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田建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与主要指导方针提了出来,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今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论述我国今后1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针时,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系统”,目前,它已成为哲学的前沿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和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战略。当前,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趋加剧,可持续发展必将作为21世纪的主题和人类新文明的象征,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实践,这预示…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朱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在社会发展问题中首先提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把“实现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而且专列一篇,强调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要十分重...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兴奋的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来自西南经济区的44个成员市的市长和代表,就“旅游与城市建设”、“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共享与区域经济共荣”、“建设西南旅游名市”等论题,进行一番现实的探讨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体现。根据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的“登博斯宣言”,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物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并且技术上应用得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从而…  相似文献   

6.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起点。在长期从事实地研究基础上,站在经济学、历史学、环境学、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运用社会学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重新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探讨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生态统一为核心的新发展理论。并界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论证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模式。人口与环境是总体可持续发展前提,可持续发展由环境问题而生。力图以全新战略,重组工业文明。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分析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及其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关系大分化角度把握市场经济,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缩短社会转型期“阵痛”,培育社会文明因素。注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的生长和人文价值的重塑,把全面进步和国民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最终价值取向。分析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弊,思考有效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关系。解剖影响农业粮食保障及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压力问题,为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7.
《西部论坛》2013,(6):F0002-F0002
为了深入研究流域生态与经济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流域管理者、经营者与学术界之间的直接对话和交流,探索三峡库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携手承办的首届中国·重庆“水电库区安稳致富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定于2013年12月21日在重庆举行。诚邀国内外各界人士与会交流。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的主题。因而,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由宋佰谦、杨真祝等同志著的《广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是广西“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成果,也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大突破。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何谓可持续发展?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时里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1992年,就率先开始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互相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①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可以分解为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三个方面,但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更为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将对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个人的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他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从这些论述不难发现,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存在和发展类型,首先受制于他们对其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表现为不同的人地观。古代主张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希腊人赋于自然界以“灵魂”,相信天空星体…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确有必要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上从“经济唯一论”的误区中走出。经济无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正确的明智的和现实的选择;冷战结束以后,在一个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世界里,经济自然也会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经济准一论”不是指这种对经济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而是指那种把经济作用和经济工作绝对化,把经济发展目…  相似文献   

12.
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沈湘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最早是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范畴,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发展战略。我国政...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面临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对交通与经济、交通与社会发展的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和创新的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选择,研究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加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制度缺损与观念抵牾乃是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健全制度,优化环境,才能推进交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石漠化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经济的“双重贫困”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贵州生态与经济“双重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效治理“双重贫困”应当采取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总体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近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实现中国的跨世纪环保政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运用一种“硬”的财政手...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四川尤为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日益突出,其中的焦点都在于“三农”问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传统的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后来制度经济学 理论发展形成的劳动、资本、土地、制度的经济增长理论,均将环境质量、资源基础从经 济增长体系中分离出来,环境、资源基础的“外生化” 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引起资源 基础的萎缩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引致发展过程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环境、资源的“内生 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正是深圳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前途所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条历史的必由之路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崭新特质和光辉前景。第一,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着中国发展的长期起作用的三条基本因素,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  相似文献   

19.
李建强 《中文信息》2013,(7):106-107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着“决策者”、“服务者”和“协调者”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在新时期管理经济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战略,引导地方经济有序发展;营造环境,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主导招商,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维护秩序,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保护生态,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概念可以表述为:“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与核心概念为:“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共同性和公正性”。本文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脚点———经济系统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高效和有序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