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阶层也逐渐分化,出现了多种利益群体,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在加剧社会矛盾的同时,也给党群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给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带来冲击: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不同阶层之间产生了利益上的矛盾,利益差距的扩大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会利益表达功能的弱化、表达渠道的匮乏导致不同阶层间矛盾的激化.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看待和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众利益矛盾,促进利益和谐,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位的基本问题。一、过去没有的利益矛盾,现在衍生出新的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利益表达矛盾,它使得普通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维护。一是制度垄断。政府政策法规的出台很大部分受以部门为代表的政治界、以私有业主为代表的工商界和以少数“精英”为代表的知识界等强势阶层的影响和主导,缺乏广泛的社会讨论和群众论证。目前,以…  相似文献   

3.
祁彪 《领导科学》2004,(9):26-27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关键靠制度、靠机制。阜宁县积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形成了以“公推公选制、任期目标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开放的用人新机制,给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公推公选制:依靠人民群众选人,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决定了干部人事工作中“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高度统一性。这就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民主,更加注重实绩,将群众公认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尺度。公推公选把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选择机制和公平竞争方法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4.
有无牢固的群众观点,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和党自身兴亡的大问题。在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方面,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到实践都诈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仅从群众刮益中心论、群众实践源泉论、群众刮益标准论三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方面,就小平同志群众观的特色作些分析。一、群众利益中心论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是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核心内容。他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首先,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相似文献   

5.
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弱的标志,做党的工作带不带群众感情,则是检验党员、党员干部思想、品质、领导艺术的试金石,带什么样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更是判断党员是站在绝大多数群众利益一边,还是站在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一边的大是大非问题。对党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胡锦涛同志讲过“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些话语时时在提示我们必须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满足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和重组,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摩擦、利益纠纷和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轴。  相似文献   

8.
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社会体制都代表着一定集团,一定阶层的利益,体制的变迁过程同时也就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不断调整各方面和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从而既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活力,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引起了不同利闪主体之间的碰撞,摩擦和矛盾,16年的改革过去了,但已不合时宜的旧的经济体制却迟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体制尽管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它的生成却困难重重,这些全都与利益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有关,因此,体制转轨或曰社会转型不仅有社会心理和人们观念上的矛盾,更有利益关系上的矛盾,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间,由于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幅度大,社会利益超常涨落,甚至会引起某些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因而社会利益矛盾也就会相对突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体制创新预期利益的冲突,不同利益群体在体制创新中实际收益差距的冲突,不同利益群体在体制创新中获益先后不一的冲突,社会经济政策中某些方面的利益刚性特点与改革所必须作出的抉择的冲突(比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等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表现在实际利益获得不同上的冲突,而且也包括相对利益差距拉大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协调,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在动态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由于改革措施力度大,涉及面广,引起的利益关系变化也就相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机制转换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平稳过渡,减少由于体制创新而起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注意对其进行恰当的协调,使这些矛盾和冲突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必须正确把握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因岗位、职位、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为探索职工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华亭煤矿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围绕全面征集职工意见建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利益诱惑。我们党不讳言利益,但不能超越法律和政策规定。追求个人利益,有时可能够不上违纪违法。但任其滋长蔓延,对个人利益孜孜以求、斤斤计较。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会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治理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而机制创新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包括四个维度——权利、利益、互动、价值。理由有五点,第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必须保证公民权利;第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离不开利益分析法;第三,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需要群众价值认同;第五,四个维度辩证统一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但目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如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矛盾、政府推动与群众认同的矛盾等。对此,必须严守法治底线,从四个维度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即权利的维度:以公民权利为前提,推动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参与治理;利益的维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维护;互动的维度:以互动协商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秩序;价值的维度:以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增强群众对依法治理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然形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矛盾呈现出上升趋势。各利益群体出于对自身的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的期望,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执政党提出许多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表达和综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及其意志的政治中枢,探索和把握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规律,实现不同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生关注入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大力倡导走群众路线、始终从人民准本利益着眼处理各种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深刻总结了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诈出了一系列理论概括,为在新时期处理党群关系指明了方向。一、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在80年代初的一次讲话中,邓小平曾明对实的语言,表述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思想。他说:“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  相似文献   

14.
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甚至是矛盾冲突,地方政府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识。一方面,要看到“群众利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天津天铁冶金集团(以下简称天铁)作为一个处在异地的独立工矿区,是建设和管理的前沿阵地,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为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企业从实际出发,强调了对这项工作必须要抓好三个环节。抓基础,解决好利益分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1,(1):7-7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上说,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决不能简单地以为了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决不能随意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任何决策、任何工作都要确保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利益整合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效地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在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前提下,使各部分利益能够得到合理、有序的协调,以达到社会内部结构的平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要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就必须针对当前出现的利益分化趋势和利益矛盾,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整合机制,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的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中,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重视少数民族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建设,理性引导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疏导利益表达渠道,防止非制度参与影响社会稳定,从制度上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群体利益价值理念为突破口,通过对少  相似文献   

19.
王斌 《领导科学》2006,(24):10-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九大目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绘就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图”。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滨海实际,我认为切入点就是四句话,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发挥最具潜力的优势、面向最广大的人民”入手,重抓落实,力促和谐。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关爱百姓为宗旨,在维护群众利益中求和谐。利益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对人民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群体性事件的五种类型来看,其主体为人民群众。审视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机制转型中的利益矛盾;行政执法不力导致的官民矛盾;社会不满情绪积聚的矛盾。广大领导干部为此要针对具体矛盾,用亲民、爱民、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理念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