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散文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散文教学向学生传递的就是一种审美的情感交流.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个体体验为前提,从散文的内容美,理清散文的结构,了解散文内容;从散文的语言美,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品读欣赏;从散文的情感美,感悟联想,细腻体会生活的点滴感情;从散文的思想美,升华延伸,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校学习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各科教学中都存在着课堂教学美.语文教学中那优美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童话故事等不仅有知识美、语言美,而且还包含着道德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也不像社会美那么直观,它抽象、严密,是一种理性的美。数学领域是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审美对象。美,满溢于数学课堂与课外活动之中。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图形美;一小节或一单元学完后可以通过梳理和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具有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品味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鉴赏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引导学生习得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基本特质美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淡心";从文化内核看,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渲泄.散文的文字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宁静淡泊,心如止水心灵境界.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使人愉悦,让人沉思,令人扼腕,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散文中有"美"的因子,而散文审美教学活动也绝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而是要教学生充分挖掘出其"美"的特质,充分释放其"美".  相似文献   

7.
关于作文,农村的初中生是谈“文”色变,更是无从下手。这种现状主要源于体验的缺乏,他们缺乏理性的成长体验、动人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丰富学生体验:一是要求学生写日记,迫使他们多点理性思考,丰富成长体验;二是规定经典名著的阅读,丰富情感体验;三是指导学生收集欣赏音乐,丰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基本特质美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淡心";从文化内核看,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渲泄。散文的文字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宁静淡泊,心如止水心灵境界。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使人愉悦,让人沉思,令人扼腕,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散文中有"美"的因子,而散文审美教学活动也绝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而是要教学生充分挖掘出其"美"的特质,充分释放其"美"。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教育,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以经典篇章为载体,努力创设有效的情感课堂,引导学生在对经典的品读中,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可谓是典范。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情感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在重视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2.
广东版七年级新教材将每课分为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法律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一、三、四板块的内容都以体验为主,以体验开始,以体验结束。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它凝结成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堂活动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老师的引领下内化为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感和行为。本文以两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教学对知、情、行转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情感教学进行研究,从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兴趣培养,学生对设计作品情感的把握和表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生活情感与设计教育的结合;学生对本民族情感的培养五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情感的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更侧重情感的教育,尤其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更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4.
颜雪莲 《科学咨询》2010,(13):102-102
针对日益被忽略的国学教育,古典诗词教学是现代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吟诵经典,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意识,加强对美好人情的情感体验,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塑造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欣赏课中运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理解各类作品,参与音乐,感受体验音乐美,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听障学生学习、生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关注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让每个听障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抓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和阅读优秀作品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体会人间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耿雪玲 《决策探索》2011,(18):51-5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学习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体验的实施,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享受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品味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教学难点:鉴赏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引导学生习得鉴赏能力。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弄懂什么是意象。教学设想:《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的一篇散文。教学这篇文章,我遭遇了四个困难:一是这篇诗质散文密集的意象,繁复的语言,让高一的同学有些应接不暇;二是教学资料非常欠缺;三是切入点的选择颇费思量;四是怎样突破"时尚"的教学模式。于是,我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向娟 《科学咨询》2007,(8):61-61
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的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升华。其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刺激其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达成的最佳组合情境中,让学生达到情感与审美统一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