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5):66-70
本文从机制设计理论为出发点,以政府为委托人,商业银行为代理人,运用股权激励模型研究地方政府与银行的激励相容机制,银行通过股权(剩余索取权)的获得,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发地提高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并会自觉地监督项目情况,政府则可以通过激励银行,不仅可以减少财政负担,还可以得到更优的项目产值,从而达成双赢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以工资、奖金为主体的薪酬制度,激励作用确实不理想。而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在长期激励经营者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企业实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还是个较为新鲜的事物,还存在不少问题。重视目前国企实施“股票期权”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对国企经营管理者的激励行为,对我国的国企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对股权激励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股权激励和不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股票市场是否有效,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最优股权数量以及股东和高管人员的均衡预期总收益将随着高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当股票市场有效(无效)时,高管人员的最优努力水平随着高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降低),随着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而减少(提高)。论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权激励和市场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决定了经营者工作目标的多元化.在假定经营者多工作任务努力的激励成本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经营者最优激励契约安排的决定因素,得出在激励相客的条件下,其契约安排与经营者绝对风险规避度、边际激励成本及可观测变量努力方差具有相关性的结论,这为设计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契约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公共部门激励机制优化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共部门具有身份上的特殊性和人格上的复杂性,因此设计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公共部门身份上的特殊性和人格上的复杂性交织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我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现状,笔者提出改善公共部门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和变更社会公众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对我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进行内部根治和外部救治。  相似文献   

6.
按照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如何制定最优激励契约和选择合适的监督力度问题,探讨了企业承担风险β和政府监督力度σ2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是由于所有权缺位产生的,并由此导致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利不平衡,股权所有人之间的股权利益冲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股权利益冲突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难点,应采纳一种一体化的、组合型的方案,倡导一种更加民主的股东参与机制,着眼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作用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型利益冲突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有其理论基础与实践效用支持。文章通过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本土环境考察,认为要实现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预期效果,强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恰当的业绩考核标准,是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关键,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采取精神激励等多种辅助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9.
隐含契约下国企高管非货币激励机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行政性的委托代理关系采取了隐含契约的形式,这种隐含的代理契约造成国企非货币激励机制--控制权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的失效.要进行国企改革,唯有将企业高管的选择权和解雇权归还给企业,建立以公司董事会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解决企业激励机制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看,公务员面临本职工作与多项外部活动之间的选择,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多项任务之间产生了矛盾。加上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量的不确定和工作成果的不易监督,这就使公务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懒散并导致我国政府系统的行政效率低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为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的一种理论解释:公司核心价值分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分享利润或剩余索取权观点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股权发挥激励作用的障碍.股权激励的本质在于股权持有人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分享要求,公司价值增长不仅体现在利润和实物资产的增加,也同时体现为公司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和体现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的核心能力上.只有让股权持有人分享公司成长所创造的核心价值,才能对股权持有人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股权激励的制度设计应该围绕这种思路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刘珈宁 《理论界》2012,(7):201+176-201,176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球各个民族来说,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角度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呈现出一种"两权分离"的趋势,现代企业将管理与风险承担职能作为分离要素对待,企业主开始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人专门管理企业,尽管他们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但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勤于动脑、思考,善于管理的"有识之士"们逐渐作为所有权的代理者,控制着企业,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不得不向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放权,并使之成为一种管理制度,这就是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代理问题及其完善途径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间的关系分析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意义重大。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在相关的年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的全样本的动态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权集中度降低;在注意提升内部人持股比例,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提高了股票的流通性;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当年的股权激励绩效与公司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绩效与国有股比例、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管理层的长期激励问题。从以美国经验为主的国外经验来看,对公司管理层实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在探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措施对股权激励带来的影响及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争论,并提出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的特性,探讨了解决高校教师投机行为的主要四种激励方式:显性激励、隐性激励、监督激励、内在激励,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基层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着对营销工作激励过度、而对信贷管理工作激励不足的问题,从而诱使信贷人员将过多的努力花在营销方面而忽视资产质量。本文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对基层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产生有效信贷激励机制的基本条件,即将营销工作与信贷管理工作由不同的人员分别承担,并实行不同的考核激励机制,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者探讨股权激励时,多从现金流角度,没有发现股权激励带来的声誉收益。本文分别从经理人获得的声誉报酬、上市公司获得的声誉收益、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声誉收益等角度探讨了股权激励声誉机制提供的增量的、不可消减的信息,为股权激励决策发现了新的激励信息,丰富了股权激励的决策维度,使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尹波 《东岳论丛》2001,22(6):71-73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以奖励机制取代计划管理模式 ,然而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利益差异的存在 ,政府与国有企业代理人之间的行为目标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降低由此带来的国有企业代理人的代理成本 ,从而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加负责。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就是要求要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由于经理市场的缺位 ,至今对经理的经营行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政府应对国有企业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在此基础上制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激励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当年的年薪激励 ;二是长期的股权激励 ;三是组织制度中的聘任和解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