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劳动力参与率偏高是造成我国现阶段失业状况严重的原因之一。参与率过高是由我国的工资政策、福利政策、教育和社会保障发展程度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关于劳动参与率和工资率两性差异 ,中国大大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以及在劳动参与和工资收入方面男女两性差距较小是因为计划经济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经济体制转轨尤其是统包统配劳动制度的松动 ,妇女就业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根据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尤其是妇女过度就业的现实 ,在中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 ,将会有较高比例 (相对于男性 )的新增女性劳动力和富余女职工进入失业队伍 ,妇女就业在近短时间内依然有较大难度;男女工资收入平均水平也将进一步拉开差距。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介绍和分析,阐述现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并分析其现象背后的成因,同时提出适度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以缓解就业压力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前提。本文将2019年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21~2022年我国中部地区X地级市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全样本面板追踪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劳动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这一增长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率的提升及劳动时间的延长。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的就业帮扶政策中,设立公益岗位、推动以工代赈、鼓励创业带动和加速劳务输出4项政策能够直接带来显著的收入效应,而发放外出务工补贴和进行技能培训两项政策无显著的收入效应。同时,非就业帮扶中的健康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也间接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第三,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队伍养护压力或家庭成员健康的农村易返贫户作用更显著。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不足之处是,尚未显著提高易返贫群体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本文提出的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易返贫群体的帮扶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体面劳动缺失劳动者。深入研究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状况,分析其城市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女性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保证实现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女性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应用调查资料,围绕工作权利、就业平等、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四个实现"体面劳动"的战略目标,应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女性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现状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大环境,运用劳动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就业理论的相关知识,就当前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与企业人才之间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解模型的人均GDP地区间差异分析——从空间角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Meliciani对人均GDP的研究,将人均GDP的构成因素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4个指标,将中国31个省份各指标的横截面方差分解为3个地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运用各省人口规模占全国人口规模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3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就业率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的地区间分布变化的异动是推进地区间人均GDP差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的不同步发展,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把地区间影响分解为相邻省份、同一地区内省份之间和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影响3个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参与率的省份问变动主要存在于跨地区的相邻省份间,而人均GDP则受同一地区内相邻省份的影响.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之所以不断扩大,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甚至影响地区间劳动年龄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0,(17):M0001-M0001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9.
何海 《领导之友》2007,(3):51-52
如何有效地控制失业、促进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各国都会依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的就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失业问题,加大了管理和服务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又处于新增劳动力高峰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据劳动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税收政策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极大的激励效应。通过相关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对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形成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现状,并且从劳动供需及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指出了税收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一系列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左彬 《决策探索》2007,(3):80-81
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命运,事关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而面临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应当研究分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张燕  王元月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221-224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大量闲置,促进就业功能难以发挥,国内对失业保险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又基本空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西方基于促进就业的优化失业保险的四种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合理运用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优化我国失业保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有单位非在编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经成为转型时期新增就业人员的主力军,但是相对于国有单位在编人员,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劳动权益保障处于不稳定状态.属于“弱势就业群体”。他们的劳动合同签约率低,欠薪问题愈演愈烈,女工权益难得保障,社会保险鲜有享受,劳动保护问题触目惊心,组织管理存在真空。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劳动关系双方在地位上强弱分明外,还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劳动执法体制落后、法律不健全、工会不作为等等。这种状况不利于就业制度改革,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稳定。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贯彻健全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的战略方针,构建弱势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贾珅 《管理世界》2020,(1):37-44,M0004,228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达目标和所需的结构条件进行分析,是编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有助于为新时期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确政策重点。本文结合典型后发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的增长经验,我国在2020年预计达到的要素条件,以及利用联合国国际比较数据集进行国别层面增长核算所估计的参数,对我国到2035年的经济增长可达目标进行了测算。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有效应对资本产出效率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增速下降、创新环境变化、城镇化速度放缓等挑战。未来,要坚守投资率底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战略,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一般劳动力就业;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研发效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丁志帆  孔存玉 《管理评论》2022,(12):26-38+59
新冠肺炎疫情能够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造成短期经济下行,而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缺乏对其经济效应及内在传导机制的深入探讨。本文将劳动供给冲击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灾难风险冲击嵌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民经济的机制与效力。研究发现:第一,与常规意义上的灾难风险冲击不同,需求侧的产出下滑是供给冲击驱动的。疫情的影响并不直接表现为资本的实质性减损,而是劳动投入的减少与企业生产率的下降。第二,疫情同样会对国民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经济短期的滞胀。直接的劳动供给冲击造成就业严重下滑,随着疫情的好转,劳动供给冲击转化为企业生产率的下降,就业状况有所好转。第三,降低灾难风险冲击发生的概率、减轻灾难事件发生后生产率下降的幅度,以及缩短经济处于灾难状态的时长,均能有效降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第四,与财政补贴和降息政策相比,减税政策是后疫情时期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劳动力资源最大可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它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本文将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与世界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今后我国应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咨询与决策》2003,(8):18-21
根据湖北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扩大湖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省劳动、计划、财政、统计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到武汉、十堰、鄂州等实地考察了湖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听取了基层劳动管理部门的意见,并通过函调的形式了解了黄石、宜昌、孝感等地就业和再就业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湖北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国有集体下岗职工 、农村劳动力转移“四碰头”;形成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复杂,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互交织;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比较明显,但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与个人自主择业的主导力量发挥不够,实现就业由政府职责向社会职责的转变困难重重,建立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任重道远。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建议予以发表,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财政部门作为国家综合职能部门,在促进就业和缓解失业压力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紧迫的任务。为此,针对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积极进行探讨,务必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就业再就业的引导、规范、支持、激励等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脱贫动态援助机制,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应尽之责,对提升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苏北盐城市农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工作措施五项脱贫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38):M0002-M0002
尹蔚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过程中,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就业增加点结合起来,将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