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工作人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使各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变比。我们认为,这一论述完整地阐明了我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内容和特点,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它有两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法的制定和法的施行上。法律由党领导人民制定,法的施行必须保证党…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现代民主都是制度民主、规则民主,都必须依靠科学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规则来加以规范,当今中国同样如此。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讲话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了使我国真正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就应当从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树立现代法律意识等方面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一、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各…  相似文献   

5.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和关于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反复强调,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  相似文献   

6.
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为了切实贯彻这个方针,需要做许多工作,其中加强、加速法制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以法建设的轨道,是关键的一环。一、法制化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它本身就是文明社会、文明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和保证 ,是党的建设的综合性表现 ,它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健全和完善党的各方面的制度 ,并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样才能使党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提高党的战斗力 ,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的完成 ,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监督政府、制约权力给予了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的监督思想在其法制监督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 ,有两个方面的体会比较深刻。一、法制监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一 )法制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需要1978年 12月 13日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讲到 :“为了保障人民的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1] 这句话 ,道出了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  相似文献   

9.
为理解”依法治市”的微义,笔者将这一命题拆开,逐字解析。首先,“依法治市”的“依”字。笔者以为,“依”字的很重要的两个含义是“按照”和“服从”。就是说,治市只能按照、服从法律,不能按照、眼从政策和某个领导人的意见。法治不因政策与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政策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次,“依法治市”的“法”。古希腊思想家亚里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兼并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王存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产权、股权或吸收入股的方式使另一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企业兼并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兼并对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来说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伦理的目的在于使国家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主体。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都需要现实中的国家具有整体的伦理观念。国家伦理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将国家的价值观写入其中,构建理性国家伦理,使整个国家的宪政制度都成为这个国家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宪法是国家伦理的正式制度表达。  相似文献   

12.
法律历来被人们看成是公正和正义的化身。在当今法律日益繁多的法治社会,法律活动已日益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活动。公民要获得实体法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专门人员的法律帮助。而客观上,法律服务的有偿性又成为部分贫困公民实现这一需要的障碍。只有当社会成员不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能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才具有实际意义并得到实现。而要清除贫困对法律服务的影响,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英国。早在1945年英国就出现了法律援助的雏形,规定穷人具有免付诉…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制度都要形成为法律制度,才能得以巩固和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也要有法律保障,才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人人都去执行和遵守。为了同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也要相应改革。国家要求在“七五”期间建立起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这又不能不进行系统的社会保障立法。这里所要探讨的是我国国家和地方如何进行社会保障即社会保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现在,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框架下有三种法律观国家中心论认为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必须而且只能由国家制定和宣示;社会中心论认为法律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包括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国家-社会互动关系论认为法律包括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制度、社会自发生成的法律制度和介于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之间的过渡型法律制度.在国家-社会理论框架下,无论哪种类型的法律观,均缺乏本体论上的价值关怀,无法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法制是运用法律及制度作为基本手段和方法治理社会和国家的实践。法制要体现民主 ,民主要法制化。社会主义法制 ,就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原则和制度。依法治理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7.
易杰雄 《学术界》2001,(3):34-42
要哲学家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或最高领导人成为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是不现实的.治理国家不能不掌握时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只有建立起一种好的制度,保证政治家与哲学家结盟,才能实现国家的理性治理,使社会得到最佳的整和,最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这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文选》的全书之中。综观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指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一 粉碎“四人帮”后,在实现历史伟大转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些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13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一九八○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第318页)这些重要论述,充分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迫切性。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民主和法制受到重视,得到健全和加强,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就有保障,政权巩固,社会安定,各项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如果轻视民主和法制,甚至践踏民主和法制,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就必定失去保障,社会就必定动荡,社会秩序就必定混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是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要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独立的司法审判制度;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首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无论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者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但把自首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在刑事立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却是其共同之处。自首制度,就是自首从宽的制度,其理论根据,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首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之后,犯罪人态度的选择,是表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犯罪发生后,无论犯罪人出于何种动机,是基于悔悟,还是为了避免处罚,只要投案自首,使其及时地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就意味着犯罪人自行减少对社会的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