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秦汉时期山东制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铜的地区之一。在制铜业的发展史上,从春秋迄于秦汉,山东一直处于发展的阶段。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我们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秦汉政府对制铜业经营管理机构的设立,二是从出土铜器看山东制铜业的发展。秦汉政府对制铜业经营管理机构的设立制铜业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尤其是其中的炼铜,直接关系着铸钱业的发展。因此,秦汉政府历来对炼铜业十分重视。秦代,在中央设立专官——少府,进行直接管理和控  相似文献   

2.
<正> 冶铁业是汉代三大手工业(冶铁、铸钱、煮盐)之一。山东在汉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两汉时期山东冶铁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作些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汉代山东冶铁手工业在春秋战国冶铁业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发展。考古发掘的大量材料证明,汉代冶铁业的发展是战国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例如,临淄齐故城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约有四十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山东纺织手工业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就有“齐冠带衣履天下”的记载。秦汉,山东纺织手工业达到鼎盛时期。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挥山东地方优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沃野千里,气候温和,适于桑麻的生长。史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鲁地是“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齐、鲁千亩桑麻。”这就为纺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必须和主观条件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据历史记载,齐国从一建国就很重视手工业、特别是纺织手  相似文献   

4.
汉代山东制陶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我国古代陶器发源地之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出土的大批灿烂夺目的陶器更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制陶技术方面,是当时各国技艺最高的国家之一。两汉时期,山东的制陶业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全国制陶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要研究汉代的制陶业,就不能不对山东制陶业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 周秦汉时期,山东是一个纺织业极为发达的地区,这种发达不是偶然的,它是建立在齐鲁立国之前东夷人的原始纺织业基础上的。本文即就东夷史前纺织业作一简论。(一) 东夷人的原始纺织手工业当从原始人长期穿树叶、树皮、兽皮的漫长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发明产生的。原始的纺织业最早当从最原始的编织业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滇东北的经济在云南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出土的东汉孟孝琚碑曾经震动了考古界,被考古学家视为汉碑珍宝,在我国金石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又是著名全国的朱提银和朱提堂狼洗的产地。因之,具体考察该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对于了解当时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原王朝加强开发云南边疆地区的时期。秦统一六国以后,遂修筑  相似文献   

7.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冷鹏飞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西北地区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威胁。秦统一中国后,最担心的是来...  相似文献   

8.
<正> 一、秦汉土地制度与农民起义的规模、次数中国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次数多.这个特点开始于秦朝.为什么?笔者认为,首先,从土地制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刚刚产生,个体农民也刚从井田制下解放出来,封建剥削制度,虽然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但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最后确立.其次,从政治上看,秦以前新兴地主阶级还没有取得全国范围的统治权,再加上列国分立,农民阶级所受的政治压迫统治,是分散的,不是统一的、集中的,自然不能有全国范围的反抗斗争.第三,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战争连绵不断."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  相似文献   

9.
黄朴民 《河北学刊》2004,24(2):164-169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阶段。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崭新的特色,体现了独特的时代精神。概括地说,这种时代精神表现为:“大一统”理念作为秦汉文化的灵魂,贯穿于当时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确立了秦汉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阴阳五行思想作为秦汉文化的哲学基础,起着联系、沟通秦汉文化方方面面精神纽带的重要作用;而学术上的兼容博采、融会贯通,则成为秦汉文化得以顺利发展并创造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因及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加上粮食、茶叶、食盐,七大宗商品的远程运销值,到19世纪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与之相适应,航运业特别是上海沙船业,及金融业(钱庄和票号)也兴旺发达起来.  相似文献   

11.
纵横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具特点的思想与文化流派,战国是它的鼎盛时期.秦统一六国至西汉武帝时期即秦汉之际这一百余年,是继战国之后纵横家发展的第二个时期.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秦汉之际纵横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对其研究成果作一爬梳整理,可以对今后学者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代的新年习俗李立纲公元前二三一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皇朝。秦把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包括战国时期七国的国土,统统纳入自己政权的范围内,实现了自商周以来空前规模的统一局面。秦的统一,不仅体现在官制、法律...  相似文献   

13.
促成唐五代江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自春秋以来有很长的开发历史,积累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包括技术知识与经验);历史上与北方相比,有多次较长的安定时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许多论著对以上各点已有充分的论述。而分析唐五代江南的造船与运输业、瓷器业、冶银铜业与货币投放量等问题,有助于理解唐五代江南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召开广东明清经济史学术讨论会。这是历史学界第一次举行有关这个专题的讨论会。会议认为,中国自明代中叶起,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冶铁业比较发达,当时已广泛采取雇工生产。农业中的蚕桑、甘蔗(制糖)、养鱼、蒲葵和花卉生产已形成专业性生产,部分采取雇工生产形式。明清时期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之一,广东的社会经济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开展对广东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讨论会着重研究明清时期广东的社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商业、交通以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植桑、养蚕、织丝的国家,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独居和领先地位。而古代的山东曾是我国蚕织业重心所在,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之一。但随着沧桑的变迁,山东蚕织业也经历了兴盛与衰落时期。本文拟将隋唐以前山东蚕织业的发展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一我国植桑育蚕可溯源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殷商,蚕织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封建社会由贵族分权制向官僚集权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封建社会,自秦以降共二千余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自秦始皇至隋唐末共一千二百年中,分裂时期长于统一时期。其间做到集权于中央或皇帝手中的,只有自秦至西汉宣帝共一百四十余年,东汉光武至章帝六十四年,隋统一至唐中叶玄宗期一百六十年,前后共计只三百六十余年。其余八百余年中,战乱频繁,碉堡林立,群雄蠭起,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或者朝廷失控,宦官、外戚、军阀乘乱轮番割据,俨然独立王国,中央政权有名无实。虽为专制王朝,实际上可称为贵族分权制的统治时期。宋代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中央集权。自宋至清末九百余年中,历代帝王及其中枢政府掌握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即使一些权奸、宦官、后妃擅权朝政腐败时,权力中心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臧知非 《文史哲》2006,(4):65-72
秦律赀甲、赀盾之制起码起源于春秋,所收为实物而非货币;体现了商鞅变法以后秦以军事立国的政治特点,与秦重农重牧的经济传统相一致,统一以后依然如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表明,汉律对秦律因革并举,将秦律赀甲、赀盾全部改为罚金,同时扩大了赎刑的施用范围,体现了秦汉由尚武到尚“文”的政治转折,在促进了经济复苏、减轻刑罚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司法不公,弱化了法律惩罚和制止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国云南边界变化述论王文光中国自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云南就一直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一部分与东南亚各国为邻。尽管王朝更迭,政区有扩展、收缩之类的变化,但云南边界的变化情况是可考的。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双边交往、互相合作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