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勤俭节约思想与领导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毛泽东节约思想与资源节约型社会都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既一脉相承,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涵义。我们应当弘扬毛泽东节约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制度创新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福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对福建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借鏊国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经验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完善法规体系、政策积极挟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加强宣传教育等途径来加快推进福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建设资源型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企业进行监督.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要确定以资源节约为重点内容、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福建应立足于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这两大特征,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区域功能,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发展新型能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并从制度创新方面,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压力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消费理念、产业模式.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乃至确保中国未来长远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是有效提升消费内需拉动力之必需,是确保社会安全运行之必需,是形成公正合理的现代型社会结构之必需.中国大力推进社会政策体系建设正当其时.20世纪上半叶美国和英国均是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当中开始建立系统的社会政策体系.美国和英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从社会属性看,其本质都是社会主义,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发展战略目标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奋斗目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阶段性,但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内容构建看,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全面小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与物本的融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合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解资源稀缺等特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为主题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追求的只是资源的可永续利用,是以物为本取向的物本型社会。它内在所贯穿的物本导向的功用逻辑、消解资源约束压力的逻辑、抽象生产力逻辑、资本导向性逻辑、机会主义逻辑、无偿占有的强盗逻辑、既节约又浪费资源的悖论逻辑的聚合与叠加,决定了它难免不忽视全体公民自由全面发展要求的均衡满足,从而难以同时具有以人为本取向。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追求特定目的的人,通过特定的人与人关系,围绕人与资源特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因此,其合法性的评价标准,必然表现为价值目的合法性评判标准、功能合法性评判标准、价值分配合法性评判标准的统一体。与如此标准契合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合法形态,必然是以人本与物本取向的融通为向度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杜 《学术论坛》2005,(12):106-110
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认真贯彻这个要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全过程,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星意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金齐  计彤 《北方论丛》2005,1(6):129-132
21世纪,人类社会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解决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和困境."行星意识"的提出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生存时空,人类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学会全球性思考,才能保护人类文化的延续.所以,进化出"行星意识"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文化自觉.而中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恰恰表现了承担人类文化共同进步的"行星意识"和时代责任,说明节约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不浪费和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更重要的是节约体现了一种人类文化安全意识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诚信首先是经济规律。信用缺失是目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确立以来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国内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 ,国际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因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具有必要性 ,而且也具有迫切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将节约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倡导符合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之相应的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研究,近两三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的论著数量显著增加。论文方面,截至2005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有150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克群的《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事求是》2004年第4期)、白雪秋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及其要求》(《前线》2004年第11期)、薛鑫良的《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理论前沿》2004年第11期)、刘海燕的《论节约型社会八个主要标志》(《求索》2005年第1期)、胡治宇的《节约型社会之我见》(…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议题开始进入研究视野。从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过程看,社会团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团结可以有效地应对社会个体化和网络化生存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是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基本前置条件;社会团结通过维持共同利益、凝聚集体意识为改革提供动力,是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重要建构力量;社会团结作为共同富裕社会的社会关系面向,是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目标旨向。这就要求在相关政策议程中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引领功能,完善集体利益调节体系,形成新的改革共识,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共同富裕建设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夏凤英 《山东社会科学》2009,(12):70-72,151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中,需要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上升为到宪法的高度,制定节约能源的基本法<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制定配套法规等,以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海峰 《兰州学刊》2012,(8):136-141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人的自我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管理的至高境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人在社会中追求解放,追求自主性以实现主体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蕴和包涵在社会建设的逻辑和实践之中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中,人类也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社会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转型社会的组织和秩序重构的内在需要;作为子系统的社会管理的推进必须是在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进行,社会建设是公民实现社会管理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基础.就当前中国的历史境遇和社会特性而言,社会建设应是立足于人的自主性和公民权利而展开的体系建设,它包括:完善现代公民权利体系、建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保护和发展社会组织、确立社会基础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两型产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对传统经济社会的科学跨越,这个大跨越的经济内核就是建立自主技术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体系。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关键是要确立跨越式和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主抓手,打造长株潭特大核心城,建设长株潭“3+5”现代“两型社会”城市群带,形成南与广州、北与武汉、西与重庆、东与上海相应对的、能带动湖南经济乃至我国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大都市区,发挥全国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