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秘史》作为13世纪40年代使用畏吾儿蒙古文的“第一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方面它同蒙古族古代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有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古代文化与思维方式的、自己时代的、独特的新内容及其思维特征。对这一问题,[前苏]B·H·符拉基米尔佐夫深刻地指出:“不能忘记,《秘史》是浸润‘史诗’情绪,善于运用叙事诗文体,并常常进行叙事诗写作的蒙古草原贵族阶级的作品。任何一个代表人物,处在13世纪那样的气氛之下,如果要从事于‘当时’历史的著述,势必要受这种叙事诗体裁的影响;而《秘史》正是在1240年写成的。因此,《秘史》的特征并不在于它是一部‘英雄史诗作品’,而在于它是一部浸透着叙事风格,充满‘草原气息’的编年史。”(《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火厶八夂)译,第16页)这位蒙古学家的这段言语,是针对著名蒙古学家巴托尔德一直把《秘史》当作英雄史诗作品的不同见解的。  相似文献   

2.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一部巨型民间口头创作。它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民之中,后来逐渐流传到我国、苏联和蒙古三国的蒙古语族人民中,并在各地的流传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已成为这三国蒙古语族人民共同的珍贵文学遗产。除此之外,《江格尔》还在毗邻地区突厥语族的图瓦人和阿尔泰人中有一定的影响。《江格尔》就是这样在一处产生,以四面散射方式流传和发展的巨型英雄史诗。《江格尔》产生发展于古老的蒙古英雄史诗或阿尔泰语系民族史诗传统的基础上,因而它继承了古老的史诗传统,并与《玛纳斯》、《阿勒帕密斯》等英雄史诗,成为阿尔泰语系人民史诗的高峰。本文着  相似文献   

3.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与蒙族《江嘎尔》、藏族《格萨尔》合称我国三大民族史诗。 《玛纳斯》广义是泛指在我国柯尔克孜族中流传很久的一部英雄史诗的总名,其狭义又是专指该史诗的第一部名称。全部史诗描写玛纳斯一家几代英雄的业绩。在柯族人民中,称演唱《玛纳斯》的艺人为“玛纳斯齐”,柯族同胞婚丧嫁娶或节日。玛纳斯齐昼夜说唱,甚至连续数日。《玛纳斯》内容涉及传说、历史、人情、风俗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流传在柯族人民中间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正> 闻名中外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古代藏族人民奉献给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宏伟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在民间还是一部“活着的”最长的说唱史诗。它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歌、谚语、民俗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生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上,反映了藏族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和艺术情趣,而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吸取并集中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广泛运用藏族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正如段宝林同志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的作品象一条条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儿童小说,在蒙古族民间文学的摇篮里诞生。历史上,蒙古民族是一个长期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是一个骁勇闻于天下、驰骋于沙场的英雄民族。祈求牲畜兴旺、夸耀骏马威武的传说、故事,赞美英雄业绩、称颂英雄性格的神话、史诗非常丰富,由于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和传奇色彩,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岭·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其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前一种。这种集“诗、歌、表”为一体的说唱表演艺术形式区别于纯文学性的诗……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相似文献   

8.
《岭·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其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司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前一种。这种集“诗、歌、表”为一体的说唱表演艺术形式区别于纯文学性的诗体.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散韵合体”。散文部分介绍故事的背景、情节、内容;韵文部分则以长篇抒发人物感情、对白等,比重大于散文部分,是史诗的主要部分。其中音乐又是它的核心部分、是灵魂。广大藏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 ,但是诞生了“诗史”。从《诗经》到两汉乐府 ,到中晚唐诗篇 ,中国古代叙事诗发展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显现了夺目的光彩。唐代叙事诗 ,是中国汉语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对它做重点研究 ,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诗界“抒情”和“叙事”之双峰 ,更深刻地理解艰难时事怎样造就一代诗豪 ,更准确地检测诗人的才力和魄力。  相似文献   

10.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文化内涵葛良高娃,乌云巴图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此笔者依据的是色道尔吉先生的汉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下同),是卫拉特蒙古人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卫拉特蒙古人沧桑历史的艺术写照。众所周知,根据学者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浓郁的史诗品格,为本民族树立起时代艺术的纪念碑。它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叙事的主导视角,于宏大叙事中塑造了民族史诗英雄群像,它所蕴含的悲剧意识、崇高格调,达到了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超越,显示出高超的审美品位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古代歌颂藏汉友谊的不朽诗篇——读《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李缵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以下简称《加岭》)流传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地区、西藏的昌都地区和青海的玉树地区。它既是整部史诗的组成部分,又是独立成篇的颇具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3.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因此,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要齐心协力地、继续地学习它、研究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获得更新、更大的成果,为学术的繁荣发展服务,为繁荣和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史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诗,是一个多义名词。作为一种文体,史诗指的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反映某一民族重大事件、充满英雄激情的大型民间叙事作品。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史诗所指的对象要广泛得多,同时,它又要有更加确定的内涵。本文要讨论的是史诗的美学含义。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史诗,都不属于一切时代所有,而是各个民族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催生并且孳育史诗的时代,有窒息并且扼杀史诗的时代。有向往和追求史诗性  相似文献   

15.
江格尔学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它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长篇史诗,一般认为,《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民中间,并得到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学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神话、英雄史诗、叙事诗的研究与出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作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作家群,其文学成就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民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逐渐在整个中国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嘎达梅林》是一部蒙古族长篇民间叙事诗.诗中塑造了嘎达梅林的高大英雄形象,描写了草原上的人民英雄反对外族侵略和抵抗强暴的斗争.作品感情强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富于正义感,以及敢于和敌人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这部诗篇在内蒙古的千里草原上广为流传,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行动之重要组成的中国抗日战争,孕育了不少儿童诗。其思想内涵表现在揭露日本法西斯无情蹂躏中国人民的残暴行为,礼赞抗日小英雄,和倾诉中国人民抗敌决心及必胜信念。它的战斗风格,有力证明了中国人民绝不是“天阉”的民族。这些作品把诗歌善于鼓动群众的文体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国抗战儿童诗苑,不但产生了大量优秀叙事诗、抒情诗,而且还产生了鼓动性极强的枪杆诗、口号诗、墙头诗,以及幽默诙谐的儿歌童谣。抗战儿童诗体现了无名氏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文化内涵(续)葛根高娃,乌云巴图三、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政治制度内涵政治制度的范畴,诸如官制、社会等级等在史诗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是说唱者们对所观察到的正在趋于成熟的政治制度的一种艺术性的反映。对官制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对...  相似文献   

20.
英雄史诗《格斯(萨)尔》是一部广泛流传在国内外蒙古、藏、裕固、土著诸多民族人民中间的伟大史诗。为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史诗之一。我们这里所说的《格斯尔》正是与流传在其它民族中间的《格萨尔》相区别而言。本文概括地介绍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格斯尔》说唱家、流传情况和版抄本,以及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的概况。不涉及国外《格斯尔》和藏族等其它民族的《格萨尔》。 一、《格斯尔》的流传、艺人、版本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