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文学不单纯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 ,也并非仅仅体现为细腻、委婉等外部风格 ,而更重要的在于女性文学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提出女界人生 ,女性世界的特有问题 ,从女性意识在文本中复归的轨迹中 ,探寻妇女解放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莉 《学术交流》2003,(5):152-154
在 1 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 ,女性意识得以凸现并表现出逐渐发展演进的过程。简·奥斯丁开拓女性主体意识的一方天空 ,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 ,变女性的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尔夫人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 ,强调女性的社会意识和作用。乔治·艾略特则对女性男性化进行反思 ,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 ,力图将女性从被自身消解的危险中挽救回来。  相似文献   

3.
宋剑华  杨姿 《求是学刊》2006,33(5):101-106
庐隐、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每一个人都以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角,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道路上的真实感受与理想破灭;她们不仅用细腻入微的故事叙事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现实困惑,同时也深刻地阐释了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抵触与拒绝。  相似文献   

4.
卫晓辉 《唐都学刊》2000,16(3):98-102
文章论述了我国文学从先秦到新时期女性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人身依附走向个性解放、阶级解放,社会解放再到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构成了一条总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陈波 《社科纵横》2008,23(4):103-105
本文重点论述女性意识的深层崛进以及在其辐射下女性散文的现象与话题,试图以女性视角思考女性散文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危机,从而把握女性散文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陈绪石 《学术交流》2004,(7):128-131
在新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作家以男性为主,它们的主要意图是以女性的悲剧来批判封建男权文化,强调女性解放的必要性。稍后的女性小说则在此基础上倡导女性主体意识。茅盾笔下涌现出一批革命女性,但为女性小说确立典范的还是女性作家,她们塑造的女性才是现代的、建立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女性小说不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因为男女作家各自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差异,故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原 《唐都学刊》2007,23(5):81-85
路遥的性别意识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路遥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男权意识,在作品中,他赋予陕北这片土地以男性化的角色,阐明了女性对男性和男性化的土地有非常强烈的依附思想。这种男权意识构成了贯串路遥作品的一种情结和特色。由这种角度解读路遥作品和作家其人,能够帮助我们把路遥的研究拓展并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是反映女性地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其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却较为复杂,并在深层次上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女大学生在女性意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错位,并对其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关注这一现实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女性意识氛围,促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是反映女性地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其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却较为复杂,并在深层次上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女大学生在女性意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错位,并对其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关注这一现实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女性意识氛围,促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以独特的方式书写女性,呈现出在历史和现实情境中,在男权意志操纵下女性的真实生命本相和生存图景。这些小说里的女性所遭遇的悲剧,不仅来源于畸形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乱,更来源于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对她们的戕害。同时,铁凝对两性关系的悲剧性书写,显现出当下女性生活的真实情境,而这种对爱情神话的颠覆无疑构成了对宏大叙事、男性权威话语的冲击和消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池莉笔下众多女性的生存实境来探寻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轨迹。女性已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 ,走向了社会舞台的中心地位 ,她们既保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又自立自强 ,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美和情致美 ,与男性携手共创 2 1世纪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8):131-134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女性书写,最初以英雄女儿的形象汇入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去台初期,经历感情创伤后,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痴心女子负心汉成为张秀亚小说创作模式;痛定思痛后,她重新将目光投向芸芸众生,借助爱情主题,挖掘人类内心的幽黯世界,其女性书写具备了鲜明的性别反思的自觉性。张秀亚的文学实践,既是对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思潮的反拨,又向读者阐释了一个现代女性觉醒与独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学术交流》2004,(5):150-152
张洁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开路先锋,她用自己独特细腻而又冷峻深刻的笔触揭示那些在事业、生活和爱情上经受考验的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示女性内心创痛与愁苦,从而鲜明地传达出张洁小说中寻找与逃离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性写作为了颠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异化和扭曲,将叙事视角转为对女性自身的绝对关注.这种回到女性立场反复表现女性意识的对抗,传达出女性经验的自恋主义倾向.其写作姿态有着确定的文化背景和由来.当代女作家自恋主义的文化成因主要体现在文化处境、女性意识、话语参照和文化心理等方面.自恋主义文本的审美内涵体现为性别优越感与生命欲求.此外,文本的高蹈性审美特征致使读者普遍误读.  相似文献   

16.
贺苗 《学术交流》2006,(5):163-166
陈染是20世纪女性个人化写作的领军作家,她将个体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以其前所未有的孤寂、凄美、绝望,传达出女性个体所独有的身体、心理体验。她思索着人的孤独,憧憬着死亡的美丽,并将其指向人的生存价值。可以说,孤独和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小说的两条主线,也是其小说所要展现的更为深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人物形象看凌叔华小说的内省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琴 《社科纵横》2003,18(2):59-60
在凌叔华笔下有着旧与新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这两类人物的塑造 ,体现了作者女性意识中鲜明的内省品格 :既有对“五四”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实质的探询和反思 ,又有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审视 ,对女性深层传统积垢的暴露与批判。两者的结合 ,使得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女性开掘更深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展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物性剐关系和早期女性主叉意识的典型文本.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性别意识,事实上,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相比,<呼啸山庄>对传统的两性原则和父权意识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颠覆,展示了男女两性由原初的和谐到对立再到和谐的艰辛历程,且在解构的同时,力图建构一种新型、理想的两性关系,寄寓了作家对自然和谐的两性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女权运动渐次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尤其是在其<舞姬>、 <山音>、 <东京人>等"中间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无比、个性独具的现代女性,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女性群体蕴蓄的女性意识和现代父权文化的衰落,从中也透视出这种女性意识和川端个人经历与日本群体体验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先前的川端研究者形成的共识--川端是一位男权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而言,无疑是另一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锐导演中的女性导演,李玉在女性作品创作中流露出不同凡响的女性意识,极力展现男权主义却从不批判;于情色欲望的窥视机制中,层层剥离性权力的外延内涵,并给予人文关怀.一次次超越,一次次转型,由女性到男性,由对峙到和解,风险社会与两性、生命的交织或悖离带来的终是两性和解之结局,这是导演的愿望,亦是中国式"性别场"的特色.从性别出发,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带给中国电影市场的绝不仅仅是奇异、细腻的镜像故事,银幕之外,在男权文化的社会规约中我们更应看到电影创作的使命与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