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自耕农”的问题,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自耕农”所耕种的小块土地属于“自耕农”所私有,“自耕农”对于所耕种的土地不但有占有权,而且有所有权。因而他们的社会身份既不同于佃耕地主占有的土地的佃农,也不同于明文规定是耕种“官田”的国家佃农。这一类的国家佃农包括“假”公田而耕的农民,耕种屯田的农民,以及耕种官庄土地的农民等。“自耕农”是以耕种自己所私有的小块土地为基础的独立劳动者。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苏联内战结束 ,并实施新经济政策 ,远东地区的社会秩序开始平稳。这一时期 ,朝鲜人移居沿海州和黑龙州掀起了高潮 ,朝鲜人苏维埃村的规模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 ,然而一些地方发生过凯旋回乡的红色游击队员无家可归的事件 ,但随后得到了解决。沿海州苏维埃政府为解决朝鲜人的土地问题 ,剥夺哥萨克土豪的特权 ,没收其土地 ,重新分配。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过程中 ,进行反土豪斗争 ,同时进行清党工作 (清除剥削农民的出身富裕元户的党员 ) ,还批判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倾向。在农村集体化过程中 ,也犯过“左”倾错误 ,致使不少朝鲜族农民逃难到中国东北。但总的来说 ,农业集体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集体化程度有所提高 ,朝鲜人的教育、文化事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193 0 -193 7年在苏联肃反扩大化的运动中 ,很多无辜的朝鲜人党员、干部(或已故干部 )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或处刑 ,甚至把朝鲜人当做“日本间谍成员的人才源泉”来看待 ,最终把全部朝鲜人一律秘密地迁移到中亚细亚 ,朝鲜人和汉族的足迹从此消失在广阔的远东大地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议》再次肯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从一百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是建国三十二年来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后,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地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集体化道路,然后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农民走过的并要长期坚持下去的道路,也是广大农民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农业集体  相似文献   

4.
陈璁 《理论界》2007,2(1):20-21
我们党及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毛泽东的农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的思想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邓小平主张农民自主化。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统领。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新的农业发展观;胡锦涛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出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要素流转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农民和科技是农业生产的三个重要的要素,也是当前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和科技问题的解决方式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土地、农民与农业科技的利用及流转方式是与传统农业形态相一致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矛盾,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本文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出发,以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农民及科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郑雄飞  高依萌 《学术研究》2022,(4):41-48+177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佃制”让农民获得了部分耕种权,通过推动租佃制发展、废除主佃主雇之间的封建名分少量松动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摊丁入亩”等田赋制度改革助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清朝中后期,由于地权高度集中和多重剥削压迫,农户纷纷破产,民生日益凋敝。内外交困之下,清政府“丈放”旗地以转嫁危机。从“夺民田为官田”到“价卖官田为民田”的双重掠夺,承载了庄田旗地制的兴衰,也折射了清朝土地制度与民生状况的互动过程。以史为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警惕资本侵蚀和权力掠夺是乡村治理中民生工作的基本准则;农地制度的工具性应当首先尊重农民的创造性,注重农民的生计改善。  相似文献   

7.
从殖民地时期到建国初期的早期美国社会是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农业社会,自耕农的独立、自足与社区意识,不仅成为早期移民在新大陆安身立命的生活目标,也成为杰斐逊民主的基础和“美国信条”的依托;不仅吸引了欧洲人的“他者”眼光,也加强了美国人的文化自信。从知识精英到普通大众对自耕农精神的认同和褒扬被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称为“农业神话”,而这一切又构成了城市化转型中很多新城市人乡村情结的核心。19世纪粗放的城市化虽然为美国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却也难掩新城市人对静谧、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眷恋。自耕农传统和“农业神话”不仅长期左右着美国早期的政治和文化,也影响到后来的城市规划和郊区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展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政策。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犤1犦“六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1928年12月,湘赣边区制…  相似文献   

9.
将农民组织起来并发挥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日韩农协组建历史的考察,研究发现:人多地少、以自耕农为主的东亚小农社会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特殊经验,即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建构农民自治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借助横向合作属性与纵向规模效应的有效互促,实现农村“公益”的发展。这种农业发展的“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法团主义建构过程,值得中国乡村振兴学习借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基于国家法团主义对农民进行再组织,构建有效的联结政府、市场与农民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村党支部引领组建的合作社作为单位农协,再改革现有的供销社纵向组织体系是较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四化”的中心环节,因此,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党中央和毛主席历来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毛主席早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科学论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地规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机械化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农业机械化不可能是轻而易举、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项作业到多项作业,由局部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个从旧式的手工操作农具到改良农具,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最后实现高度机械化的过程。从全国来看,当前农业生产上最普遍,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因此,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耕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层,他具有被剥削的劳动者与小块土地私有者的双重身份。要研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探索自耕农的土地关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郭庠林同志在一九八一年《学术月刊》第十二期上发表了《中国封建社会‘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及其社会身份》一文,提出了自耕农没有土地所有权与它是国家佃农的社会身份的说法,笔者深受启发,然而有些不同看法,现就正于郭同志。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制度的再创新□汪雷一、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改革初期我国粮食产量是怎样实现调整增长的。建国以后,我国的农业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发生过三次重大变革,即完成于1952年的土地改革,自195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后期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  相似文献   

13.
无偿使用土地,导致“捆拴效应”,阻碍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农业投入意向下降,农业生产外部条件严重恶化,引发于联产承包制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粮价偏低问题并不会由于土地的规模经营而解决。土地的规模经营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农民无地可耕。根据中国农村现状与特点,选择与构造由包到租、由短到长、由少到多的多层次长期租赁制。均租地产,公开竞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到最后一个王朝为止,围绕着土地占有关系的矛盾,中国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动摇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因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困扰了地主阶级思想家们二千年之久.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土地思想和土地政策,无论是董仲舒的限田论、王莽的王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李觏的限田政策,或则是林勋的所谓井田制和方孝孺的复古井田制思想,到丘浚的配丁田法……等等,但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成为封建社会不能治愈之顽症.到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课题。虽经历了一个由地主阶级改革派试图改造和修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的过程,如龚自珍《农宗》中阐述的土地思想,是要借宗法制度来维护封建的剥削关系,按宗法关系占有土地和组织生产,使地主阶级私有关系长期保存下去。到太平天国革命农民提出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如陈炽主张像英国那样办资本主义农场和梁启超所向往的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提出带有资产阶级空想特点的土地公有制和土地国有制的发展演变过程,最后以孙中山提出的较能完整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所有这一切主张或政策措施,只不过对地主土地占有作一些限制或者土地重新分配,或者鼓励地主向农业资本家转化,但都没有主张取消地主土地所有制,故均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更不可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纲领。唯有中国历史进入现代,中国共产党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依靠广大农民阶级,彻底摧毁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宏伟业绩。毛泽东正是在这土地问题上显示出他超越前人的见识和解决问题的卓越能力。他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抓住每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切实可行的主张和办法,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纲领、土地分配标准和办法,真正实现了数千年以来农民的愿望,做到了“耕者有其田”。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探索毛泽东的土地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基础上构建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体系,既应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完整的内涵,又要创新实现机制以保障其权利的实现.面对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以及农民的退出权、处分权和收益权残缺等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内置于“农民集体”的治理结构,赋予“农民集体”一定的法律地位,重新界定各个权利主体的边界和权能.本文从现实的案例分析中总结出三种土地财产权的实现机制:传统的行政组织替代模式、新乡村共同治理模式和独立法人模式.对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的选择既要依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又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自耕农土地所有权具有两重性,即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下乡是多元主体围绕自身收益最大化进行博弈的过程。在田野调查中发现,S村农民在多重博弈中整体上处于“缺场”状态。一方面,基层政府资源配置向工商资本倾斜,资本攫取了农民用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与政策资源,农民处于“显性缺场”状态;另一方面,工商资本与村庄、农民互通不畅,资本按照“市场逻辑”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成为与村庄发展脱节的“飞地”,割裂了农民生产与生活协同的有机空间,农民处于“隐性缺场”状态。基层政府需要以“严格准入—动态监管—规范退出”为政策主线,建构“全过程”农民在场的治理体系。事前协同农民审查,实现预警防控;事中依托农民参与,推动常态监测;事后及时纠偏补偿,维护农民利益,使国家自上而下的资源供给与农民自下而上的需求偏好系统耦合。  相似文献   

18.
论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从发展农业生产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 ,认为发展农业生产要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基础出发 ,走集体化的道路 ,使农业发展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 ;强调引导农民遵循群众教育运动的规律 ;倡导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要注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产条件的多样性 ,搞多种经营 ,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兼业经营到专业经营,再升华为产业化经营,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三个过渡阶段。伴随着这三个阶段的演替变迁,农民将由“以农为本”、“劳动就是一切”的传统观念转变到“商品为本”、“解放自己才是一切”的现代理念上来。那么,如何理解和评价兼业经营、专业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呢?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兼业经营:农本思想的现实反映兼业经营是指经营主体同时从事两个以上产业生产的一种经营方式。兼业经营有发端于农业的兼业经营即农民的兼业经营,也有原本专门经营非农产业而投资于农业的…  相似文献   

20.
一百零八年前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把单纯的农民战争所能发展的丰富理想和斗争达到最高峰。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提出一个建立农民公社理想方案的“天朝田亩制度”。他们幻想把农民公社做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的必经之路,并为这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美丽动人的愿望,进行了难苦卓绝的斗争。虽然太平天国革命受时代的限制,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终于失败了;虽然理想的农民公社方案不过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虽然它是不仅超越当时而又超越未来的“狂暴的空想”,但是太平天国提出以建立农民公社为中心要求彻底打碎封建剥削制度,并根除私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把整个封建时代被压迫的劳动者的斗争要求,提高到了自发的单纯的农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动员了广大群众,勇敢地反抗封建主义。它又在极大的程度上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