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在近代,基督教之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由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唆使和推动的。它自始至终与殖民侵略紧密相连,是殖民侵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由于种种原因,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侵略四川的活动极为猖獗,重庆则是西方教会势力侵略四川的重点地区之一。他们派遣大批传教士入川,采取各种手段扩张教会势力。外国传教士在各地广设教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招致人民群众的痛恨,酿成了无数次的教案。 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传绕,在多数中国教徒身上还是有所反映的。尤其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广大人民奋起抗击的时机,许多教徒也投入了斗争,并纷纷要求教会摆脱外国控制,实现自立。  相似文献   

3.
论永安教案     
一百年前,广酉永安(今广西蒙山县)人民为反对法国天主教的宗教侵略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杀死了苏安宁等二名传教士和教徒,这就是全国著名的永安教案,被誉为山东巨野教案后的第一教案.教案显示了永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法国天主教势力,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此伏彼起,层出不穷。然而,在幅原辽阔的中国所发生的大小数百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像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在二十多年间发生两次重大教案,实属罕见。1863年第一次重庆教案,拉开了四川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序幕。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人民群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把四川人民反对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 我国近代期刊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势力东渐的基础上,并随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近代中文期刊大都是由外国教会势力所创办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首于1815年8月在马来亚马六甲创办了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洞开了千年来闭关自守的我国门户,便把他们原来在国外创办的中文期刊转移到我国国内华南、华中、华东和华北等地,利用基督教会、学会和传教士个人的名义  相似文献   

6.
在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关系史中,一八四四年与一八五八年是两个关键性的年份.前者,因《黄埔条约》的订立与天主教弛禁,使外国传教士得以在"五口"建堂传教,揭开了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华的新篇章;后者,因《天津条约》的签订,使西方教士如潮水般地涌入内地,直至穷乡僻壤,终于结成了外国宗教势力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关系网,严重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安定.但有关这两个关键年份之间的十余年中,外国传教士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早期传教士报刊的出现,在中国的报刊发展史上甚至是新闻传播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传教士报刊是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深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些报刊,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它们有的是纯粹出于传教的目的,有的是为殖民势力侵略我国作思想、舆论上的宣传鼓动,还有一些是两者兼有.它们虽然有文化侵略或是为经济、政治侵略服务的作用,但客观上却在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宗教等方面积极地影响着落后的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文明的构建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陈独秀的早期爱国主义思想荆忠湘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和痛苦,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因此,反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成为每一位中国先进分子最为关心的问题,爱国主义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陈独...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教会报刊曾积极传播西方文化,但教会报刊登载科技知识主要是为他们传播基督教义扫除障碍,宗教使命经常会让传教士情不自禁地渲染上帝的神力;为了维护西方国家的殖民利益,教会报刊还对列强侵华战争进行过一些不实的报道;西方文化的征服精神使传教士以救世主自居,在传播西方文化时经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西方人的行为举止被中国人视为禽兽之行,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存在着天然的语言文字障碍,即使聘用华人润色,文字表述也很难完全符合规范;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教会报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1840-1949)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山东同全国一样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侵略势力虽未直接进入山东,但战争带来的灾祸已转嫁到了山东人民头上;以后,随着烟台开埠,资本主义侵略的魔掌伸入了山东,并逐步同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对山东人民开始了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1897年德占胶澳,次年英强租威海卫,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对德宣战,悍然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了德帝国主义在山东的侵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使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在甲午战争后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情势。(一)外力冲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传统手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侵略的全面接触,开始于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  相似文献   

12.
天主教传入山西时与主流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本土化的主要趋向是儒教化.清禁教时期,山西教徒把民问信仰的观念、方式渗入天主教,使其民间化.他们用放鞭炮、贴对联、叩拜神父等中国传统方式庆祝天主教的节日;过中国传统节日时,也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习俗,甚至外国传教士也用中国传统方式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山西教徒的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继承了大部分山西地方传统礼仪.这些都体现出教徒信仰的礼仪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旧中国的教会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过程相适应。教会学校的建立,首先是在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由启蒙式的小学,发展成中学、大学,大学又由不分系到分系、分学院;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创办的,也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教会合办的,有外国资本家参与,乃至和外国一些大学建立联系,接受外国大学学位及送往外国留学的。从教会大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半殖民地教育系统形成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封建社会是逐步发展的,但是1840年以前,它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在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人民群众遭受掠夺的同时,中国开始逐步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改革,不少城市逐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开放改革和被侵略是同步的,城市近代化和开放改革也是同步的,这两个"同步"成为1937年以前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的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已经侵入了中国。怎样对待这一股外来的侵略势力?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既生疏、又复杂的大问题。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号召群众,发动革命。它把崇奉上帝的男女称为兄弟姐妹,都是上帝的“赤子”;把同敬上帝的外国人称为“洋兄弟”,都是应该相亲相爱和予以信赖的。结果注成了历史上的大失误。事情尽管已经过去,但  相似文献   

16.
<正> 各国与中国的金融关系由来已久,但在辛亥革命前后,无论是金融机关的结构,还是金融机关的功能和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改变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而产生的.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对华的掠夺,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十九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输出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的掠夺,就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了.这时,在华外国银行的性质也随之改变,即从过去主要替工商业担负支付中介的职能,变成了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金融资本统治的中枢.这样,在华的外国银行就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执行机构和指挥机构,以致形成“某一国家在中国的势力与政治影响,不仅决定于它参加中国对外贸易的流转,而且决定于它投资的规模,决定于该国各大企业、公司和银行在中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44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清王朝取消了实行已久的对天主教的禁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帝国主义为扩大其对华的宗教渗透,派传教士深入贵州等地,并进行了许多罪恶活动。帝国主义的宗教侵略,激起贵州各阶层人民不断发动抵制和反对天主教传播的斗争,其中以青岩、开州、遵义等“教案”影响较大。这是贵州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实际表现。但是,在三“教案”的发生、解决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尤其是清廷和贵州上层官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外国传教士的态度由反对转而妥协、退让,以至于同帝国  相似文献   

18.
18 40年鸦片战争后 ,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内地 ,传播“上帝的福音”。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虽未参与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但瑞典教会却利用了由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不平等的条约开拓的这条道路 ,也派遣了他们的传教士来到中国 ,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与整个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历史背景有其共同的一面。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始于 1 9世纪中叶 ,80年代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派遣传教士来华的高潮。喀什噶尔传教团是瑞典教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这些传教士在喀什、莎车、疏附、疏勒和英吉沙等地建立了教堂 ,本文根据有关档案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从军事到经济、到政治、到文化,汹涌而至,不断闯入古老帝国的门户。中国自此不可逆转地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剧命运,走上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歧途。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矛盾产生了新的组合,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于整个近代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农历五月,遵义人民掀起的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势力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和主力已由官绅阶层转为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新篇章。在研究近代教案时,了解遵义教案及其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中所发挥的承先启后作用,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