个教程五编十六章,使这部教程奠定了“三角的稳定性”,建立了立体的“三论”:活动论、反映论、生产论为立脚点的文学理论体系,同时使文学理论许多复杂的问题得到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阐释与解答。  相似文献   

8.
谢延秀 《学术交流》2005,7(10):155-158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以及艺术文本与作者关系的非直接性,对同一审美客体或阐释对象,不同的读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戏剧《牡丹亭》中三位人物对《诗经》卷首的《关雎》的解读,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大致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或阐释模式:“教化”模式、“会意”模式和“断章取义”模式。对此进行分析,对如何做一个现代的理想读者,如何把握文学批评或阐释的规则,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反本质主义论争中,多元论的出场具有明显的调停意味。多元论的知识原则在于对话和承认,其目的在于超越建构论和本质论。多元论所面临的问题是后现代语境下多的危机。这一危机的缓解有赖于知识主体之间、知识主体和知识对象之间、多元个体的差异性知识和作为整体范畴的学科知识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性及其空间构成的固化。就"公共阐释论"而言,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群体性的针对文本的审美活动,都会呈显原发性的、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公共状态,而且这一公共状态的内在机制正是"同时性",也就是高度固化的、时间意识相位完全一致的审美活动作为域状时间在不同审美主体之上的演历,文本自身的意蕴与阐释活动自身的意义皆然,审美共同体的产生正是审美时间视域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性,即文学的本质特征,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理论最基本和最中心的问题。古今中外,论述丰赡,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难有定论。以至于有学者只得无奈地说,文学就是一堆杂草,与其问它是什么,还不如问它不是什么。这颇具棒喝禅机味的比喻,虽然机巧玄妙,但却无法让理性思维的头  相似文献   

12.
畅广元 《唐都学刊》2004,20(6):126-13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资本主义世界里重要的左翼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现实主义的思想和价值的论述,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是文学艺术基本价值所在的论述,表明这一理论在自身价值取向上仍然是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为了实现他们确定的文学理论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文学活动在"改造个人的倾向和需要"上的作用;文学家与读者的"艺术责任";文学文本不是一个封闭、稳定的体系,它呼唤文学活动主体提高其审美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加入资产阶级阵营。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向被认为以考据见长的乾嘉学派,在<诗经>诠释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学阐释.他们重视诗的表现手法,揭示诗中兴比的指向;在字句训话基础上,考订字义,从而品赏诗情.乾嘉学派对<诗经>的阐释体现出文学性,不仅与<诗经>的文学性质相关,也与很多乾嘉学派的学者进行诗文创作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丰田的精益模式首先要知道其何以可能.完整的精益模式是丰田汽车在其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不断根据特定的情景建构的高度灵活的、开放的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总装厂、研发与设计组织、供应商网络、销售商网络以及消费者等建构的"行动者-网络",丰田汽车的成功在于其创新网络的成功.行动者之间网络关系的形成需要成功的学习和博弈,需要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相互支持.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即是对福特大规模生产方式学习的结果,也表现为对自身惯例的遵从,这是一个"路径依赖"与创新同时发生的过程.学习丰田的生产方式不在于建立一套与丰田一样的生产和管理流程,而是要理解这一模式嵌入其中的制度、技术存量、文化以及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超越世界汉学的哲学黯淡--对莫卡德的一个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卡德是他所谓的“阅读”行为的倡导者,追求一种对特定文本中特定段落的直接、可持续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哲学文本”和几种“哲学翻译”实践中,为了证明这种实践的正当性,我们不但不会排除对这些经典复杂的从文学、历史、语文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考古学角度进行的阐释,我们甚至还要充分利用以上的诸种方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领会这些文本最为广博的涵义,以此消弭因我们自身学科或哲学观点带来的限制性的影响。我们借此希望能够推翻哲学界中未予宣布的一种假说———一种危险的倾向于种族主义的假说———这种假说将地理学中的规则,而非哲学规则当作它排斥他者的标准,以此来“忽略”非盎格鲁-欧洲的哲学叙事。与莫卡德不同,我们将永远也不会默许将中国的哲学归结为“思想”而非真正哲学的论断。我们认为最优秀的哲学阅读方式———分析性的、美国式的以及欧洲大陆式的———不但不会使我们贬低这些文本,反而只会丰富我们对它们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9,(4):142-149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及中国古代阐释学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复合型概念,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从正反两方面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支撑。不同于存在论阐释学以现象学原则和存在论层面的生成性真理为根基、以个体的当下感受和经验为阐释内容、以理解的开放性和无定解为阐释效果,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和共识真理为前提、以共通性的公共理解为内容、以阐释确定性和最大范围的公约性为阐释有效性的标志,其目的在于以公共理性检视和规范个体阐释,弥补个体阐释在阐释效果公约性和有效性上的缺陷,彰显文本阐释的公共性认知功能,履行文艺回应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陈文高 《学术交流》2003,1(11):164-168
文学观是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的基本观念,主流文学观是在某一时期的文学实践产生主导性影响的文学思想。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实践表明,新中国主流文学观大体经历了工具论文学观、审美论文学观、多元化文学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陈丹青 《东西南北》2011,(14):36-37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